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月江

作品数:26 被引量:146H指数:8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0篇手术
  • 10篇麻醉
  • 7篇术后
  • 7篇芬太尼
  • 4篇谷氨酰胺
  • 4篇腹腔
  • 4篇腹腔镜
  • 3篇地塞米松
  • 3篇镇痛
  • 3篇瑞芬太尼
  • 3篇全麻
  • 3篇全身麻醉
  • 3篇硝酸甘油
  • 3篇静脉
  • 3篇雷米芬太尼
  • 2篇心脏
  • 2篇心脏手术
  • 2篇胸腔
  • 2篇胸椎
  • 2篇血流

机构

  • 26篇东南大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江苏省疾病预...

作者

  • 26篇刘月江
  • 11篇景亮
  • 2篇李秋兰
  • 2篇祖翠华
  • 2篇吴亚谋
  • 2篇胡柳
  • 2篇郑康
  • 2篇方苏榕
  • 2篇邱晓东
  • 2篇张宝岭
  • 1篇鲍倡俊
  • 1篇谷伟
  • 1篇夏江燕
  • 1篇周建明
  • 1篇文家前
  • 1篇陆新健
  • 1篇周敏
  • 1篇徐秋贞
  • 1篇李斌
  • 1篇何伟

传媒

  • 4篇临床麻醉学杂...
  • 3篇中华麻醉学杂...
  • 3篇东南大学学报...
  • 3篇第四届全国铁...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安徽医学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现代医学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江苏省第十三...
  • 1篇2013中国...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3
  • 3篇2002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瑞芬太尼和硝酸甘油对大鼠静脉血管可容性影响的比较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和硝酸甘油对大鼠静脉血管可容性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1只,随机分成2组:瑞芬太尼组(R组,n=13)和硝酸甘油组(N组,n=8)。R组静脉注射瑞芬太尼使平均动脉压(MAP)分别降至70、50mmHg,N组静脉注射硝酸甘油使MAP分别降至70、50mmHg。记录降压前及不同程度降压时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和全身平均循环充盈压(Pmcf),计算Pmcf下降百分比。结果与降压前相比,MAP 70、50mmHg时2组Pmcf和CVP均降低,N组Pmcf和CVP的降低呈剂量依赖性(P〈0.05);MAP 70mmHg时R组Pmcf下降百分比[(8±4)%]与N组[(8±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MAP 50mmHg时,R组Pmcf下降百分比[(8±5)%]小于N组[(15±4)%](P〈0.05)。R组HR呈剂量依赖性降低。结论瑞芬太尼可增加大鼠静脉血管可容性,且呈剂量非依赖性,当导致血压深度降低时,其扩张静脉的作用弱于硝酸甘油,有助于血液动力学的稳定。
刘月江景亮
关键词:哌啶类硝酸甘油静脉血管容量
脊柱手术中应用雷米芬太尼控制性降压的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 对比评价脊柱手术中应用雷米芬太尼或硝酸甘油行控制性降压麻醉的效果。方法30例后路椎间盘(植骨)融合术的病人,年龄18~65岁,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组(R组)和硝酸甘油组(N组),每组15例。两组病人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法相同。R组以雷米芬太尼2μg/kg静注,0.1~0.5μg·kg^-1·min^-1维持;N组以硝酸甘油2μg/kg静注,0.5~3μg·kg^-1·min^-1维持,均将MAP降至60~65mmHg,持续60min。观察两组病人术中MAP、CVP、HR变化,失血量及清醒拔管时间的差异。结果降压期间R组的HR显著低于降压前(P〈0.05,P〈0.01),而N组显著高于降压前(P〈0.05)。N组降压5、10、15min时的CVP显著低于降压前(P〈0.05),R组与降压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R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N组(P〈0.01)。两组病人清醒拔管时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雷米芬太尼可有效用于脊柱手术术中控制性降压。与硝酸甘油相比,具有减慢HR、降压平稳、对CVP影响小、失血量少等优点。
刘月江景亮
关键词:雷米芬太尼控制性降压脊柱手术硝酸甘油
后路腰方肌阻滞对二次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痛的影响被引量:10
2022年
目的观察后路腰方肌阻滞(QLB)对二次剖宫产产妇术后子宫复旧痛及术后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6—12月因瘢痕子宫行二次剖宫产产妇73例,年龄22~40岁,体重50~90 kg,ASAⅠ或Ⅱ级,单胎足月妊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两组: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7)。观察组术毕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后路QLB,对照组模仿观察组超声下寻找腰方肌但不给药。术后24 h和48 h随访并记录产妇子宫复旧痛评分(VAS疼痛评分)和镇痛泵按压次数,并完成术后恢复量表(QoR-40)问卷,以及记录术后初次母乳喂养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首次进食时间,以及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24 h内及24~48 h最严重及最轻微子宫复旧痛评分明显降低,观察组术后镇痛泵总按压次数及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术后恢复量表问卷得分明显升高,术后初次母乳喂养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首次进食时间及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路腰方肌阻滞可降低二次剖宫产产妇术后48 h内子宫复旧痛程度,缩短初次母乳喂养时间,减少术后阿片药物用量并促进产妇术后早期恢复。
鲁学文刘月江纪久雨翟盼盼段满林
关键词:剖宫产母乳喂养术后恢复
不同剂量纳布啡复合舒芬太尼对子宫肌瘤术患者疼痛介质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6
2023年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纳布啡与舒芬太尼复合对实施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手术患者疼痛介质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2年4月于本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手术的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各34例,均予舒芬太尼诱导麻醉,术毕分别予0.15mg/kg、0.25mg/kg、0.35mg/kg纳布啡注射。记录术前、纳布啡注射时、术后6h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疼痛介质指标[血清P物质、前列腺素E2(PGE2)]。比较3组临床手术指标、疼痛介质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疼痛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3组手术时间、舒芬太尼用量无差异,中剂量组拔管时间(9.6±2.1min)少于低剂量组(12.2±2.3min)和高剂量组(11.3±2.6min);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清P物质、PGE2在组内及组间均有差异,24h VAS评分低剂量组(3.18±0.46分)、中剂量组(2.15±0.56分)、高剂量组(2.06±0.49分)依次降低,Ramsay最高分低剂量组(1.59±0.61分)、中剂量组(1.97±0.52分)、高剂量组(2.47±0.51分)依次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剂量组(23.5%)高于中剂量组(2.9%)和低剂量组(8.8%)(均P<0.05)。结论:综合考虑0.25mg/kg纳布啡复合舒芬太尼在子宫肌瘤术中即可发挥较好镇痛效果,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疼痛介质及血流动力学水平,且不良反应低,安全性有保障。
杨小亮刘月江
关键词:子宫肌瘤腹腔镜剔除术舒芬太尼镇痛效果
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两种不同麻醉方法的比较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评价两种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的安全有效性及临床优越性。方法  3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LC的病人 (男 13例 ,女 17例 ) ,随机分成全身麻醉组 (Ⅰ组 ,n =15 )和硬膜外阻滞组 (Ⅱ组 ,n =15 )。结果 手术中两组病人的PaO2 、PaCO2 、pH值均无显著性差异 ,术中Ⅱ组病人的心率、血压、血糖与Ⅰ组比较更平稳 (P <0 .0 5 )。Ⅱ组的麻醉费用明显低于Ⅰ组 (P <0 .0 1) ,术后住院时间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对于LC ,硬膜外阻滞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
刘月江邱晓东景亮
关键词:全身麻醉胆囊切除术腹腔镜
罗哌卡因联合地塞米松胸椎旁神经阻滞对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手术患者术中升压及阿片类药物使用影响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联合地塞米松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手术患者术中升压及阿片类药物使用的影响.方法选取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自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07例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麻醉方法将其分为A组(n=53)与B组(n=54).A组患者采用单纯全身麻醉,B组患者采用罗哌卡因联合地塞米松TPVB辅助全身麻醉.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临床指标.结果B组患者术中尿量、术中输液量、切皮后升压药物使用比例均显著高于A组,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用量均显著少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切皮前追加舒芬太尼情况,将B组患者分为未追加舒芬太尼亚组(n=27)与追加舒芬太尼亚组(n=27).追加舒芬太尼亚组切皮后升压药使用比例显著高于未追加舒芬太尼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地塞米松TPVB用于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手术患者,可显著降低阿片类药物用量,但术中低血压发生风险较高,这可能与TPVB对于交感神经抑制效应有关.
纪久雨鲁学文杨小亮何小红徐秋贞刘月江
关键词:罗哌卡因地塞米松神经阻滞胸腔镜手术阿片类药物
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对结肠癌患者围术期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评价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对结肠癌患者围术期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择期行结肠癌根治术的非糖尿病患者60例,年龄35—75岁,BMI18.5—25.0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20):对照组(C组)于术前24h、术后1h静脉输注生理盐水22.5ml/kg;载体溶液组(V组)于术前24h、术后1h静脉输注复方氨基酸22.5ml/kg;药物治疗组(Ala-Gln组)于术前24h、术后1h静脉输注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含谷氨酰胺0.5g/kg,溶于复方氨基酸)22.5ml/kg。于术前24h(L)、麻醉前30min(T2)、麻醉给药后3h(T3)、术后1h(T4)和24h(T5)时空腹条件下采集静脉血样,测定血糖(BG)、血清胰岛素(INS)、TNF-α、游离脂肪酸(FFA)的浓度,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记录术后的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用药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和V组比较,Ala—Gin组血清INS、TNF-α、FFA的浓度、BG、HOMA-IR降低,ISI升高,胰岛素抵抗发生率降低,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C组和V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可有效地减轻结肠癌患者围术期胰岛索抵抗,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谷氨酰胺可降低血液TNF-α及FFA的浓度有关。
崔彦胡柳刘月江吴亚谋景亮
关键词:谷氨酰胺胰岛素抗药性结肠肿瘤
地塞米松对0·5%罗哌卡因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作用的影响被引量:31
2010年
目的评价地塞米松给药方式对0.5%罗哌卡因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CLPSNB)作用时效的影响。方法60例神经刺激器定位CLPSNB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A组,0.5%罗哌卡因45ml加地塞米松10mg行神经阻滞,同时静脉注射生理盐水(NS);B组,0.5%罗哌卡因45ml加NS2ml行神经阻滞,同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C组,0.5%罗哌卡因45ml加NS2ml神经阻滞,同时静脉注射NS2ml。结果感觉、运动阻滞持续时间A组[(15.2±3.3)h、(12.6±2.8)h]显著长于B组[(10.1±2.1)h、(7.9±1.6)h]和C组[(10.4±2.5)h、(7.6±2.3)h](P<0.05)。结论地塞米松可以通过局部作用机制延长0.5%罗哌卡因CLPSNB持续时间。
刘月江王臻景亮
关键词:地塞米松罗哌卡因腰丛神经阻滞坐骨神经阻滞
手术病人体温对麻醉后苏醒的影响
目的:观察手术病人体温对麻醉后苏醒的影响.方法:对56例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病人做鼻咽腔温度测定,记录从停用麻醉药物至患者苏醒和拔管的时间.结果:低体温(<35℃)组手术病人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较正常体温(≥36℃)组为长...
童幼良杨天琴文家前刘月江
关键词:全麻腹部手术体温苏醒术后监测
文献传递
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下镇静镇痛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检查中应用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下镇静镇痛的可行性.方法 纳入2016年6—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呼吸科行支气管镜检查的285例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无痛组(局部麻醉+清醒镇静)171例,男89例,女82例,平均年龄(59±10)岁;对照组(局部麻醉)114例,男59,女55例,平均年龄(61±12)岁.两组的年龄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比较两组检查过程中的操作时间、血压及心率等监测指标;术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术后随访患者满意度,对操作过程的记忆率,愿意再检率;评价在非麻醉科医生、使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镇静镇痛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安全性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无痛组操作时间和收缩压[分别为(14±5)min和(144±22)mmHg(1 mmHg=0.133 kPa)]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6±5)min和(153±2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舒张压及心率[无痛组分别为(89±14)mmHg和(84±17)次/min;对照组分别为(92±12)mmHg和(87±14)次/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痛组的术中总体不良事件、呛咳及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27%、4%和13%)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0%、13%和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一过性低氧的发生率(无痛组为12%,对照组为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无痛组术后随访患者满意度及愿意再检率(均为97%)明显高于对照组(均为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在支气管镜检查中应用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下镇静镇痛的安全性好,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方苏榕刘月江苏宁静舒雅谷伟
关键词:清醒镇静镇痛支气管镜检查脑电双频谱指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