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梦佼

作品数:2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植物
  • 2篇入侵
  • 1篇氧化酶
  • 1篇氧化酶活性
  • 1篇营养生长
  • 1篇杂草
  • 1篇入侵杂草
  • 1篇入侵植物
  • 1篇生境
  • 1篇生殖生长
  • 1篇薇甘菊
  • 1篇酶活性
  • 1篇抗氧化
  • 1篇抗氧化酶
  • 1篇抗氧化酶活性
  • 1篇可溶性蛋白
  • 1篇花序
  • 1篇活性
  • 1篇寄生
  • 1篇寄生植物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科学院华...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2篇叶万辉
  • 2篇曹洪麟
  • 2篇沈浩
  • 2篇刘梦佼
  • 2篇洪岚
  • 1篇韦霄

传媒

  • 1篇武汉植物学研...
  • 1篇广西植物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两种生境中薇甘菊种群的生物量生殖分配被引量:9
2010年
于2004年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生殖阶段的现蕾期至种子成熟期,从种群和构件水平上研究了两种生境(林窗和开阔地)中薇甘菊种群的生物量生殖分配。结果表明,在生殖生长过程中,两种生境中的种群用于营养生长的生物量分配均占有绝对优势,而生殖生长的波动相对较大。花序的生物量分配(RA)总体上均呈现由低到高的变化趋势。在不同时期,林窗薇甘菊种群的营养枝生物量分配均小于开阔地,而除了种子形成期和种子成熟期以外的其它各个时期,林窗中生殖枝的生物量分配均大于开阔地,林窗中花序的生物量分配均显著大于开阔地。表明薇甘菊能有效权衡其在不同生境中的繁殖策略,开阔地中的薇甘菊种群的繁殖策略倾向于克隆繁殖,而林窗生境中薇甘菊种群则相对更倾向于有性生殖。
洪岚刘梦佼沈浩叶万辉曹洪麟
关键词:入侵植物营养生长生殖生长花序
薇甘菊可溶性蛋白和抗氧化酶活性对田野菟丝子不同寄生密度的响应(英文)被引量:5
2011年
为探求利用寄生植物田野菟丝子对入侵杂草薇甘菊进行生物控制的有效措施,研究了薇甘菊对0、1、2、4和8棵田野菟丝子幼苗寄生在可溶性蛋白和一些抗氧化酶活性方面的响应。寄生后30 d,1棵田野菟丝子/株薇甘菊(以下简称棵/株)以上的寄生密度导致薇甘菊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和对照相比,在寄生密度为1棵/株时,超氧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增强;但随着寄生密度的加大而下降,而且在寄生密度为4棵/株时,SOD和POD分别等于和小于对照,在8棵/株时均显著小于对照。在各寄生密度下,寄主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小于对照,而SOD/CAT,SOD/POD和SOD/(CAT+POD)比率均大于对照。这些结果表明,田野菟丝子的寄生对薇甘菊可溶性蛋白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依赖于寄生密度,在野外利用田野菟丝子控制薇甘菊的最理想寄生密度是4棵/株,从而可为野外利用田野菟丝子控制薇甘菊的技术体系提供参考。
刘梦佼洪岚沈浩韦霄叶万辉曹洪麟
关键词:入侵杂草寄生植物抗氧化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