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镜黏膜下挖除术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108例分析被引量:22
- 2013年
-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挖除术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至2013年经内镜、超声内镜及增强CT检查发现。以向腔内生长为主的消化道黏膜下肿瘤108例进行内镜黏膜下挖除术。完整挖除病变后送病理检查,术后1、3、6、12、24个月内镜随访。结果108例病变中位于食管27例,责门8例,胃部59例,十二指肠2例,直肠12例。最大径为0.5~5.5cm,平均为2.1cm,操作时间为18~240rain,平均为105min。3例胃部黏膜下肿瘤分别因肿瘤向腔外生长、与肌层紧密粘连无法分离、穿孔大无法修补而转腹腔镜手术;3例胃底黏膜下肿瘤操作失败而放弃,其余102例病变(94.44%)一次性完整切除。术中穿孔19例(17.59%),其中1例行转腹腔镜手术,18例在内镜下有效缝合。术中出血0~50mL不等,无术后出血。术后发生颈部皮下气肿8例,气腹9例,左侧腮腺肿胀1例。9例失访,其余99例随访1~24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内镜黏膜下挖除术能一次性完整挖除较大的,以向腔内生长为主的黏膜下肿瘤,可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资料且安全、有效。
- 张明黎王业涛宋继中丁西平王巧民盛明伶卫梅枝
- 关键词:内窥镜检查黏膜消化系统肿瘤
- 上消化道内镜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EUS)对上消化道病变的诊断价值及流行病学评价。方法连续收集2004~2008年3 032例次上消化道内镜超声检查病例,分析超声图像特征及检查结果,并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前瞻性评价内镜超声检查对癌分期、病变层次来源、病变囊性与实质性、溃疡良恶性的诊断价值。结果隆起型病灶1 419枚(实际壁内病灶1 019枚)、进展期癌664例、早期癌11例、溃疡病96例、息肉142枚、其他700例;1 019枚上消化道隆起病灶中,低回声表现最多(588/1019,57.7%),主要是平滑肌瘤414/414枚、间质瘤128/133枚、淋巴瘤7/7枚、类癌2/2枚和黏膜下癌26/28枚;无回声病灶(囊肿80/82枚、血管瘤60/66枚、B runner腺增生33/36枚)和高回声(脂肪瘤52/54枚)多为良性病变;其中得到病理证实或前后两次检查者716例,内镜超声对病灶来源层次的诊断敏感度96.6%,特异度95.1%,符合率95.9%。对病灶囊性与实质性判别的敏感度98.7%,特异度90.9%,符合率97.9%。内镜下不易鉴别良恶性的溃疡32例,根据回声及浸润情况判断良恶性敏感度82.3%,特异度80.0%,符合率81.3%。上消化道恶性肿瘤376例(食管癌266例、贲门癌28例、胃癌82例),内镜超声对判断肿瘤浸润深度的敏感度85.5%,特异度86.4%,符合率85.9%;对局部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敏感性度78.3%,特异度80.2%,符合率79.3%。结论内镜超声检查对上消化道病变有很高的定位诊断价值和较好的定性诊断价值,对制定治疗方案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但要注意它仍具有影像学诊断方法的局限性,尤其是定性诊断。
- 吴正祥张明黎王佐张开光丁西平卫梅枝王巧民
- 关键词:腔内超声检查胃肠疾病
- 上消化道内镜超声检查650例的配合技巧及护理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总结超声内镜检查的护理配合技巧和经验,以期进一步提高超声内镜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650例上消化道超声内镜检查配合技巧和护理经验。结果超声内镜检查650例,所有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检查,无一例发生意外或并发症。结论周密的检查前准备,耐心的心理疏导,合理的体位摆放,认真教会患者配合方法以及水温、水量的调控,是避免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痛苦,确保检查顺利进行的关键。
- 卫梅枝
- 关键词:腔内超声检查胃肠道护理
-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及胃黏膜乙酰胆碱酯酶变化被引量:15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血清一氧化氮 (NO)和胃黏膜乙酰胆碱酯酶 (AChE)在功能性消化不良 (FD)中作用。方法 对每个FD患者进行症状评分 ,应用免疫比色法测定 6 0例FD患者和 4 3例正常人血清NO水平 ,分析FD患者症状积分和血清NO水平相关性 ;根据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将 6 0例FD患者分二组 :Hp阳性FD组 (FD +)和Hp阴性FD组 (FD - ) ,幽门螺杆菌感染通过 14C -尿素呼气试验 (14C UBT)检测 ;通过组织化学法测定 10例FD +患者和 9例正常胃黏膜AChE分布情况。结果 FD患者NO水平较正常人显著下降 (P<0 0 1) ,FD患者症状积分与血清NO水平负相关 (r =-0 82 7,P =0 0 4 37) ;FD +组与FD 组比较 ,血清NO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FD +患者胃黏膜AChE分布面积低于正常人 (P <0 0 5 )。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FD发病可能与血清NO和胃黏膜AChE变化有关 ,Hp感染对FD患者症状影响较小。
- 丁西平王志华王巧民殷保书刘兰珍卫梅枝
-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一氧化氮胃黏膜乙酰胆碱酯酶幽门螺杆菌感染
- 650例超声胃镜检查的配合技巧及护理
- 目的超声胃镜是近年来新开展的内镜诊断治疗技术。超声胃镜相对普通胃镜检查时间长、病人痛苦大。由于超声胃镜检查需要大量的水作为介质,病人在检查过程中易产生恶心呕吐,一方面不利于检
- 卫梅枝
- 文献传递
- 胸片正常的咯血患者纤支镜检查结果分析
- 1998年
- 对284例胸片正常的咯血患者纤支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以便了解这些患者的咯血因及临床特点,为临床处理咯血患者提供依据。
- 汪萤卫梅枝
- 关键词:咯血纤维支气管镜
- 大肠镜单人操作技术在大肠疾病诊治中应用研究
- 王巧民郑邦海吴正祥贾勇张开光丁西平张明黎解丽刘兰珍殷保书杨仁松卫梅枝肖梅陈柯任佰玲
- 该项目共进行了11876例次大肠镜单人插镜操作技术工作,成功率为99.3%,全部单人插镜操作无一例穿孔并发症发生,总结出一套顺利、安全、低痛的单人操作插镜基本原则和手法。提出重症UC进行结肠镜检查具有安全性及可行性,尤其...
- 关键词:
- 关键词:结肠镜检查大肠疾病
- 胃镜直视下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两种方法的比较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两种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的成功率及操作时间。方法比较内镜中心2008年10月-2009年2月36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胃镜直视下两种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的置管方法。结果 A组:带导丝的十二指肠营养管在管的前端绑上丝线并打结,置前注入5 ml消泡剂,上下抽动导丝,安装好备用。待十二指肠营养管置入屈式韧带40 cm以下,先退出胃镜后退出导丝,成功率100%;平均时间509.42秒。B组:带导丝的十二指肠营养管置前注入5 ml消泡剂,上下抽动导丝,安装好备用,待十二指肠营养管置入屈式韧带40 cm以下,先退出导丝后退出胃镜,成功率75%;平均操作时间660.9秒。两组比较P〈0.05,差异显著。结论 A组置管法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减轻患者痛苦,是一种良好的置管方法 。
- 盛明伶卫梅枝
- 关键词:胃镜十二指肠营养管导丝丝线
- 超声内镜诊治胃肠道黏膜下病变的研究
- 张开光吴正祥丁西平张明黎王巧民卫梅枝郑帮海贾勇
- 项目系统研究了大肠黏膜下病变,以期认识大肠黏膜下疾病超声内镜下形态特点。此外,在上述研究过程中,改进了超声内镜检查技术,提高了检查效率,改善了图像质量。
- 关键词:
- 关键词:超声内镜检查
- 1375枚上消化道隆起病变内镜超声检查结果分析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EUS)对上消化道隆起病变的诊断价值,全面认识上消化道隆起病变。方法对1375枚上消化道隆起病变进行内镜超声检查,分析超声图像特征及检查结果。结果1375枚上消化道隆起病变都得到明确诊断,其中胃862枚,食管391枚,十二指肠122枚。依次为平滑肌瘤401枚、间质瘤128枚、壁外压迫342枚、囊肿79枚、血管瘤64枚、异位胰腺58枚、脂肪瘤52枚、Brunner腺增生35枚、黏膜表面下腺瘤62枚、炎性增生51枚、黏膜表面下癌27枚、淋巴瘤7枚、静脉曲张7枚、十二指肠副乳头6枚、神经纤维瘤5枚、类癌2枚、胃黏膜肥厚症1枚、EUS未见异常48枚。除去壁外压迫,食管以平滑肌瘤、血管瘤为主;胃部以平滑肌瘤和间质瘤、囊肿、异位胰腺居多,十二指肠内Brunner腺增生最多。结论内镜超声检查对上消化道隆起病变有很高的定位诊断价值和较好的定性诊断价值,且可指导内镜下治疗,准确定性。
- 张明黎吴正祥张开光丁西平卫梅枝王巧民
- 关键词:内镜超声隆起病变上消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