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茂盛

作品数:7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司法
  • 2篇行政
  • 1篇地方化
  • 1篇刑事
  • 1篇刑事和解
  • 1篇刑讯
  • 1篇刑讯逼供
  • 1篇行政法
  • 1篇行政化
  • 1篇隐忧
  • 1篇舆论
  • 1篇政法
  • 1篇政府
  • 1篇政府治理
  • 1篇政府治理变革
  • 1篇执法
  • 1篇制度本土化
  • 1篇守法
  • 1篇司法地方化
  • 1篇司法公信

机构

  • 7篇中南财经政法...
  • 2篇广西交通职业...
  • 2篇广东外语外贸...

作者

  • 7篇刘茂盛
  • 2篇宋文
  • 2篇石佑启

传媒

  • 1篇东南学术
  • 1篇法制与经济
  • 1篇学术研究
  • 1篇甘肃农业
  • 1篇湖北警官学院...
  • 1篇梧州学院学报
  • 1篇中南财经政法...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9
  • 1篇200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媒体舆论对司法公信力的负面影响及其矫治
2015年
全面依法治国战略要求构建公民与司法之间新型信任关系,提升司法公信力,使司法不仅易于接近亦至为可信。作为社会舆论的汇聚者,媒体舆论的导向会极大地影响公民对司法的理解与态度,所以司法公信力的提升亦要求重塑司法和媒体之间的关系。然而,由于我国媒体和人民法院均尚未成长为适应现代法治国家的社会力量,媒体所营造的舆论环境对提升司法公信力是有限的,而司法应对媒体舆论挑战的能力亦有限。通过梳理媒体舆论负面影响司法公信力的现象,并分析其中原因,发现要转变这一局面,应当加快新闻与维护法庭尊严的立法工作,以立法引领媒体与法院体制改革,同时还应当强化媒体自律和司法民主化建设,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推动媒体舆论提升司法公信力的正向效用。
刘茂盛宋文
关键词:媒体舆论司法公信力矫治
刑讯逼供存因新解
2003年
刘茂盛
关键词:刑讯逼供马斯洛需求理论举证责任倒置
政府治理变革下行政法之革新——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方法被引量:13
2018年
政府治理变革是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它主要体现为治理价值取向的合理化、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目的最优化和治理方式的多样化。从结构功能主义视角观之,政府治理变革会对行政法系统的结构稳定性带来冲击,使之规范行政权的功能弱化。通过AGIL图式分析,发现行政法体系的结构回稳必须在治理理念下构建谦抑的立法、自主的行政、能动的司法和监察,并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为目标追求,推动行政法在遵循民主行政、行政正确、责任导向、行政自制、双重审查原则下新的发展。
石佑启刘茂盛
关键词:政府治理变革结构功能主义
论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的隐忧被引量:2
2014年
探索"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是此轮司法改革的重大举措。普遍观点认为,此举可有效破解长期影响我国审判权依法独立行使的地方保护主义和审判管理行政化,且能合理配置司法资源,实现司法公正。受制于现行体制,新的司法管辖制度以及为实现该制度而先行的"省以下地方法院人财物统一管理"的改革措施可能难以实现其实施的初衷,且可能导致新的司法地方化、行政化,以及新一轮司法资源的浪费。对此,可以从培育精英化的法官群体、推进法院内部司法行政管理独立运行、增强法院与社会的亲近性三个层次配套推进制度建设,以实现改革目的。
刘茂盛
关键词:司法地方化司法行政化司法资源
论我国公民权利意识的塑造:从冲突到理性被引量:3
2015年
随着我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我国公民的权利意识也发生着重大转变。但是,旧观念的祛除与新观念的塑造同时并行,使得公民个体的权利意识观念存在着强烈的矛盾与冲突,这种转型特质的权利意识与现代法治社会对公民权利素养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要培养健康理性的公民权利意识,责任在于政府、法院以及媒体舆论基于法治理念的努力合作。
刘茂盛宋文
关键词:公民权利意识
论创新驱动发展的法治支撑被引量:7
2016年
法治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基本方式和决定性力量,在引领和规范创新驱动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创新驱动发展又必然会对法治建设提出新的要求,推动法治发展,以满足创新对制度供给的需求。必须依靠法治建立有利于鼓励创新、促进创新、保护创新的良好社会环境,同时,必须适应创新驱动发展的需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石佑启刘茂盛
关键词:法治执法司法守法
论刑事和解制度本土化之困境被引量:4
2009年
刑事和解制度是西方步人后工业社会时代,植根于基督教文化的深土厚壤,基于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传统刑罚制度的反思,而以恢复性司法理念构筑的一种刑事案件解决模式。刑事和解制度所提出的全新刑事司法观念,对中国刑事司法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指引意义。然而,中国的现实发展水平,导致刑事和解的个人本位价值观与国民的国家本位价值观之间、恢复正义刑罚观与报应正义刑罚观之间、基督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之间的冲突。因此,在经济基础、社会认同、文化背景等方面都不足以支撑刑事和解的前提下,需要理性对待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
刘茂盛
关键词:刑事和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