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振乾

作品数:59 被引量:884H指数:17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4篇生物学
  • 12篇农业科学
  • 7篇天文地球
  • 3篇经济管理
  • 2篇水利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0篇湿地
  • 8篇三江平原
  • 8篇生态系统
  • 8篇土壤
  • 8篇污染
  • 5篇营养化
  • 5篇富营养化
  • 4篇盐土
  • 4篇沼泽
  • 4篇湿地资源
  • 4篇水分
  • 4篇四列藻
  • 4篇酸性硫酸盐
  • 4篇酸性硫酸盐土
  • 4篇硫酸盐
  • 3篇营养
  • 3篇沼泽湿地
  • 3篇水体
  • 3篇土壤水
  • 3篇土壤水分

机构

  • 44篇暨南大学
  • 14篇华南农业大学
  • 1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山大学
  • 2篇内蒙古大学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烟台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广东科学中心

作者

  • 59篇刘振乾
  • 16篇段舜山
  • 12篇李爱芬
  • 10篇徐宁
  • 9篇吕宪国
  • 8篇骆世明
  • 7篇乔永民
  • 7篇王建武
  • 7篇秦永生
  • 6篇刘红玉
  • 6篇杨扬
  • 6篇陶然
  • 5篇项秀丽
  • 4篇李明辉
  • 3篇黎华寿
  • 3篇王世岩
  • 3篇翟金良
  • 3篇郭羽丰
  • 3篇李建
  • 3篇陈建军

传媒

  • 13篇生态科学
  • 4篇生态学报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暨南大学学报...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农业环境保护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地理学与国土...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混凝土与水泥...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地理科学
  • 1篇人民黄河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年份

  • 3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7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7篇2004
  • 6篇2003
  • 5篇2002
  • 7篇2001
  • 4篇2000
  • 1篇1999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营养物质输入对赤潮发生的影响被引量:54
2004年
以国内外7个典型海湾为例,分析了营养物质输入对赤潮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陆源污染物排入及海水养殖业自身污染是是近岸海域营养物质输入的主要来源。水体富营养化的不断加剧是赤潮频发的重要原因,而富营养化程度降低的海域发生赤潮的风险也会下降,营养盐比例的改变是浮游植物种类的重要控制因子。
徐宁吕颂辉段舜山李爱芬刘振乾
关键词:营养物质赤潮富营养化
广州市海岸带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被引量:16
2003年
广州市海岸带位于珠江入海口,为淤泥质冲积平原,滩涂面积广阔,湿地类型多样,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调查分析显示,近20年以来,海岸带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突出表现为天然湿地丧失或转化为受控湿地、淡水水体和海水水质恶化、生物资源衰退、外来生物入侵、洪涝灾害加剧等问题,形成人为活动干扰十分强烈的生态脆弱带。这些问题的产生与海涂围垦等海岸带开发活动密切相关。随着广州市“南拓”空间发展战略的提出,海岸带资源开发力度将进一步加强,尽管市政府在海洋保护、红树林湿地恢复重建和保护区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但海岸带的生态环境保护依然不容忽视。
徐国栋刘振乾李爱芬徐宁段舜山
关键词:海岸带生态环境保护生物资源水质恶化
两种电泳系统分离裙带菜色素-蛋白复合物的比较
2004年
裙带菜的类囊体膜经过去污剂癸基-N-甲基匍萄糖胺增溶,采用SDS-PAGE分离技术,在Tris-Gly和Tris-硼酸两种电泳系统中分离其色素-蛋白质复合物,并比较其复合物的光谱特性。结果表明:采用Tris-Gly电泳分离系统从裙带菜中分离到8种色食-蛋白质复合物,分别是CP Ia、CPI、LHC_1、CPa、LHC_2、LHC_3、LHC_4和LHC_5。在Tris-硼酸电泳分离系统中共分离到5种色素-蛋白质复合物,分别是CPI、CPa、LHC_1、LHC_2、LHC_3。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的测定结果表明,两种电泳系统中分离的相对应条带的光谱特性基本相近。
李爱芬段舜山刘振乾徐宁宫宝安
关键词:裙带菜电泳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酸性硫酸盐土硫形态转化特征被引量:9
2004年
以 4种土壤湿度、3种干湿交替周期和原状土自然风干 8个处理进行酸性硫酸盐土室内模拟实验 ,对模拟过程内土壤 6种硫形态和pH等指标的动态变化过程的跟踪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 ,水分条件对酸性硫酸盐土中水溶性硫、交换性硫和黄铁矿硫的形态转化制约作用显著 .淹水环境和过分干燥环境都不利于黄铁矿的氧化及水溶性硫和交换性硫的形成 .潮湿但含水量不饱和环境有利于黄铁矿硫向水溶性硫和交换性硫的转换 .在 3种周期的干湿交替处理中 ,单一排干期水溶性硫和交换性硫土壤含量平均上升幅度分别为 0 90~ 1 6 3g·kg-1和 0 5 8~ 1 4 7g·kg-1,而黄铁矿硫含量下降幅度为 1 2 9~ 3 2 0 g·kg-1.淹水期黄铁矿硫含量相对稳定而水溶性硫和交换性硫含量明显下降 ,并在排水过程中造成总硫的部分流失 .硫形态转化量和硫的淋失量受到干湿交替周期的显著影响 .同时分析了黄钾铁钒硫、有机硫和元素硫的动态 .
刘振乾段舜山李爱芬徐宁王建武李明辉
关键词:酸性硫酸盐土
一种针对河岸带护坡和面源污染控制的软隔离带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河岸带护坡和面源污染控制的软隔离带方法。本发明所述方法是在河岸设置软隔离带,所述软隔离带主要包括隔离槽和软骨料生态坡面。隔离槽的作用是污染物滞纳、隔离,生态坡面的作用为水土保持、污染物过滤和吸收。本发...
刘振乾杨扬乔永民陶然
文献传递
酸性硫酸盐土酸消长的水动力机制研究被引量:8
2002年
以不同土壤湿度、不同干湿交替周期和原状土自然风干 8个处理进行酸性硫酸盐土 (简称ASS)室内模拟实验。通过对模拟过程内土壤pH、总硫化物性酸度和未氧化双氧水可氧化硫、交换性酸度、硫派生的实际酸度、KCl可提取硫等指标的动态变化过程的跟踪测定和分析显示 ,土壤水分条件是制约ASS酸度及酸形态转化的重要动力机制 ,可导致ASS酸度和酸形态的有规律变化。
刘振乾王建武骆世明区美美黎华寿
关键词:酸性硫酸盐土ASS土壤水分
四列藻在光限制胁迫下的超补偿生长响应被引量:19
2004年
采用海洋微藻四列藻为试验材料,试验前期微藻经光限制(500 LX)胁迫处理10 d,试验后期重新接种并恢复正常光照(5000 Lx)培养10 d,均以正常光照(5 000 Lx)培养作对照,测定四列藻的细胞密度、细胞内蛋白质含量、细胞内糖分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处理组在恢复工常光照的初期(1~2 d)细胞生长量超过对照(P<0.05),即藻细胞平均相对生长率提高,细胞数增多,叶绿素 a含量和生物量增加,细胞数净增率最高达31.6%,生物量净增率最高达34.8%。同时,四列藻在受到光限制胁迫后,藻细胞内蛋白质、细胞内糖和蛋白质/糖(P/C)的比值发生了变化,但是在恢复正常光照培养后,这几个指标均逐渐恢复至处理前的水平。四列藻的这种受到光胁迫后细胞生长量增加的特征表明微藻具有超补偿性能。
郭羽丰段舜山李爱芬刘振乾徐宁
关键词:四列藻光胁迫生态学
一种快速应急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滤式生物模块反应器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应急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滤式生物模块反应器及其应用。本发明所述反应器由1~n个可自由组合的框式滤料模块组成;所述框式滤料模块中填充了天然材料类的滤料。本发明所述反应器可以根据处理水量和污染物浓度设置不同...
杨扬钟铮陶然刘振乾乔永民
多氯联苯(PCB_(153)与PCB_(28))对大型溞的毒性效应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选用大型溞作为受试生物,探讨多氯联苯(PCB153与PCB28)对浮游动物的急性和慢性毒性反应,初步评价多氯联苯(PCBs)对浮游动物的毒害效应。急性毒性试验中,PCB28和PCB153对大型溞的48h-LC50分别为27.08μg·L-1和579.16μg·L-1。实验表明,大型溞对PCB28的敏感性高于对PCB153的敏感性。慢性毒性试验显示,PCB28和PCB153对大型溞的生长、生殖均有不利影响,PCB28的影响表现为随浓度的升高,生长和生殖抑制效应加强;PCB153对大型溞生长的影响表现为随浓度升高而抑制效应增强,但其对大型溞的繁殖则表现为低浓度抑制而高浓度促进的现象虼耍团ǘ榷嗦攘剑≒CB153、PCB28)长期暴露的潜在毒性和高浓度多氯联苯的急性毒性在环境生态安全研究中值得高度关注。
李娜聂湘平黎华寿刘振乾杨扬
关键词:大型溞LC50内禀增长率
大气溴甲烷的释放与控制研究被引量:2
2002年
大气溴甲烷是破坏大气臭氧层的主要化合物之一,既有人为释放,也有自然释放,目前还存在着巨大的未知源。了解大气溴甲烷释放规律和控制措施,不仅对保护臭氧层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是大气溴甲烷含量的历史追溯和未来预测的重要基础,是全球变化研究热点。全面介绍了大气溴甲烷排放的途径和机制以及调控排放通量的主要措施,并分析了近期的优先研究领域。
刘振乾骆世明陈桂株段舜山杨军陈玉芬王奎堂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