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吉东生

作品数:66 被引量:1,213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18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8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天文地球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文化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31篇污染
  • 20篇大气污染
  • 12篇颗粒物
  • 12篇臭氧
  • 11篇细颗粒
  • 11篇细颗粒物
  • 11篇O3
  • 10篇PM2.5
  • 9篇污染物
  • 9篇京津
  • 9篇京津冀
  • 9篇大气细颗粒物
  • 7篇元素碳
  • 7篇SO2
  • 7篇采样
  • 6篇有机碳
  • 6篇气溶胶
  • 6篇PM2
  • 6篇大气污染物
  • 5篇气象

机构

  • 65篇中国科学院大...
  • 9篇南京信息工程...
  • 6篇西南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兰州大学
  • 4篇中国环境监测...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市气象局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河北理工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济南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管理...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北京市燃气集...

作者

  • 66篇吉东生
  • 57篇王跃思
  • 21篇孙扬
  • 17篇刘子锐
  • 14篇胡波
  • 12篇王莉莉
  • 10篇辛金元
  • 9篇徐小娟
  • 8篇唐贵谦
  • 7篇宋涛
  • 7篇张军科
  • 6篇马志强
  • 5篇高文康
  • 5篇温天雪
  • 4篇江长胜
  • 4篇孙杰
  • 4篇王迎红
  • 3篇姚利
  • 3篇郝庆菊
  • 3篇宫正宇

传媒

  • 12篇环境科学
  • 6篇环境科学研究
  • 4篇中国环境科学
  • 4篇环境工程学报
  • 3篇中国科学院院...
  • 2篇科学通报
  • 2篇气候与环境研...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现代科学仪器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大气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第四届长三角...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5篇2018
  • 7篇2017
  • 8篇2016
  • 1篇2015
  • 7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市与香河县大气臭氧及氮氧化合物的变化特征被引量:26
2007年
于2005年春、夏之交,在北京市及河北省香河县两地同时开展了臭氧和氮氧化合物的连续监测.结果表明,香河县和北京市的臭氧统计日变化形式基本一致,北京市大气臭氧平均浓度比香河低,分别为28×10-9V/V和43×10-9V/V;大气中Ox浓度北京市高于香河县,分别为72×10-9V/V和60×10-9V/V.观测期间,两地臭氧的月最高值出现时间一致,其中6月21日北京市的臭氧浓度最高达到200×10-9V/V,香河县也达到149×10-9V/V.在三次臭氧严重超标事件发生的前一天,两地都伴随有氮氧化合物的高浓度积累;南风时北京市和香河县的Ox浓度都比平均值高25%.
马志强王跃思孙扬吉东生胡波
关键词:臭氧氮氧化合物OX风向
北京大气中常规污染物的垂直分布特征被引量:28
2007年
近地层大气中的污染物的垂直变化对地面空气质量有直接影响.2004年9月22日─10月30日,以北京325 m气象塔为观测平台,分别在气象塔的8,47,120和280 m处,对大气中的O3,CO,NO,SO2和NOx5种污染物及温度、湿度、风向和风速4项气象要素进行同步连续观测.5种污染物在各层日变化均明显,其中8,47和120 m 3层的变化一致,但280 m处的φ(O3)高于其下3层,夜间尤其明显.当φ(NO2)/φ(NO)小于25时,φ(O3)与该比值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8,47,120和280 m处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6,0.72,0.58和0.57.主成分分析中,280 m处各主成分组成与其下3层完全不同,进一步表明该处的污染物与低层污染物分布规律不同,该处的污染物除受局地湍流扩散影响外,还显著受到区域水平输送作用的影响.
马志强王跃思孙扬吉东生
关键词:臭氧主成分分析气象要素
夏季局地环流对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影响被引量:14
2015年
为研究局地环流对京津冀大气污染分布特征的影响,利用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监测网7个站点的大气污染物浓度观测资料,结合WRF数值模式对气象场的模拟结果,对区域夏季局地环流对大气污染浓度水平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6月局地环流发生时,京津冀大气中PM10的平均浓度可高达156.4μg/m3,而在强天气系统过境时仅为89.1μg/m3。京津冀受区域局地环流控制时,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比强天气系统过境时高75%;海-陆风回流携带的高浓度污染物,导致海滨区域夜间大气中PM10平均浓度从46.2μg/m3上升到64.7μg/m3;山地-平原风导致京津冀大气本底区域河北兴隆臭氧浓度峰值较北京城区滞后3 h。京津冀近年来强天气过程比例逐渐下降,目前仅占月20%,而以山地-平原风和海-陆风叠加的局地环流气象条件占比增加,造成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易聚难散。
杨洋唐贵谦吉东生安俊琳王跃思
关键词:京津冀局地环流大气污染
夏末秋初北京市区与背景区大气污染物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1
2007年
在北京市区和背景区——河北兴隆县选点,对比两地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及污染状况.结果表明:除O3外,北京市区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均高于背景区,其ρ(PM10),φ(NOx)和φ(SO2)的平均值分别是背景区的1.6,3.1和4.0倍,而背景区φ(O3)平均值则是北京市区的2.2倍;与国家二级标准限值比较,夏末秋初基本上不存在SO2和NOx污染,大气污染物中超标最严重的是O3,北京市区与背景区的超标天数分别是46.9%和65.5%,其次是PM10,北京市区超标天数达到25%,背景区则全部达标;北京市区与背景区的大气污染物日变化特征明显不同,其中北京市区的日变化主要受人为活动影响,表现出典型的城市特征,而背景区日变化受人为活动影响小.
温天雪王跃思徐宏辉马志强吉东生
关键词:大气污染物日变化
北京及周边区域大气复合污染形成机制及防控措施研究示范
王跃思邵敏于建华唐贵谦王自发张世秋孙扬辛金元胡波李杏茹王普才吉东生王莉莉刘子锐潘月鹏
近十几年来,北京及周边区域呈现出颗粒物和臭氧浓度“双高”的大气复合污染特征。在高排放、低容量的特定条件下,如何通过调控污染源控制大气复合污染是必须面对和亟需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北京作为首都,能否保障国内外重大活动的成功举...
关键词:
大气细颗粒物在线源解析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大气细颗粒物在线源解析系统,该系统包括中心处理模块、工业控制模块和采样分析模块,其中采样分析模块用于根据工业控制模块的控制动作对目标地区的特征污染源进行采样分析得到第一数据,对该地区的气态污染物和细颗粒物进...
吉东生孙扬王跃思白云铂
一种测定大气碳酸盐的连续自动采样分析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测定大气碳酸盐的连续自动采样分析装置,该装置包括采样单元、控制单元、分析单元和处理单元,其中采样单元进行大气碳酸盐的连续自动采样,分析单元包括对样品进行干法分析并获得第一结果的第一分析模块和对样品进行湿...
吉东生徐小娟王跃思
文献传递
不同时间尺度上PM2.5与臭氧协同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PM2.5 和O3(P-O)协同控制是持续改善我国空气质量的关键,识别我国重要地区P-O 协同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是实施P-O 协同控制的基础.本研究选取了华北地区(NCP)和长三角地区(YRD),分析2019 年不同季节,...
孙金金谢晓栋秦墨梅于兴娜吉东生龚康佳李婧祎黄琳胡建林
关键词:化学组分气象要素不同时间尺度
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现状及问题建议
区域性大气污染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健康,通过梳理雾霾治理重大科技专项,总结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现状、主要科研进展以及科技支撑存在的不足。当前京津冀区域空气质量现状为:在PM总体好转的同时,臭氧(O)污染加重;北京城区也呈PM...
祁丽荣马欣李雪张文杰吉东生温维
关键词:区域大气污染臭氧
大气气溶胶碳组分测量误差与北京有机气溶胶特征研究
2014年
大气气溶胶碳组分存在形式多样,其化学和光学特征明显不同;因此基于不同的热和光行为的假设和分析步骤的碳组分分析方法导致碳组分测量结果的差异。本文基于文献调研与实验室分析介绍气溶胶碳组分分析仪器的基本性能指标,分析不同分析方法导致气溶胶碳组分的差异和成因。为了了解北京有机气溶胶特征,本文描述北京PM2.5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变化特征并对北京秋、冬季PM,(大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1μm的颗粒物)中有机气溶胶进行了来源解析。结果表明,北京OC和EC在秋冬季呈现出较高的水平,采暖期OC浓度是非采暖期的1.2—1.8倍,EC浓度是非采暖期的1.1倍左右;秋季北京PM,中有机气溶胶(OA)主要来源于二次转化产生的氧化性有机气溶胶(OOA),机动车排放的烃类有机气溶胶(HOA)和餐饮排放有机气溶胶(COA);而冬季北京PM1中有机气溶胶主要来源于高度氧化的低挥发性的OOA,“新鲜”氧化的半挥发性的OOA,燃煤源有机气溶胶(CCOA)、烹饪源排放的COA和机动车排放的HOA。
徐小娟张军科孔令彬吉东生王跃思
关键词:元素碳非采暖期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