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龙飞

作品数:65 被引量:855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4篇石油与天然气...
  • 26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5篇页岩
  • 15篇盆地
  • 11篇有机质
  • 11篇烃源
  • 10篇源岩
  • 10篇烃源岩
  • 9篇海相
  • 8篇生烃
  • 8篇龙马溪组
  • 8篇矿物
  • 7篇同位素
  • 7篇五峰组
  • 7篇赋存
  • 6篇盐岩
  • 6篇油气
  • 6篇粘土
  • 6篇粘土矿
  • 6篇粘土矿物
  • 6篇鄂尔多斯盆地
  • 6篇层系

机构

  • 45篇中国石化石油...
  • 26篇中国石化
  • 18篇同济大学
  • 13篇中国石油化工...
  • 7篇南京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兰...
  • 3篇西南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江南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65篇卢龙飞
  • 23篇腾格尔
  • 18篇刘文汇
  • 17篇蔡进功
  • 16篇申宝剑
  • 15篇王杰
  • 10篇刘伟新
  • 8篇俞凌杰
  • 7篇胡广
  • 7篇陶成
  • 6篇丁飞
  • 6篇王琪
  • 6篇包于进
  • 6篇史基安
  • 6篇潘安阳
  • 5篇赵恒
  • 5篇张文涛
  • 5篇王金鹏
  • 5篇秦建中
  • 5篇罗厚勇

传媒

  • 19篇石油实验地质
  • 6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天然气地球科...
  • 2篇地质学报
  • 2篇石油学报
  • 2篇沉积学报
  • 2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矿物岩石地球...
  • 2篇中国科学:地...
  • 2篇油气藏评价与...
  • 2篇第十四届全国...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分析科学学报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岩石学报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6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3
  • 7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蛋白石硅质页岩成岩过程中的孔隙结构变化特征被引量:7
2017年
为研究硅质页岩成岩演化过程中的孔隙结构变化,选取松辽盆地嫩江组低演化蛋白石硅质页岩和渝东南高演化五峰—龙马溪组样品,在X射线衍射分析基础上,采用氮气等温吸附技术,开展了成岩作用过程中蛋白石硅质页岩的孔隙结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较低演化的蛋白石硅质页岩比表面积和孔容均远高于较高演化的蛋白石硅质页岩,低演化页岩2 nm以上孔隙主要集中在2~3 nm区间,其次分布在20~30 nm区间,2 nm以下孔隙主要集中在0.6~0.8 nm区间,总孔容主要由10~30 nm区间孔隙贡献;高演化页岩2 nm以上孔隙主要集中在2~3 nm区间,2 nm以下孔隙主要集中在0.6~1 nm区间,总孔容主要由2~30 nm区间孔隙贡献。将五峰—龙马溪组硅质页岩与其相比,发现纳米孔隙在成岩过程中大幅丧失,孔容缩小至原始的1/3~1/10。五峰—龙马溪组硅质页岩中2~30 nm区间的孔隙对孔容的贡献最大,30~200 nm范围内孔隙有微小贡献,2 nm以下的孔隙在成岩演化过程中几乎消失殆尽,显示出成岩作用对不同孔径孔隙的改造程度存在差异性。
陈红宇卢龙飞刘伟新申宝剑俞凌杰仰云峰
关键词:孔隙结构成岩作用蛋白石储集层特征
四川盆地高硫天然气成藏机理的同位素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硫化氢形成机理对海相高硫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关系重大.研究的关键是直接测定自然界不同赋存状态(气、液、固)含硫物质的化学组成和同位素组成.为此,建立了利用MAT271型气体质谱计在线分析天然气中H_2S含量和不同含硫物质硫同位素组成的方法,开展了四川盆地包括烃源岩、储集岩、天然气、水溶气在内不同含硫物质的分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烃源岩中的含硫物质主要由BSR形成,天然气、水溶气和储集层中的含硫物质主要由TSR形成;对含硫天然气的碳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高含硫天然气甲、乙烷稳定碳同位素普遍呈倒转特征,其主要原因应与TSR有关;四川盆地不同层位的含硫物质硫同位素组成的地质实际分析表明,天然气中H_2S的硫同位素组成与同一层位或相邻层位的膏岩或卤水的硫同位素组成具有继承关系,表明H_2S形成和聚集具有自源-近源特征.
刘文汇腾格尔张中宁罗厚勇张殿伟王杰李立武高波卢龙飞赵恒
关键词:TSR含硫天然气硫同位素成藏机理四川盆地
泥岩与沉积物中粘土矿物吸附有机质的三种赋存状态及其热稳定性被引量:50
2013年
为研究有机质在粘土矿物中的赋存状态和二者的结合方式以及有机质的热稳定性,提取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泥质烃源岩和东海陆架表层泥质沉积物中的粘土组分(粒径<2μm),依次进行索氏抽提、碱性水解和酸性水解处理,得到原始和相继处理过程所得碱解和酸解粘土样品及相应的有机组分,继而进行原始和碱解、酸解粘土样品的微观形貌(SEM)、比表面积(BET)、X-射线衍射(XRD)和热重/微分热重(TG/DTG)分析对比。结果显示,索氏抽提有机质主要赋存于粘土矿物外表面和堆积于孔隙中,碱解有机质主要赋存于粘土矿物边缘破键处,而酸解有机质主要赋存于膨胀型粘土蒙皂石层间。前者为物理吸附或束缚的游离有机质,后两者为化学吸附的结合有机质。有机质与粘土矿物的不同结合关系造成它们热稳定性的差异,显示出二者间复杂的作用关系及其对生烃的多阶段性影响。研究不同赋存态有机质的相对和绝对数量对深入研究油气成因和烃类初次运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卢龙飞蔡进功刘文汇腾格尔王杰
关键词:赋存状态热稳定性粘土矿物有机质
天然气运移物理模拟实验及其结果被引量:14
2004年
运用自行设计的天然气运移物理模拟装置 ,研究天然气在运移过程中所发生的组分分异和碳同位素分馏特征 ,目的是了解天然气在不同疏导层运移过程中所发生的组分及同位素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 ,天然气在运移过程中发生了比较明显的成分色层效应和碳同位素分馏现象 ,粘土矿物对天然气中重烃组分具有较强的束缚能力 ,甲烷碳同位素对运移条件及过程较为敏感。
史基安卢龙飞王金鹏王琪王雷
关键词:运移碳同位素物理模拟实验分异粘土矿物
陇东地区三叠系长6-8优质储层形成机理及勘探有利区域测
王多云付金华史基安郑希民王琪李凤杰刘自亮邓津辉王峰卢龙飞
西峰油田是长庆油田公司2000年新发现的具有亿吨级前景的大油田,该项目旨在了解西峰油田的优质储层成因机制和分布规律,为探明大规模整装油藏储量指出几个有利区块。该项目对研究区长6-8主力油层的储层沉积微相、砂岩储层的沉积成...
关键词:
关键词:优质储层陇东油田石油勘探开发
深层页岩气源储耦合机理研究——以川南地区X井为例被引量:3
2020年
以中国石化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典型取心井X井为例,基于岩心观察、地化分析、X衍射、物性测试、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生烃模拟等多种测试手段,运用“源储耦合”研究思路,分析了取心段作为“源”的属性和作为“储”的属性特征,并探讨“源储耦合”特征。研究表明,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底部页岩干酪根类型为腐泥型,富含有机质,处于高—过成熟演化阶段,以生成干气为主;基质孔隙度平均为6.5%,其中以无机孔为主,无机孔隙类型主要以粒间孔、黏土矿物孔、长石蚀变孔、黄铁矿晶间孔为主;地层温压条件下平均吸附气含量为0.9 m3/t;渗透率平均为0.38×10-3μm2,属于超低渗透储层。整体而言,X井在五峰—龙马溪组底部“源”优质,生气量大,现今滞留气量仅为生气量的54.8%;在储集空间类型方面,以无机孔为主,同时,有机孔大量发育,在赋存方式上以游离气为主;富有机质页岩段发育的纹层增加了储层的渗透性,同时,生物成因的硅质矿物增加了储层的脆性,易于压裂造缝。因此,五峰—龙马溪组底部富有机质页岩段整体为最佳的“源储耦合”层段,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主要层段和水平井轨迹的关键目标层。
杨振恒胡宗全胡宗全熊亮申宝剑申宝剑卢龙飞史洪亮卢龙飞
关键词:川南赋存含气量
粘土矿物保存海洋沉积有机质研究进展及其碳循环意义被引量:26
2006年
海洋沉积物吸附有机质的量和有机质循环周期与粘土矿物类型和吸附方式密切相关,并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粘土吸附有机质有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之分,前者主要存在于粘土的微孔隙中,参与年、十年或百年尺度的循环;后者主要存在于粘土矿物层间和外表面,稳定性较好,有机质易于保存,可参与百万年或更长时间的循环,这种不同时间尺度内的碳循环,将会改写海洋沉积物有机碳“源”、“汇”的关系。不同类型粘土矿物的性质存在差异,决定了吸附有机质量的多寡,蒙脱石的吸附量远大于伊利石的吸附量,这可能是造成全球不同海域中有机碳“源”、“汇”变化的原因。海洋沉积物处于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交汇地带,有机碳的差异和变化,都会对全球碳循环及气候变化产生重要的影响。
卢龙飞蔡进功包于进李从先杨守业范代读
关键词:碳循环
四川盆地广元地区茅口组中下部致密灰岩中烃类的原生性研究
随着海相油气勘探的深入,高熟海相致密灰岩中油气的聚集问题逐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为研究中国南方海相盆地茅口组致密灰岩中烃类的形成机理,采用传统地球化学方法并结合显微分析手段对川西北广元地区茅口组开展了地球化学和显微岩石学综...
卢龙飞刘文汇腾格尔
关键词:海相油气原生性
烃源岩中蒙皂石结合有机质后层间水的变化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14
2012年
从烃源岩中提取的〈2μm有机粘土复合体,进行升温-XRD,DTA以及热解-色谱检测,研究蒙皂石结合有机质后层间水的变化特征.在250~550℃区间,XRD曲线上有机粘土复合体中蒙皂石的d001衍射峰由250℃推迟至550℃时才移至1.00 nm处,并伴有DTA曲线上放热峰以及热解-色谱检测中大量的C20~C30的碳数有机质的释放,这与蒙皂石矿物特征不同,表明有机粘土复合体中的蒙皂石层间存在有机质.通过DTA与热解-色谱检测,发现有机粘土复合体与蒙皂石等矿物在100和600℃时的失水特征完全一致;但有机粘土复合体在550℃新增了一个失水峰,并在XRD曲线上有机粘土复合体中蒙皂石d001衍射峰依然存在,表明550℃失水峰仍属蒙皂石的层间水而非结构水.对比有机粘土复合体与蒙皂石等矿物的失水顺序和失水量,可以发现蒙皂石部分层间水是连接有机质与蒙皂石结合的‘水桥’,这造成蒙皂石结合有机质后致使部分层间水滞后排出,会为油气运移和成藏提供良好的运载介质.
蔡进功卢龙飞包于进樊馥徐金鲤
关键词:烃源岩层间水有机质
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泥质烃源岩成烃生物组合的构造-沉积环境控制因素被引量:39
2014年
成烃生物组合是烃源岩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关于成烃生物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烃模拟实验,对成烃生物发育的地质控制因素研究在油气地质界还相对较少,然而这方面的研究是利用成烃生物预测优质烃源岩分布并指导油气勘探的重要环节。成烃生物面貌的研究结果表明,西山布拉克组和玉尔吐斯组主要以底栖藻为主,含浮游藻类,但西山布拉克组主要以底栖藻类和浮游藻类为主,而东二沟剖面玉尔吐斯组则以底栖藻类(红藻)为主。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揭示西山布拉克组和玉尔吐斯组沉积时均受热水作用影响,且西山布拉克组受影响程度要强于玉尔吐斯组。泥岩稀土、主量和微量元素分析发现,西山布拉克组和玉尔吐斯组均为还原环境,但西山布拉克组水体还原性强度要弱,水动力条件稍强,活跃的火山活动使得库鲁克塔格地区西山布拉克组沉积期古地貌起伏程度要强于柯坪地区。对比现代藻类分布模式,构造活动、水体深度以及古地貌上差异可能是导致南雅尔当山剖面西山布拉克组和东二沟剖面玉尔吐斯组成烃生物面貌不同的重要原因。
胡广刘文汇腾格尔陈强路谢小敏王杰卢龙飞申宝剑
关键词:下寒武统塔里木盆地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