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振利

作品数:54 被引量:314H指数:14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0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5篇海底
  • 19篇海底地震
  • 18篇地壳
  • 17篇地震仪
  • 17篇海底地震仪
  • 15篇地震
  • 14篇地壳结构
  • 10篇洋中脊
  • 8篇OBS
  • 7篇南海西南次海...
  • 5篇地震层析
  • 5篇地震层析成像
  • 5篇西南印度洋
  • 5篇西南印度洋中...
  • 5篇南印度洋
  • 5篇层析成像
  • 4篇热液
  • 4篇陆缘
  • 4篇海槽
  • 3篇短周期

机构

  • 53篇国家海洋局第...
  • 17篇中国科学院
  • 8篇浙江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研...
  • 5篇北京大学
  • 2篇山东科技大学
  • 2篇台湾海洋大学
  • 2篇日本爱媛大学
  • 2篇中国地震局
  • 2篇江苏省地震局
  • 2篇海南省地震局
  • 1篇北京联合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作者

  • 54篇吴振利
  • 33篇李家彪
  • 21篇牛雄伟
  • 11篇丘学林
  • 9篇赵明辉
  • 7篇李细兵
  • 7篇卫小冬
  • 7篇丁巍伟
  • 6篇吴自银
  • 5篇李守军
  • 5篇刘宏扬
  • 4篇黎明碧
  • 4篇张洁
  • 3篇敖威
  • 3篇潘少军
  • 3篇陈永顺
  • 3篇高金耀
  • 3篇薛彬
  • 3篇欧阳青
  • 3篇李湘云

传媒

  • 8篇地球物理学报
  • 4篇热带海洋学报
  • 3篇华南地震
  • 3篇世界地震译丛
  • 2篇科学通报
  • 2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东海海洋
  • 2篇海洋学研究
  • 2篇中国海洋学会...
  • 1篇海洋学报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灾害学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学前缘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2012年全...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10篇2011
  • 9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5
  • 4篇2004
  • 5篇2003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EDIS Ⅳ型短周期自浮式海底地震仪及应用体会被引量:19
2007年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新引进15台SEDIS Ⅳ型短周期自浮式海底地震仪,并成功用于2006年南海中北部海底深部结构调查。详细描述了SEDIS Ⅳ型短周期自浮式海底地震仪的各项指标、主要仪器性能,以2006年南海中北部海底深部结构调查为基础,简要介绍了该型号地震仪的设置、投放、回收方法及数据处理技术,并总结了海上作业及数据处理中获得的一些经验体会。
李湘云吴振利薛彬丁巍伟阮爱国
关键词:短周期地壳结构
东太平洋海隆轴向热液流动的地震识别
2011年
洋中脊轴上的热液循环影响岩石层及上覆海水的化学性质,供养着化合生物群,也是岩石层向海水传递热量的媒介(Slater et al,1980;Stein and Stein,1994;Elderfield and Schultz,1996)。通常认为这个系统中的热液流起源于洋中脊扩张轴处,并由一些离扩张轴较远的断层补给(Lowelletal,1995;Kelley et al,2002;Fisher,2003),但热液系统的结构和规模通常不能直接观察到,而是通过由地球物理条件约束的热模型和地球化学模型推断得到的(Johnson et al,1993;Dunn et al,2000;Lowell and Yao,2002)。使用发生的微震也许能通过揭示热裂缝区说明热液的流动路径,在这些裂缝区域冷水从地壳热岩石中获得热量,另外,一些由岩浆及构造应力作用造成的裂隙增大了这些区域的孔隙度和渗透性。本文指出,东太平洋海隆上得到很好研究的热液喷口场之下的震源群集于一小尺度轴向不连续面附近的垂向管状区域和轴向岩浆房正上方的带内。该浅层管状群集相对于这一段洋脊上热液喷口的分布和温度的位置表明,热液补充量集中在那里是构造破裂引起渗透的结果。另外,我们把位于岩浆房上方的地震带解释为热液破碎区,这表明热液循环可能强烈地沿洋脊轴分布。我们认为,说明热液单元横跨轴走向分布和补给带离轴发散分布的模型可能不适用于快速扩张的东太平洋海隆。
M.TolstoyF.WaldhauserD.R.BohnenstiehlR.T.WeeklyW.-Y.Kim刘宏扬阮爱国(译)吴振利牛雄伟吕春来
关键词:东太平洋海隆热液循环轴向地震识别地球化学模型FISHER
单台地震记录的反演方法及动力学意义
本文简要阐述了单台地震记录反演对海洋动力学研究的意义.较详细地给出了岩石圈各向异性反演的原理和常用方法、S波速度结构反演的接收函数原理和方法.给出了石岛地震台各向异性反演实例.
阮爱国李家彪黎明碧吴振利
关键词:反演法海底地震海洋动力学
文献传递
马尼拉海沟几何形态特征的构造演化意义被引量:16
2009年
通过对马尼拉海沟海底地形地貌、构造特征及其相关地震等数据资料的分析,结合俯冲带动力学数值模拟成果,尤其是Schellart等的模式,详细讨论了马尼拉海沟几何形态、海沟南北段俯冲角度突变等构造特征。分析认为,南海中代表古扩张脊的黄岩海山链的俯冲挤入对马尼拉俯冲带的几何形态没有造成较大的影响,其几何形态较符合中等长度(2000~3000km)的海沟模型。由海沟后退和板片反转引起的平行于马尼拉海沟方向的地幔流加剧了海沟南北段俯冲角度的突变。
陈志豪李家彪吴自银吴振利尚继宏
关键词:俯冲带地幔流马尼拉海沟
穿越南沙礼乐滩的海底地震仪广角地震试验被引量:55
2011年
本文对穿越礼乐滩东北部向西北方向延伸进入中央海盆长369 km的广角地震剖面OBS973-2进行了反演研究,以期了解南海南部陆缘的地壳结构,同时探讨南、北陆缘的共轭问题.结果表明OBS973-2剖面的速度模型中三个沉积层的速度分别为1.8~2.0 km/s、2.0~2.7 km/s和3.5~4.0 km/s;沿剖面沉积层总体上较薄或缺失.礼乐滩上地壳厚约9~10 km,速度为5.5~6.4 km/s,顶部存在小型火山;下地壳厚约11 km,速度为6.6~7.1 km/s.过渡区和海盆的上地壳厚约4~5 km,速度为5.9~6.1 km/s;下地壳厚约2~4 km,速度为6.6~6.9 km/s.从总体上看,海盆和过渡区的地壳厚度偏小,显示了拉伸减薄作用,速度分层显示陆壳比较典型,而洋壳和过渡壳的上地壳速度比标准洋壳偏高.莫霍面总体从陆坡向海盆方向较快速地抬升,在礼乐滩埋深约23 km,在海盆中的埋深8~12 km,海盆中的莫霍面顶部速度8.0 km/s,要明显小于礼乐滩下方的8.2 km/s.将OBS973-2剖面与北部陆缘的OBS2006-1剖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者速度结构极为类似,讨论认为礼乐滩与中沙块体互为共轭.进而根据西北次海盆的宽度、礼乐滩与中沙块体的距离及前人提出的南海海盆的扩张时代,计算了扩张速率.
阮爱国牛雄伟丘学林李家彪吴振利赵明辉卫小冬
南海中北部陆缘横波速度结构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22
2011年
纵横波联合勘探可以得到更多关于岩石圈层岩性、物性等介质属性方面的信息,有效提高地壳物质组成的约束性.在纵波速度结构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射线追踪和走时拟合对OBS2006-3地震剖面径向分量的转换震相进行了横波速度结构模拟.结果表明:沉积层1、沉积层2的横波速度分别为0.7~0.9 km/s和1.6~1.7 km/s,波速比由2.64~3.16变化到2.41左右,较高的波速比表明沉积层固结程度不高;中生代沉积层横波速度由浅部的2.6 km/s增大到3.0 km/s,波速比为1.74~1.80;地壳中波速比为1.74~1.82,表明该剖面地壳为陆壳性质;下地壳高速层的横波速度为4.0~4.2 km/s,纵横波速比为1.73~1.78,揭示高速层的物质组成为铁镁质的基性岩,推断其与海底扩张停止之后的岩浆底侵作用有关.
卫小冬赵明辉阮爱国丘学林郝天珧吴振利敖威熊厚
南海西南次海盆广角地震探测被引量:7
2012年
2010年12月—2011年3月在南海西南次海盆开展了海底地震仪(Ocean Bottom Seismometer,OBS)探测,采用Sedis IV型、I-4C型和MicrOBS3种不同型号的OBS,以4×24.5L的大容量气枪为震源,获得了覆盖西南次海盆残留扩张脊的3D人工地震数据。从处理的地震数据可知,此次试验是一次比较成功的地震实验,OBS地震记录清晰、震相丰富,所使用的气枪有足够的能量输出,显示了其良好的工作能力。选取剖面1中的7台OBS进行了2D剖面处理。初步建模结果表明,南海西南次海盆地壳结构为普通洋壳,海山顶部沉积层很薄,莫霍面埋深较浅。
吴振利阮爱国李家彪李昭兴丘学林丁巍伟
关键词:海底地震仪广角地震海底扩张
北吕宋海槽深海滑坡沉积及其分布特征被引量:3
2010年
通过浅地层剖面和多波束地形资料的精细解释,在北吕宋海槽中部发现了一个规模约500 km2,平均厚20多米的海底滑坡沉积。通过对该滑坡体的物源及其沉积环境分析,将整个滑坡体沉积分为末端区和前缘区两个部分。从滑坡体与周围地层的叠置关系及火山弧喷发的历史来看,初步认为该海底滑坡是地震造成的。该滑坡体的发现对深化深水滑坡体的认识具有重要作用。
李细兵李家彪吴自银李守军吴振利
关键词:海底滑坡重力流浅地层剖面深水区
海底地震仪实测信号特性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置于海底数百米至数千米的海底地震仪(OBS)的实测信号相比陆地地震仪具有不同的特性;由于水的作用或记录信号源频率的不同,短周期OBS和宽频带OBS记录的信号又有明显的差异。文章对南海西南次海盆地震探测期间记录的人工气枪震源和天然地震实测信号进行了时频分析,结果如下。1)气枪作业后在海底激发两种噪声:一是水的波动不断叠加形成的长波,周期50s左右,以水平分量为主;二是高频噪声,主要是OBS底座细微晃动引起的。2)宽频OBS对于水下移动目标激发海底波动具有很好的探测能力,特别是水平分量可以获得大振幅且周期特征清晰的记录,并能够指示方向。3)宽频OBS能记录到清晰的天然地震信号,为研究调查区岩石圈结构增添了更多的信息,短周期OBS对远震直达P波有很好的记录。国产宽频I-4C型OBS碰巧记录了日本M9.0级大震。
刘宏扬牛雄伟阮爱国吴振利李家彪潘少军
关键词:海底地震仪短周期宽频带
DX15区块海底地形地貌勘测与研究
吴自银吴水根张金辉李守军尚继宏吴振利王小波曹振轶姚才华熊明宽
1、自2004年9月29日至2005年8月2日执行了东海908-01-DX15区块的多波束及单波束勘测任务。调查区面积约为2404km2。已按合同任务书要求完成了该区块的海底地形地貌勘测任务。  2、区块勘测所使用的仪器...
关键词:
关键词:地形地貌波束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