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
- 作品数:7 被引量:55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生物技术处理稠油废水的研究被引量:12
- 2001年
- 试验分别利用三种生物处理方法:好氧、厌氧及酵母菌处理方法对稠油废水进行了处理。COD去除率在30%以下。在处理过程中,好氧污泥生物量表现出明显的增长。厌氧污泥及酵母菌在处理前后生物量几乎无变化。处理效果不明显与稠油废水可生化性差的性质有关,也与试验条件及选择菌种有关。
- 刘芳路宝仲郑少奎高迎新
- 关键词:稠油废水生物处理好氧处理酵母菌厌氧处理
- 油田采油污水处理方法及装置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田采油污水处理方法,包括:将采油污水的pH调节为3.0-6.0,加入二价铁盐和强氧化剂,二价铁与强氧化剂的摩尔浓度比为0.5-5,二价铁的加入量为待去除COD的0.2至4倍;然后进行固液分离。本发明还提...
- 杨敏高迎新汪严明郑少奎刘芳高孟春
- 文献传递
- 色拉油加工废水处理方法及装置
- 色拉油加工废水一般是在利用物化方法将其中的高浓度油分去除之后再进行生物处理,存在着工艺复杂、成本高、产生的油泥处置困难等弊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好氧条件下先利用酵母菌对该类废水进行预处理,去除废水中大部分油和COD之后再...
- 杨敏郑少奎刘芳高迎新吕文洲
- 文献传递
- 利用酵母菌处理色拉油加工废水连续小试初探被引量:32
- 2001年
- 对酵母菌处理色拉油加工废水的连续小试处理过程中出现的污泥膨胀进行了研究.根据鉴定,3属共5种酵母菌被用于连续小试处理(12 L曝气池).在进水COD 6000~7000 mg/L,油1500~1700 mg/L,污泥负荷1.2~3.2 kg COD/(kg MLSS×d)和0.2~0.9 kg油/(kg MLSS×d)时, COD和油的去除率分别在94%和98%以上,污泥发生膨胀后去除率明显下降,同时污泥中真菌丝逐渐替代假菌丝而成为优势形态.从膨胀污泥中分离鉴定出一株白地霉.
- 郑少奎杨敏刘芳
- 关键词:小试研究污泥膨胀显微形态食油
- 油田采油污水处理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田采油污水处理方法,包括:将采油污水的pH调节为3.0-6.0,加入二价铁盐和强氧化剂,二价铁与强氧化剂的摩尔浓度比为0.5-5,二价铁的加入量为待去除COD的0.2至4倍;然后进行固液分离。本发明还提...
- 杨敏高迎新汪严明郑少奎刘芳高孟春
- 文献传递
- 酵母菌对味精生产中离交尾液的处理初探被引量:15
- 2001年
- 通过富集培养并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筛选到 2种能适应味精生产过程中离交尾液 (COD为 4 0 690mg/L ,NH+ 4 N含量为 1 691 4mg/L)的酵母菌 ,经鉴定分属于嗜盐假丝酵母 (Candidahalophila)和粘红酵母(Rhodotorulaglutinis)。这二种菌混合培养时在pH4~ 9范围内其COD去除率均可达到 80 %以上 ;对于 1 0倍、3倍、2倍稀释的离交尾液 ,4 8h之内 ,其COD去除率均可高达 84 5 % ,日平均去除速度COD/SS均在 1 0kg/(kg·d)以上 ,远高于对照的活性污泥法 [对于 1 0倍稀释液最高去除率为 78 9% ,去除速度为 0 34kg/(kg·d) ],同时也高于国内报道的其他酵母菌菌株。经处理后 ,还原糖可去除 95 7% ,而NH+ 4
- 杨清香杨敏郑少奎刘芳
- 关键词:酵母菌味精废水处理
- 聚芳醚酮超滤膜的研究被引量:1
- 1993年
- 本文以国产聚芳醚酮(PEK-C)为原料,研究了铸膜液组成、聚合物浓度、添加剂种类和用量等对超滤膜性能的影响。选择适宜组成的铸膜液,可以制得截留分子量为2000,6000,10000的超滤膜。上述超滤膜对α-干扰素的分离浓缩效果较好,其截留率均可达到99%以上。
- 吴开芬李书申刘芳韩式荆
- 关键词:聚芳醚酮超滤膜膜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