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蕊

作品数:21 被引量:239H指数:10
供职机构:唐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护理
  • 6篇急救
  • 4篇卒中
  • 4篇卒中患者
  • 4篇脑卒中
  • 4篇脑卒中患者
  • 3篇心肌
  • 3篇急诊
  • 3篇梗死
  • 2篇动脉
  • 2篇心病
  • 2篇心肌梗死
  • 2篇穴位
  • 2篇延续护理
  • 2篇优质护理
  • 2篇院前急救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糖尿病合并
  • 2篇抢救

机构

  • 21篇唐山市人民医...
  • 4篇唐山市第四医...
  • 1篇哈励逊国际和...
  • 1篇开滦总医院
  • 1篇唐山市结核病...

作者

  • 21篇刘蕊
  • 8篇袁学华
  • 7篇李颖
  • 6篇李志松
  • 4篇孟宪杰
  • 3篇李金香
  • 3篇杨俊泉
  • 3篇王艾英
  • 2篇李颖
  • 2篇刘倩
  • 2篇曹丽慧
  • 1篇史福东
  • 1篇孟宪静
  • 1篇王淑云
  • 1篇陈海燕
  • 1篇钟雪莲
  • 1篇刘绍芳
  • 1篇张晓春
  • 1篇宋丽华
  • 1篇刘洋

传媒

  • 13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 1篇空军航空医学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7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07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流量经鼻加温湿化氧疗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cTnl、BNP水平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分析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cTnl、BNP水平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68例急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将全部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4例,采用低流量鼻导管氧疗;观察组34例,采用高流量经鼻湿化氧疗,比较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率及平均动脉压下降明显,氧和指数提升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cTnl、BNP值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优于传统的低流量鼻导管氧气吸入法,可有效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各项指标,且可降低cTnl、BNP水平,值得在急诊科推广应用。
刘蕊杨芳杰高健孟宪杰卢琦柳朔梓刘洋
关键词:肌钙蛋白IB型钠尿肽
优质护理在危重症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危重症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救护队院前急救危重症患者1980例,2015年1月-12月采用一般院前急救护理流程救治患者982例为对照组;2016年1月-12月实施优质护理救治患者998例为观察组,观察二组护理质量、医疗风险概率、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医疗风险发生概率降低,患者满意度提高,急救护理质量提高,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提高危重患者急救护理质量,减少了护患纠纷,规避医疗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佟贵权李颖刘蕊袁学华王爱英刘倩杨俊权
关键词:优质护理危重症院前急救满意度
长链非编码RNA MIAT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对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心肌梗死相关转录本(lncRNA MIAT)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患者中的血清水平及其对高糖(HG)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12月于唐山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00例单纯T2DM患者作为T2DM组,100例单纯冠心病(CHD)患者作为CHD组,100例T2DM合并CHD患者作为T2DM+CHD组,另外选取10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血液MIAT、microRNA-150-5p(miR-150-5p)的水平。体外培养人心肌细胞系AC16细胞,分为NG组(5.5 mmol/L正常葡萄糖)、HG组(30 mmol/L高葡萄糖)、HG+MIAT敲低阴性对照(HG+si-NC)组、HG+MIAT敲低(HG+si-MIAT)组、HG+si-MIAT+miR-150-5p抑制剂阴性对照(HG+si-MIAT+anti-NC)组、HG+si-MIAT+miR-150-5p抑制剂(HG+si-MIAT+anti-miR-150-5p)组,RT-qPCR检测细胞中MIAT和miR-150-5p的表达情况;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2(CCND2)、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和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剪切的Caspase-3(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RNA结合蛋白免疫沉淀(RIP)和RNA pull down分析miR-150-5p与MIAT、CCND2的靶向关系。[结果]与对照组、CHD组、T2DM组相比,T2DM+CHD组MIAT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分别增加了2.69倍、1.71倍、1.42倍(均P<0.05),miR-150-5p的表达显著降低,分别降低了68.63%、60.49%、46.67%(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2DM+CHD患者中MIAT与miR-150-5p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662,P<0.001)。与NG组相比,HG组AC16细胞中MIAT的表达增加了3.54倍,细胞凋亡率、LDH含量、Bax蛋白水平和cleaved Caspase-3/Caspase-3比值分别增加了5.22倍、2.19倍、2.90倍和3.83倍,miR-150-5p表达降低了75.00%,细胞增殖活性在24、48、72 h时分别降低了49.02%、52.38%、49.48%,CCND2和Bcl-2蛋白水平分别降低了72.62%和78.26%(均P<0.05);敲低MIAT使m
孟宪杰刘蕊曹丽慧马宁刘肖
关键词:冠心病2型糖尿病心肌细胞
基于生物信息学探讨miRNA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意义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探讨影响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状动脉心脏病(CHD)的潜在机制,通过筛选T2DM合并与不合并CHD患者中差异miRNA,观察差异miRNA在T2DM合并CHD中的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GEO数据库中GSE185845数据集并经GEO2R在线平台筛选差异miRNA,并经TargetScanHuman网站预测调控的基因,绘制火山图、PPI图和KEGG富集图并进行相应的分析。结果 从GSE185845数据集中筛选出2个差异miRNA,分别为miR-4465和miR-6089,相关分析提示miR-4465和miR-6089呈正相关(r=0.577,P <0.01)。PPI图显示与差异miRNA共有的基因有2个,为SNN和GMFB,主要富集于MAPK靶点相关的信号通路、FCGR3A调控的磷酸化、固有免疫系统等。生物过程主要富集于Arp2/3复合物调控的肌动蛋白核酸、同源修复基因缺陷等;分子功能主要富集于肌动蛋白结合、NO的激活、细胞色素B5还原酶的激活等;细胞组分主要富集于肌动蛋白细胞骨架,Arp2/3蛋白复合物和细胞与细胞的交联等。结论 miR-4465和miR-6089可能是导致T2DM并发CHD的潜在靶miRNA,这可能与其调控的SNN和GMFB表达有关,机制可能涉及到MAPK靶点相关的信号通路。
孟宪杰刘蕊曹丽慧马宁刘肖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微小核糖核酸冠状动脉心脏病
优化急性有机磷中毒急救护理流程的效果研究被引量:43
2016年
目的探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5年4月—2016年4月该科收治的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就诊的先后次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奇数患者进入对照组,偶数患者进入观察组,至研究结束共纳入141例,其中对照组69例,观察组72例。二组患者均给予洗胃,建立静脉液路,应用特异性解毒剂的急救护理,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救治,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分别从接诊评估,抢救室救护,留观护理,心理干预,饮食护理,健康教育六方面对患者进行优化护理。分别从入抢救室护理干预时间,临床疗效,抢救后的并发症,护理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急诊救护期间,应用上特异性解毒药的时间,抢救室救治时间,留观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疗效上,恢复全血胆碱酯酶活性≥70%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上,中间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满意度调查中,护士的配合协调性,操作熟练度,应急能力,措施及时性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救治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应用效果显著。
刘蕊杨俊泉李志松李颖
关键词:急性有机磷中毒急救护理流程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术后即刻康复训练的效果研究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术后即刻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急诊行血管内介入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即刻康复训练组(观察组)与术后24 h康复训练组(对照组),每组40例,比较两种康复训练方案干预7 d及3个月后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焦虑或抑郁程度的影响以及住院时间、介入术后3个月脑卒中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康复训练分别干预7 d及3个月后,试验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焦虑或抑郁程度、住院时间和介入术后3个月脑卒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术后即刻康复训练可有效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患者焦虑或抑郁程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脑卒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效提高康复质量。
刘倩王艾英李颖刘蕊袁学华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康复训练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穴位药物注射疗法治疗非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观察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穴位药物注射疗法治疗非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2015年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非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药物注射疗法;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5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哮喘控制问卷(ACT)评分、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最大呼气流量(PEF)],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ACT评分、SGR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CT评分高于对照组,SGR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CT评分高于治疗前,SGRQ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FEV_1、P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EV_1、PEF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EV_1、PEF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穴位药物注射疗法治疗非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李晓芸刘蕊李志松
关键词:穴位注射疗法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生活质量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抢救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留置针能为危重患者快速、准确、有效的建立静脉液路,从而为抢救和治疗赢得时间,同时较中心静脉置管在环境和操作人员资质方面要求低,因此在临床抢救领域被广泛应用。然而,在留置针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操作不规范导致静脉炎、导管脱出、渗出、堵管等并发症,给临床使用造成极大的困扰。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对留置针在抢救中的应用经验,如对留置针型号的选择、穿刺部位的评估、穿刺技巧及有效固定作一总结。旨在总结规范留置针在抢救中的应用经验,有效提高留置针的使用效果。
李金香刘蕊刘绍芳宋丽华李志松王艾英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临床抢救
时间-知识-逻辑三维护理干预在NSTE-ACS救治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时间-知识-逻辑三维护理干预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可行性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时间-知识-逻辑三维护理干预实施前(对照组)与实施后(观察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急救时间、救治效果及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状态。结果比较二组患者入院到药物治疗时间、取得知情同意时间、知情同意到球囊扩张时间、首次医疗接触到球囊扩张时间、救治成功率、病死率、并发症率、出院6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间-知识-逻辑三维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缩短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急诊抢救时间,改善预后及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状态,有效提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护理水平和急救质量。
李颖袁学华刘蕊佟贵权刘倩
关键词:NSTE-ACS护理干预
内科住院患者591例睡眠质量调查及护理措施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了解内科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寻求影响患者失眠的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法,对内科591例住院患者进行睡眠质量调查。结果591例住院患者中有412例发生失眠,发生率69.7%,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疾病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和药物因素。结论护士应密切观察,及时收集资料,对患者失眠的影响因素作出正确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钟雪莲张晓春王淑云刘蕊
关键词:失眠睡眠质量护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