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艳群

作品数:12 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压
  • 3篇高血压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肌梗死患者
  • 2篇心脏
  • 2篇心脏病
  • 2篇血管
  • 2篇受体阻滞剂
  • 2篇阻滞剂
  • 2篇急性心肌梗死
  • 2篇急性心肌梗死...
  • 2篇梗死
  • 2篇Β受体
  • 2篇Β受体阻滞
  • 2篇Β受体阻滞剂
  • 1篇蛋白
  • 1篇地平

机构

  • 12篇仙桃市第一人...

作者

  • 12篇刘艳群
  • 6篇谢鹏
  • 6篇万翔
  • 4篇王为
  • 3篇朱冬梅
  • 3篇郑静
  • 1篇董红艳
  • 1篇张博
  • 1篇莫艳霞
  • 1篇龚云
  • 1篇范丽娜
  • 1篇付永波
  • 1篇黄晶

传媒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 2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解放军医药杂...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6
  • 2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螺内酯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RAAS指标的影响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究螺内酯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难治性高血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螺内酯。治疗后,分析两组RAAS指标(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II以及醛固酮水平)变化情况及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10周后较治疗前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II以及醛固酮水平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5周及10周后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螺内酯可以有效地将交感神经活性阻断,降低RAAS指标,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Ⅱ以及醛固酮三者的产生,起到协同降压的效果。
郑静万翔朱冬梅刘艳群
关键词:螺内酯高血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鼻部整形术修复鼻外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研究鼻部整形术在鼻外伤修复中应用的方法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6月收治鼻部外伤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鼻外伤治疗,观察组给予鼻部整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住院时间。结果在治疗效果上,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鼻外伤临床治疗中,鼻部整形术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可以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谢鹏刘艳群王为
关键词:鼻外伤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RP及心动能的影响
朱冬梅范丽娜印章刘艳群张博付永波万翔郑静莫艳霞董红艳
急性心肌梗死为心肌氧供需不平衡引起心肌组织损伤所致的临床综合症,是心内科常见的临床急症,病死率高,病理生理机制复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大多数患者发病的基础。1999年ROSS在损伤反应学说的基础上提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
关键词: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谷胱甘肽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
鼻内镜下治疗鼻骨骨折伴外伤性鼻中隔偏曲的效果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治疗鼻骨骨折伴外伤性鼻中隔偏曲的效果。方法选取从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鼻骨骨折伴外伤性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的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鼻内镜下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手术时间、鼻外形和通气功能的VA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P <0.05);观察组手术的时间和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缩短(P <0.05),其术后鼻外形、通气功能以及并发症情况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鼻骨骨折伴外伤性鼻中隔偏曲患者采用鼻内镜下治疗能有效提高疗效、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谢鹏刘艳群王为
关键词:鼻内镜鼻骨骨折
高血压和高脂血症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验证并比较高血压和高脂血症致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derosis,CAS)作用,评价高血压在CAS发生中的重要意义。方法 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正常人群、高脂血症患者和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各60例及高血压患者180例(1、2和3级高血压患者各6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和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结果比较各组IMT值,高脂血症组、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组及高血压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各组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进行比较,高脂血症组、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组及高血压组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同样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脂血症组的IMT值和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均高于高血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级高血压组的IMT值和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级高血压组的IMT值低于高脂血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高于高脂血症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级高血压组的IMT值和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均高于高脂血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与高脂血症具有同等重要的致CAS作用,其中3级高血压的致CAS作用强于高胆固醇血症。良好地控制血压(尤其是3级高血压)对于临床减缓CAS进程及减少甚至避免CAS的发生有着比降血脂更加不容忽视的临床意义。
刘艳群谢鹏朱冬梅
关键词:高血压高脂血症
β受体阻滞剂治疗老年室上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治疗老年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3年4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收治的老年室上性心律失常病人9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改善时间,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观察组1例有恶心呕吐症状,1例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对照组2例有消化道系统症状,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变化主要表现在ST-T段的变化,两组治疗后心电图改善情况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改善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治疗老年室上性心律失常效果较佳,能够有效控制病情,改善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刘艳群黄晶万翔
关键词:室上性心律失常Β受体阻滞剂心电图症状改善
β受体阻滞剂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影响
2016年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2013-04—2015-04收治83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41)。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辛伐他汀,观察组加用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比较2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神经内分泌激素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2.8%(39/42),高于对照组75.6%(3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去甲肾上腺素等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3/42),对照组为4.9%(2/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有效强化疗效,且可对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分泌进行抑制,防止由于过度分泌对心脏造成损害,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刘艳群谢鹏万翔
关键词:Β受体阻滞剂急性心肌梗死内分泌激素交感神经
研究不同耳鸣掩蔽曲线与耳鸣治疗效果的关系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对不同耳鸣掩蔽曲线与耳鸣治疗效果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提高耳鸣治疗方法选择合理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7年7月收治的主观性耳鸣患者119例(148耳)作为研究对象,给予耳鸣测试、掩蔽治疗,分析测试与掩蔽治疗效果及两者关系。结果在耳鸣掩蔽曲线中,残余抑制试验阳性率的是汇聚型、重叠型,掩蔽治疗效果最佳的也是汇聚型、重叠型,耳鸣掩蔽曲线与治疗效果间成正相关关系。结论对于不同耳鸣掩蔽曲线患者而言,掩蔽治疗效果并不一致,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谢鹏刘艳群王为
关键词:耳鸣
炎琥宁注射液对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的治疗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炎琥宁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共计198例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98)与炎琥宁组(n=100)。所有患者均给予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炎琥宁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给予炎琥宁注射液治疗。记录两组症状体征、肺功能(FEV1/FVC)、脑钠肽(BNP)及血清炎症因子。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1.6%,炎琥宁组总有效率93.0%(P<0.05)。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好转,血浆BNP水平下降(P<0.01)。相比对照组,炎琥宁组显现出更好的肺功能(P<0.05),而BNP变化不大(P>0.05)。炎琥宁组CRP、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炎琥宁注射液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肺功能而非心功能、降低体内的炎症水平,对于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有较好疗效。
刘艳群万翔郑静
关键词:肺源性心脏病肺功能
血清APPL1和HDAC3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和预后的预测价值
2024年
目的:探究血清脂联素受体结合蛋白(APPL1)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3(HDAC3)表达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心功能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108例CHF病人作为研究组,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将CHF病人分为Ⅱ级组(33例)、Ⅲ级组(47例)、Ⅳ级组(28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5名作为对照组。根据是否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分为未发生MACE组(73例)和MACE组(3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血清APPL1和HDAC3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HF病人预后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PPL1和HDAC3水平对CHF病人心功能分级和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CHF病人外周血HDAC3水平升高,APPL1水平降低(P<0.05)。与Ⅱ级组比较,Ⅲ级、Ⅳ级组HDAC3水平升高,APPL1水平降低(P<0.05);与Ⅲ级组比较,Ⅳ级组APPL1、HDAC3水平升高,APPL1水平降低(P<0.05)。HDAC3、LVEDD是影响CHF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与未发生MACE组比较,MACE组血清HDAC3水平、LVEDD升高,APPL1水平、LVEF下降(P<0.05)。APPL1、LVEF是CHF病人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二者联合预测CHF病人心功能Ⅳ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优于APPL1单独检测(P<0.05)。二者联合预测CHF病人预后的AUC优于APPL1、HDAC3单独检测(P<0.05)。结论:CHF病人血清APPL1和HDAC3水平与心功能和预后有关,可作为评估CHF病人预后及心功能的潜在标志物。
章则陈刘艳群雷育军
关键词:心功能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