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武

作品数:15 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华医学会-欧莱雅 中国人健康皮肤/毛发研究项目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皮肤
  • 4篇细胞
  • 4篇纤维细胞
  • 4篇成纤维细胞
  • 3篇体外
  • 3篇疗效
  • 2篇增殖
  • 2篇体外培养
  • 2篇疗效观察
  • 2篇金雀异黄素
  • 2篇胶原
  • 2篇传染
  • 1篇带状疱疹
  • 1篇带状疱疹后
  • 1篇带状疱疹后遗
  • 1篇带状疱疹后遗...
  • 1篇地氯雷他定
  • 1篇调Q开关
  • 1篇癣菌
  • 1篇药敏

机构

  • 13篇河南省人民医...
  • 5篇武汉大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郑州大学
  • 1篇靖江市人民医...
  • 1篇苏州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15篇周武
  • 8篇李振鲁
  • 5篇钱革
  • 4篇吴剑波
  • 4篇禹卉千
  • 3篇王千秋
  • 3篇宋静卉
  • 2篇雷冬春
  • 2篇周武庆
  • 2篇盛晚香
  • 2篇王思思
  • 1篇李雪莉
  • 1篇王建波
  • 1篇王豫平
  • 1篇刘丰五
  • 1篇李丽娜
  • 1篇张守民
  • 1篇严月华
  • 1篇刘小明
  • 1篇崔勇霞

传媒

  • 2篇中华皮肤科杂...
  • 2篇中国皮肤性病...
  • 2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河南医学高等...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甲沟重建术联合部分拔甲术治疗25例甲沟炎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研究甲沟重建术联合部分拔甲术治疗甲沟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50例甲沟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不同分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部分拔甲术治疗,观察组采取甲沟重建术+部分拔甲术治疗。比较两组抗生素使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复发情况及手术前后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抗生素使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复发率为0. 00%(0/25)低于对照组24. 00%(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前,两组SF-36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P> 0. 05);观察组术后3个月SF-36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甲沟重建术联合部分拔甲术治疗甲沟炎患者,与部分拔甲术抗生素使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相当,还可显著降低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周武
关键词:甲沟炎甲沟重建术复发率生活质量
ALA-PDT对体外培养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长和增殖影响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ALA-PDT对体外培养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影响,观察损伤后细胞的形态学及生物学行为的变化情况。方法在光镜下观察ALA-PDT作用后,体外培养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形态和结构的变化;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
周武钱革李振鲁
遗传性泛发性色素异常症1家系并文献复习(附197例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遗传性泛发性色素异常症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及遗传学特点。方法报告临床特征独特的1典型家系,结合文献对国内外197例该病患者总结分析。结果遗传性泛发性色素异常症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及遗传学特点在世界不同地区存在差异。结论遗传性泛发性色素异常症应有多种临床表型,且每种表型都应有与其对应的基因突变位点,位于ABCB6基因或其他未知基因。临床表型的划分和寻找各表型对应的基因突变位点将是近一段对本病的研究方向。
王建波周武徐玉萍雷冬春王国芳吴淑萍宋静卉李建国李振鲁王豫平
关键词:遗传性泛发性色素异常症遗传性皮肤病色素异常
地氯雷他定联合潘生丁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观察地氯雷他定联合潘生丁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4例自体血浆皮肤试验(APST)阳性的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地氯雷他定5mg1次/d和潘生丁25mg3次/d;对照组单用地氯雷他定,用法同治疗组,疗程均为28天,疗程结束时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片段F1+2水平。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5.29%和70.5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浆F1+2水平治疗后明显降低(P<0.001),其中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为3.34±2.87和3.19±2.64;(P>0.05),治疗后为0.94±0.58和1.15±1.12(P<0.05)。结论地氯雷他定联合潘生丁可提高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血浆F1+2水平的升高可能在慢性荨麻疹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
刘小明盛晚香周芬周武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地氯雷他定潘生丁F1+2
金雀异黄素对体外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活性和胶原合成的影响
2009年
目的观察金雀异黄素对体外培养的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生长和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金雀异黄素对体外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存活力的影响,并绘制细胞的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RT—PCR检测不同浓度金雀异黄素对成纤维细胞I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0.03125,0.0625,0.125,0.25,0.5,1mg/L金雀异黄素作用24h时,成纤维细胞增殖率分别为97.7%,113.8%,132.5%,116.4%,94.5%和83.3%。当金雀异黄素质量浓度大于0.5mg/L,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表现出抑制作用。浓度在0.0625~0.25mg/L之间时,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表现出促进作用。0.0625、0.125、0.25mg/L金雀异黄素作用于成纤维细胞后,s期(41.15%±2.88%,61.89%±3.16%,48.18%±1.68%)和G2期(9.76%±3.99%,10.40%±0.54%,7.46%±2.47%)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s期为30.12%±0.60%,G2期为0.61%±0.1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G1期细胞(49.08%±3.58%,30.04%±1.89%,44.36%±3.92%)明显低于对照组(69.27%±0.7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个浓度组I型胶原mRNA的表达(0.4814±0.0138,0.5767±0.0291,0.5675±0.0272)均高于对照组(0.4101±0.023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1mg/L和0.5mg/L的金雀异黄素作用成纤维细胞后,I型胶原mRNA的表达(0.1662±0.0165,0.2017±0.0203)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一定浓度的金雀异黄素可以促进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生长,并促进成纤维细胞I型胶原mRNA的表达。
钱革周武吴剑波周武庆王千秋禹卉千李振鲁
关键词:染料木黄酮胶原I型
氟伐他汀对系统性硬皮病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分泌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确定氟伐他汀对系统性硬皮病(systemic scleroderma,SS)皮肤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s,Fb)增殖及胶原分泌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SS患者皮肤Fb 72 h,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氟伐他汀对细胞的存活力,并绘制不同浓度氟伐他汀作用下Fb的生长曲线;观察不同浓度的氟伐他汀对Fb胶原分泌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浓度的氟伐他汀均明显抑制患者皮肤Fb的增殖,使细胞的生长速度减慢,显著减少Fb培养液中可溶性胶原的含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而增强,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结论:氟伐他汀对SS皮肤Fb的增殖及胶原的分泌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为其治疗硬皮病提供了理论基础。
钱革周武吴剑波周武庆王千秋禹卉千李振鲁
关键词:系统性硬皮病氟伐他汀成纤维细胞
恶性黑棘皮病52例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了解恶性黑棘皮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总结52例恶性黑棘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恶性黑棘皮病患者的性别、年龄、皮损分布特征、伴发肿瘤情况以及与肿瘤发生时间的关系等。结果恶性黑棘皮病患者发病年龄(54.98±15.05)岁,好发部位为面部(76.92%)、颈部(82.69%)、腹股沟部(82.69%)和腋下(92.31%),伴发的肿瘤中以胃癌发生率最高(占53.85%),皮疹在肿瘤检出之前即出现的情况最常见,平均早(18.7±5.59)个月。结论恶性黑棘皮病好发于中老年的肿瘤患者,皮损以面部、颈部和皱褶部位多发,胃癌是恶性黑棘皮病最常见的伴发肿瘤之一。
孙琦巍钱革禹卉千周武罗致芬崔勇霞
303例药疹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明确我院303例药疹患者的致敏药物。方法:对2006年9月至2016年8月间303例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3例药疹患者中,重症药疹34例,轻中度药疹269例,其中188例患者为发疹型药疹。183例轻中度药疹患者可明确致敏药物,主要致敏药物为抗生素144例,解热镇痛药致敏22例。31例重症药疹患者可明确致敏药物,主要致敏药物为抗癫痫药物11例,抗痛风药物8例,抗生素7例。结论:本院轻中度药疹患者中抗生素类为最常见的致敏药物,重症药疹中抗癫痫药为最常见的致敏药物。
王思思宋静卉周武
关键词:药疹致敏药物
50株临床分离红色毛癣菌体外药敏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讨论50株临床分离红色毛癣菌对5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参照2008年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出版的M38-A2方案,检测临床分离的50株红色毛癣菌对伊曲康唑、特比萘芬、酮康唑、灰黄霉素、氟康唑的敏感性。结果5种药物对50株红色毛癣菌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从低至高依次为特比萘芬、伊曲康唑、灰黄霉素、酮康唑、氟康唑,其MIC值几何均数分别为0.004 5μg/L,0.084 8 mg/L,0.641 7 mg/L,1.301 3 mg/L,25.992 0 mg/L。将五组数据录入SPSS 23.0进行秩和检验显示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红色毛癣菌对伊曲康唑与特比萘芬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氟康唑耐药,特比奈芬MIC最低。
李丽娜张守民李明高丽刘丰五雷冬春刘鸿伟李振鲁周武
关键词:皮肤癣菌红色毛癣菌药敏试验
浆细胞性龟头炎1例报告
2011年
患者50岁,因阴茎、龟头反复红斑、浸润、增生4年,于2009年1月就诊于我院皮肤科。4年前,患者龟头处无明显诱因地出现片状红斑,逐渐增大累及冠状沟,并出现局部浸润、增生,无明显自觉症状。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结核和其他传染病史,否认有冶游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
周武李振鲁
关键词:自觉症状身体健康传染病史体格检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