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仙
- 作品数:15 被引量:128H指数:3
- 供职机构: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B类科技/社科项目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语言文字社会学更多>>
- 坚持评价改革正确方向 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福建省学习贯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培训班综述
- 2020年
-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出台实施,在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教育评价改革要坚持正确方向,遵循教育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客观规律,准确把握改革的核心要义;要注重体系建设,坚持价值多元理念,构建分类评价体系;要强化系统思维,注重整体谋划、协同推进,建立上下贯通、内外融通的工作协调机制,营造促进《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实施落地的绿色教育生态。
- 吴丽仙
- 关键词:教育评价改革系统思维
- “大数据搜索、多维度分析、分层级对标”教育评价改革探索——福建省示范性高中监测评估的路径与思考被引量:1
- 2023年
- 教育评价是“指挥棒”“风向标”“助推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评价改革工作,就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文章以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理论基础,以福建省示范性高中监测评估为例,从“大数据搜索、多维度分析、分层级对标”三个方面,进行教育评价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 叶峰姚静吴丽仙
- 关键词:教育评价改革
- 巷弄与高楼的空间诗学——当代台湾现代主义散文空间意象研究之一
- 2012年
- 巷弄与高楼,原本分别是乡土与都市两种典型的空间形式,亦体现出乡土与都市感觉结构的两种类型。但在当代台湾现代主义散文中,巷弄的畸零化、边缘化与荒漠化,表征出都市台湾的现代性感觉结构。高楼,则在追求极致化的都市空间形式中、在语词的两极化与单一化的意义结构中,呈现出都市空间的荒漠化形态。巷弄与高楼的空间形态和语义结构,使之成为当代台湾现代主义散文城市空间意象的基本单位。
- 林强吴丽仙
- 关键词:高楼
- 华裔美国文学中“新的中国”话语——以《父亲及其荣耀的子孙》与《骨》为中心
- 本文选取刘裔昌1943年出版的传记《父亲及其荣耀的子孙》与伍慧明1993年出版的小说《骨》两部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作为研究文本。通过对作品中的唐人街叙事进行历时性与共时性的剖析,发掘ABC作家笔下中国形象的特点,采用文化研究...
- 吴丽仙
- 关键词:美国文学《骨》文化移植伍慧明
- 文献传递
- 国学教育传统的理性固守——以台湾地区为中心被引量:6
- 2008年
- 60多年来,台湾地区一直固守着国学教育传统。这种固守不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盲目、消极的维护,而是表现出理性的特征。其实质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固守,是台湾民众文化寻根的体现,是一种精神意义上的回归。国学教育传统的理性固守,对台湾社会的稳定、国民文化素质与道德水平的提高、文化事业的繁荣,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 吴丽仙
- 关键词:国学教育
- 从盲目到理性:台湾留学教育价值观的转变
- 2010年
- 台湾光复以来,台湾当局、学生及家长整个社会的留学教育价值观经历了从盲目到理性的历史转变。形成台湾早期盲目的留学教育价值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给社会的发展带来诸多弊端。台湾留学教育价值观的理性转变,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积累了不竭的动力,同时,也为目前大陆掀起的留学教育热潮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 吴丽仙
- 论台湾高等回流教育的发展被引量:2
- 2010年
-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在借鉴欧美国家先进教育经验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发展高等回流教育,对实施与推广高等回流教育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具体规划,逐步形成规范化的政策体系,随着高等回流教育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与完善。综观台湾地区高等回流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其主要在于借助行政推动与高校改革两方面展开。尽管台湾的高等回流教育也面临着一些缺失,但它的发展与实践为大陆地区的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 吴丽仙
- 巷弄与高楼的空间诗学——当代台湾现代主义散文空间意象研究之一被引量:1
- 2012年
- 巷弄是乡土社会最典型的空间形式之一;高楼无疑是都市空间朝向现代化的有形尺度。可以说,从巷弄到高楼,是社会空间结构现代化转型的必然趋势。随着这种空间结构转型,世代居民的感觉结构也随之发生裂变。从横向的纵深到立面的高低,从平视到仰望与俯视,身体的位移和身体知觉对象和形式的变化,已经悄然楔人世代居民的心智之中。
- 林强吴丽仙
- 关键词:空间意象现代主义高楼社会空间结构
- 建立精准学生资助工作机制研究被引量:109
- 2015年
- 建立精准学生资助工作机制,精准识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并开展针对性资助已经成为我国进一步提高学生资助工作水平的必然要求。建立精准学生资助工作机制主要由三部分内容构成,即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指标体系,实行差异性资助,以及推行动态化资助管理模式。建立精准学生资助工作机制的目的是有效解决当前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精准识别资助对象,对家庭经济真正困难的学生开展针对性资助,提高资助精准度和实效性,实现资助资源的优化配置。
- 吴丽仙
- 关键词:贫困生认定大数据资助管理
- 日据时期台湾传统文人的教育活动研究
- 日据时期台湾传统文人的教育活动研究
- 吴丽仙
- 关键词:日据时期传统文人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