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4篇格列奈
  • 3篇随机对照试验
  • 3篇那格列奈
  • 3篇二甲双胍
  • 3篇2型糖尿
  • 3篇2型糖尿病
  • 3篇META分析
  • 2篇药品
  • 2篇药品不良反应
  • 2篇药品说明
  • 2篇药品说明书
  • 2篇用药
  • 2篇治疗2型糖尿...
  • 2篇通报
  • 2篇那格列奈联合
  • 1篇单用
  • 1篇药物
  • 1篇药疹

机构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7篇吴曼
  • 6篇马建丽
  • 4篇刘皈阳
  • 3篇周亮
  • 3篇邵杰
  • 2篇李翔
  • 2篇王喆
  • 1篇张鑫
  • 1篇王明媚
  • 1篇卫晋菲
  • 1篇王心慧

传媒

  • 3篇中国药房
  • 2篇中国药物应用...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 1篇临床药物治疗...

年份

  • 4篇2015
  • 3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和二甲双胍比较治疗2型糖尿病的meta分析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探讨比较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Medline、Cochrane、万方、CNKI、维普等文献数据库。按照Cochrane Handbook 5.1.0评价系统评价方法查找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RCT的文献,847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降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WMD=-1.08,95%CI(-1.27,-0.90),P<0.000 01]、空腹血糖[WMD=-1.79,95%CI(-2.04,-1.54),P<0.000 01]和餐后2 h血糖[WMD=-2.13,95%CI(-2.60,-1.66),P<0.000 01]方面,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组优于二甲双胍组。在低血糖反应发生率[WMD=3.00,95%CI(1.36,6.64),P=0.007]方面,联合用药组高于二甲双胍组,但两组在胃肠道反应发生率[WMD=0.70,95%CI(0.37,1.31),P=0.26]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优于二甲双胍单独治疗的疗效。上述结论尚待开展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研究予以证实。
卫晋菲周亮刘皈阳吴曼王心慧张鑫王明媚
关键词:瑞格列奈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
那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系统评价那格列奈(NATE)与米格列奈(MITI)比较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The Cochrane Library(2013年第3期)、CNKI、VIP和WanFang Data,收集NATE与MITI比较治疗T2DM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13年10月。由2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个RCT,共计96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 NATE组在降低FPG[WMD=0.07,95%CI(–0.19,0.34),P=0.58]、2hPG[WMD=0.33,95%CI(–0.22,0.87),P=0.24]、HbA1c[WMD=0.11,95%CI(–0.03,0.25),P=0.12]方面与MITI组疗效相似,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均能显著降低胰岛素抵抗水平、改善B细胞功能及抑制氧化应激。3两组在低血糖[OR=1.49,95%CI(0.85,2.60),P=0.17]和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OR=–0.80,95%CI(0.37,1.75),P=0.58]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ATE和MITI在治疗T2D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所限,上述结论尚待开展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的高质量研究进行验证。
吴曼马建丽刘皈阳邵杰
关键词:那格列奈米格列奈2型糖尿病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
那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评价那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全面检索那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与单用二甲双胍比较治疗T2DM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根据Cochrane Handbook 5.1.0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RCT,140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那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组在空腹血糖(FPG)[MD=–1.00,95%CI(–1.46,–0.54),P<0.000 1]、餐后2小时血糖(2 h PG)[MD=–2.37,95%CI(–3.99,–0.75),P=0.004]、糖化血红蛋白(Hb A1c)[MD=–1.19,95%CI(–2.07,–0.31),P=0.008]方面较单用二甲双胍组能更有效地改善血糖水平。那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组的低血糖发生率高于单用二甲双胍组[OR=2.14,95%CI(1.11,4.12),P=0.02]。两组在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那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在控制血糖方面优于二甲双胍,但低血糖反应发生率高于二甲双胍。受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和样本量限制,上述结论的可靠性仍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予以证实。
吴曼马建丽王喆周亮李翔邵杰刘皈阳
关键词:那格列奈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随机对照试验
那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对比单用那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系统评价那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对比单用那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和安全性,以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收集那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试验组)与单用那格列奈(对照组)比较治疗T2DM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根据Cochrane Handbook 5.1.0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 5.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RCT,合计1 18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空腹血糖[MD=-0.87,95%CI(-1.64,-0.11),P=0.03]、餐后2 h血糖[MD=-0.66,95%CI(-1.20,-0.11),P=0.02]、甘油三酯[MD=-0.11,95%CI(-0.13,-0.09),P<0.0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总胆固醇[MD=0.11,95%CI(0.09,0.13),P<0.000]、低密度脂蛋白[MD=0.10,95%CI(0.01,0.20),P=0.04]、低血糖发生率[OR=2.41,95%CI(1.66,3.52),P<0.000]、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OR=2.51,95%CI(1.55,4.06),P<0.0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MD=0.01,95%CI(-0.35,0.38),P=0.94]、血压[收缩压:MD=8.80,95%CI(-0.87,18.48),P=0.07;舒张压:MD=8.67,95%CI(-3.02,20.36),P=0.15]、高密度脂蛋白[MD=-0.00,95%CI(-0.01,0.01),P=0.9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那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患者,在控制血糖、降低甘油三酯方面优于单用那格列奈,但低血糖和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由于纳入研究样本量较小、质量不高,该结论仍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RCT进一步验证。
吴曼马建丽王喆周亮李翔邵杰刘皈阳
关键词:那格列奈二甲双胍META分析
CFDA通报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及修订说明书的现状分析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中药制剂提供参考。方法:对CFDA 2001-2014年通报的中药制剂不良反应(ADR)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同时查询被通报中药制剂说明书的修订情况。结果:被通报的中药制剂共20个品种(含类别),11种为注射剂,8种为口服制剂,1类为中药材,其中有4个品种被通报两次。同时,CFDA责令药品生产企业对通报的中药制剂说明书进行了修订。结论:各级医疗机构均应加强用药监测,特别是对已通报的中药制剂应严格按照说明书中的规定使用,以降低ADR的发生率。
吴曼马建丽
关键词:中药制剂药品不良反应不合理用药药品说明书
CFDA通报抗感染药的不良反应及修订说明书的现状分析
2015年
目的:警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抗感染药。方法:对2003-2014年《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反映的抗感染药ADR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同时查询10年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网站上修订抗感染药说明书的相关信息。结果:通报的抗感染药共5大类15个品种,其中有5个品种被两次通报。CFDA已对6个品种的说明书进行了修订。结论:各级医疗机构均应加强用药监测,特别是对已通报的抗感染药应严格按照说明书中的规定安全合理使用,降低ADR的发生率。
吴曼马建丽
关键词:抗感染药物药品不良反应药品说明书安全用药
35例卡马西平致药疹文献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致药疹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CNKI、CBM、PubMed、Medline、Embase、VIP等数据库,搜集卡马西平导致药疹的文献,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原患疾病、过敏史、药物使用情况以及药疹临床表现等数据进行汇总并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35例卡马西平所致药疹的个案报道,均为重症药疹,其中重症多形性红斑18例、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症9例,剥脱性皮炎8例。结论:卡马西平所致药疹的潜伏期平均约为2周,多数患者在短期内可发展成重症药疹,及时停药和使用足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使皮损好转或痊愈。
吴曼马建丽
关键词:卡马西平药疹抗过敏糖皮质激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