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素萍

作品数:17 被引量:175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土壤
  • 5篇酸雨
  • 5篇人工林
  • 4篇模拟酸雨
  • 3篇野生
  • 3篇园土
  • 3篇杉木
  • 3篇土壤酸化
  • 3篇灵芝
  • 3篇仿野生
  • 2篇郁闭
  • 2篇郁闭度
  • 2篇三叉苦
  • 2篇杉木人工林
  • 2篇水平沟
  • 2篇土壤呼吸
  • 2篇林分
  • 2篇林分郁闭度
  • 2篇灵芝菌
  • 2篇降雨

机构

  • 9篇中国科学院
  • 9篇中国科学院华...
  • 8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长江大学
  • 2篇江西省林业科...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国际竹藤网络...
  • 1篇会同县林业局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7篇刘素萍
  • 8篇张俊平
  • 5篇王长委
  • 4篇张新明
  • 4篇胡月明
  • 3篇陆宏芳
  • 3篇林永标
  • 3篇刘彦红
  • 2篇汪思龙
  • 2篇周存宇
  • 2篇张卫信
  • 2篇饶兴权
  • 2篇高波
  • 2篇傅声雷
  • 2篇肖复明
  • 1篇况福虹
  • 1篇田原
  • 1篇张剑
  • 1篇王昌昆
  • 1篇邵元虎

传媒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土壤通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8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模拟酸雨对果园土壤主要形态酸变化的影响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采用室内淋溶的方法研究了模拟酸雨对果园土壤pH(H2O)、pH(KCl)、交换性酸(EA)、交换性铝(EAl)、可滴定酸度(BNC)等各形态酸的变化影响,并依据淋溶前后各形态酸的含量评价了土壤酸度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以土壤pH(H2O)值作为供试土壤酸化指标,pH≤4.5的模拟酸雨淋溶促进了土壤酸化,而pH≥5.5的酸雨淋溶缓冲了土壤的酸化;以土壤pH(KCl)值、交换性酸(EA)、交换性铝(EAl)或可滴定酸度(BNC)作为土壤酸化的指标,pH2.5的酸雨淋溶促进了土壤酸化,而pH≥3.5的淋溶处理缓冲了土壤的酸化,土壤酸度减弱。
张俊平胡月明张新明王长委刘素萍
关键词:模拟酸雨果园土壤土壤酸化
CERN分布式土壤样品长期保存系统的构建
2022年
长期保存的土壤样品是国家科技基础支撑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土壤及环境长期变化研究和科学数据开放共享等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农业和生态环境科技投入的不断增长,土壤调查强度逐步增大,土壤样品积累速度明显加快,因此,亟需相关的标准规范来指导土壤样品的长期保存。在国家标准《土壤质量土壤样品长期和短期保存指南》(GB/T 32722—2016)的基础上,结合“十三五”期间CERN分布式土壤样品长期保存系统建设经验,本文对土壤样品保存管理策略、土壤样品保存条件要求和土壤样品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了介绍,以期为我国土壤样品长期标准化保存,以及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样品库建设提供参考。
郭志英潘恺宋歌宋歌王昌昆施建平解宪丽刘杰吴瑞俊吴瑞俊郑立臣汪金舫田振荣郝翔翔刘素萍郝翔翔况福虹程一松刘晓利
模拟酸雨对荔枝园土壤氮素迁移和土壤酸化的影响被引量:29
2006年
采用短期室内淋溶方法研究了模拟酸雨对供试荔枝果园土壤全N、碱解N、硝态N、铵态N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淋出液的全N、硝态N、铵态N含量随着模拟酸雨酸度的增强而依次增加,其中pH 2.5酸雨淋溶处理与其它处理间的淋出液含量差异显著,而pH≥4.5酸雨淋溶处理与对照(pH 6.5)间的差异大部分不显著;各处理的土壤较淋溶前其全N、NO3-_N(pH 2.5酸雨处理例外)、NH4+-N的含量均有增加趋势。引进土壤的实际酸化速率H+产生值衡量供试土壤的酸化,只有pH 2.5的模拟酸雨淋溶促进了土壤的酸化,而pH≥3.5的模拟酸雨处理对土壤的酸化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且土壤酸度减弱。
张新明张俊平刘素萍王长委刘彦红
关键词:模拟酸雨淋溶氮素土壤酸化
深圳市酸雨特征及其成因分析被引量:15
2007年
研究了深圳市1991~2004年的酸雨时空分布、降雨化学组成及其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市酸雨14年间pH平均值为4.98,酸雨频率为44.2%;降雨中SO4^2-与NO3^-比值是3.78:1,低于全国平均值6.4;酸雨夏秋两季较为严重,主要集中在3~9月份,而冬春两季降雨酸度和酸雨频率均较小;酸雨强度由西向东依次减弱;降雨中离子来源主要是工业和交通排放的酸性污染物,但陆地源和海洋源对降雨酸度的影响也较大。
张俊平胡月明王长委刘素萍
关键词:酸雨污染源
西土寒宪蚓和三叉苦植物对大叶相思人工林土壤CO_2通量的短期效应被引量:3
2010年
西土寒宪蚓(Ocnerodrilus occidentalis)为广东人工林和撂荒地内广泛分布的外来种蚯蚓,因其对水热、pH值及土壤有机质等的变化不敏感,其分布范围有逐渐扩大的趋势。研究西土寒宪蚓对人工林碳循环的影响过程,可以为如何减少外来蚯蚓影响下的人工林土壤碳排放提供思路。在广东鹤山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aeformis)人工林内设置外来蚯蚓和乡土植物野外控制实验,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土壤CO2通量进行15天的原位测定。结果发现,单独添加西土寒宪蚓及单独种植三叉苦(Evodia lepta),对土壤CO2通量的效应都不明显。植物物理过程(如遮阴作用等)、植物生物过程(如根际化学物质分泌过程等)及植物在未添加蚯蚓样方和添加蚯蚓样方中对土壤CO2通量的效应分别为–32.1%、40.9%、8.8%和–7.2%、30.7%、23.5%。植物的物理过程抑制了土壤CO2排放,但提高了蚯蚓对土壤CO2排放的促进作用(提高了39.3%)。植物的生物过程促进了土壤CO2排放,但减弱了蚯蚓对土壤CO2排放的促进作用(降低了23.5%)。试验期间蚯蚓对多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并不明显,但是蚯蚓的存在有增强土壤细菌活性的趋势,而且使土壤CO2通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更加密切了;同时,蚯蚓的存在也使土壤CO2通量与土壤水热因子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可见,森林土壤CO2通量不仅与水热条件有关,还受地上和地下生物过程的调控。如果只关注森林土壤CO2通量的大小,而忽略影响土壤CO2产生及释放的生物学过程,将无法找到减少森林土壤CO2排放的有效途径。减缓人工林中土壤碳的排放,必须综合考虑植物物理过程、植物生物过程以及蚯蚓对土壤CO2排放过程的独立效应和交互效应。
高波张卫信刘素萍邵元虎熊燕梅周存宇傅声雷
关键词:CO2胁迫指数
毛竹(Phyllostachy pubescens)、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及其分配特征被引量:79
2007年
研究比较了湖南会同林区毛竹、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含量和碳贮量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5年生杉木各器官碳含量在47.15%~50.43%之间,不同器官碳含量高低依次为树干、树叶、树皮、树枝、树根;毛竹不同器官碳含量波动在44.51%~49.91%,各器官碳含量高低依次为竹鞭、竹枝、竹叶、竹干、竹蔸、竹根,但是毛竹不同器官碳含量与年龄之间没有明显变化规律。林地土壤3个层次(60cm深)碳素含量为0.746%~2.390%,各层次碳素含量分布不均,表层(0~20cm)土壤碳素含量和碳贮量最高。毛竹、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分别为166.34tC·hm-2和150.19tC·hm-2,并且其碳贮量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土壤层是主要部分,其次为乔木层,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层所占比例最小。其中,毛竹林土壤层有机碳贮量占83.92%,乔木层占15.38%,林下植被和凋落物层分别占0.38%和0.32%;杉木人工林土壤层碳贮量占62.03%,乔木层占34.99%,林下植被和凋落物层分别占0.70%和2.28%。另外,碳贮量在两个树种各器官中的分配,基本与各自的生物量成正比例关系。从植被年固定碳量来看,毛竹林为9.94tC·hm-2·a-1,相当于年固定CO2量为36.44tCO2·hm-2·a-1,是杉木林的1.39倍。
肖复明范少辉汪思龙熊彩云张池刘素萍张剑
关键词:毛竹林杉木人工林碳贮量碳分配
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研究综述被引量:8
2009年
随着地统计学方法的应用,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研究不断深入。本文首先以地统计学方法指导土壤水分采样数和采样点的确定为出发点,论述了国内外基于地统计学的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其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简述了GIS、遥感、神经网络、分形、无线传感器网络等技术和方法在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研究中的研究现状、应用前景及面临的困难。
张俊平胡月明刘素萍刘序
关键词:土壤水分地统计学GIS遥感无线传感器网络
模拟酸雨对果园土壤交换性阳离子迁移及其对土壤酸化的影响被引量:17
2007年
采用短期室内淋溶的方法研究了模拟酸雨对供试果园土壤交换性Ca2+、Mg2+、K+、Na+、交换性盐基总量(BS)、阳离子交换量(CEC)、电导率(EC)等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土壤交换性Ca2+(pH2.5)、Mg2+、K+、Na+、BS(pH2.5)、CEC(pH≥3.5)含量较酸雨淋溶前增加,且随着剖面深度表现出较好的层次性;淋出液中C a2+、Mg2+、K+、Na+含量随着模拟酸雨酸度的增强而依次增加,其中pH2.5酸雨处理与其它淋溶处理间淋出液Ca2+、Mg2+、K+、Na+含量差异显著;以土壤交换性Ca2+、BS、CEC、盐基饱和度(BSP)与EC为指标衡量土壤的酸化,pH 2.5酸雨处理导致了淋溶土柱表层和中间土层的土壤酸化,其中交换性Ca2+、BS、BSP指标表征pH 3.5的酸雨处理引起了表层土壤酸化,而pH≥4.5的酸雨淋溶缓冲了土壤的酸化,土壤的酸度减弱。
张俊平张新明王长委刘素萍刘彦红
关键词:模拟酸雨盐基离子迁移土壤酸化
蚯蚓和三叉苦对亚热带人工林土壤N_2O和CH_4通量的短期效应被引量:5
2010年
在广东鹤山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aeformis)人工林内设置外来蚯蚓西土寒宪蚓(Ocnerodrilus occidentalis)和乡土植物三叉苦(Evodia lepta)野外控制实验,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土壤N2O和CH4通量进行15 d的原位测定,研究蚯蚓和三叉苦对土壤N2O和CH4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叉苦并未明显增加土壤N2O和CH4的通量,而假植物(模拟三叉苦的物理效应)则显著促进了土壤N2O的释放通量。整个实验阶段,蚯蚓效应分别使无植物对照和三叉苦处理土壤N2O通量增加了26.7%和66.3%,而在种假植物条件下,添加蚯蚓使土壤N2O通量降低了39.7%;同时,蚯蚓效应使对照处理土壤CH4吸收通量增加了10.3%,使假植物处理土壤CH4吸收通量降低了90.6%,而使三叉苦处理土壤CH4释放通量增加了301.8%。可见,蚯蚓能够促进人工林土壤N2O释放;同时促进人工林土壤从CH4"汇"向"源"转变。三叉苦的物理过程促进土壤N2O的释放,而三叉苦的生物过程抑制土壤N2O的排放。如何减缓人工林中土壤N2O和CH4的排放,必须综合考虑植物物理过程、生物过程以及蚯蚓对土壤N2O和CH4排放过程影响的独立效应和交互效应。
高波傅声雷张卫信刘素萍周存宇
关键词:蚯蚓N2OCH4三叉苦
杉木林地表各呼吸贡献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
2008年
采用断根法和红外气体分析仪IRGA测定相结合区分和测定了杉木人工林林地土壤呼吸3种来源组分:矿质土层呼吸、根呼吸和凋落物层呼吸的动态。阐述土壤不同呼吸组分对土壤总呼吸的贡献,以及主要气象因子对土壤各呼吸组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矿质土层呼吸、根呼吸和凋落物层呼吸对对土壤总呼吸的贡献分别为56.7%,22.0%,21.4%。气温和土壤呼吸为指数关系,蒸发量是表征土壤呼吸的有效指标,但全年降雨量集中在低温季节会对根系呼吸产生抑制作用。提出评价降雨量对土壤呼吸的影响不仅考虑降雨量的多少更要注意其分配情况。
刘素萍汪思龙肖复明张俊平
关键词:土壤呼吸降雨量蒸发量杉木人工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