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玉峰

作品数:10 被引量:74H指数:4
供职机构:深圳市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4篇血管
  • 4篇血管内皮
  • 4篇内皮
  • 4篇分子
  • 4篇川崎
  • 4篇川崎病
  • 3篇血管内皮损伤
  • 3篇皮损伤
  • 3篇细胞因子
  • 3篇内皮损伤
  • 3篇白细胞介素
  • 2篇粘附
  • 2篇粘附分子
  • 2篇细胞因子介导
  • 2篇哮喘
  • 2篇介导
  • 2篇近侧
  • 2篇克隆
  • 2篇分子克隆

机构

  • 10篇深圳市儿童医...
  • 5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香港中文大学

作者

  • 10篇周玉峰
  • 9篇李成荣
  • 8篇付劲蓉
  • 5篇周雅德
  • 2篇林伟基
  • 2篇吴健民
  • 1篇王国兵
  • 1篇刘霞
  • 1篇袁雄伟
  • 1篇崔天盆

传媒

  • 5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华中医学杂志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Chines...

年份

  • 1篇2004
  • 1篇2003
  • 5篇2002
  • 3篇200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核转录因子在细胞因子介导的川崎病血管内皮损伤中的作用机理被引量:30
2002年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 (NF κB)在诱导川崎病炎性细胞因子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机理。方法 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模型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川崎病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活化后培养上清液白细胞介素 6 (IL 6 )、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的分泌量 ;采用AnnexinⅤ /PI双染色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川崎病患儿PBMC培养上清液所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率 ;凝胶电泳迁移率转换实验 (EMSA)检测所活化PBMC核因子NF κB的活性。结果 川崎病组患儿PBMC体外经刺激后IL 6、IL 1β、TNF α等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其培养上清液所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率 [(38 4± 7 8) %]则较正常对照组 [(2 8± 0 8) %]明显升高。分别加入足量白细胞介素 6单克隆抗体 (IL 6McAb)、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 (TNF αMcAb)、白细胞介素 1β受体a(IL 1ra)或联合加入上述阻断剂于川崎病患儿PBMC培养上清液中 ,可不同程度地逆转川崎病患儿PBMC培养上清液所诱导内皮细胞的凋亡。川崎病患儿PBMC刺激活化后NF κB活性显著增高。NF κB抑制剂SN50 明显抑制川崎病患儿PBMC上述细胞因子的分泌 。
付劲蓉李成荣周玉峰周雅德
关键词:川崎病细胞活素类血管内皮
支气管哮喘患者白细胞介素-4近侧启动子区克隆和序列分析
2001年
目的 探讨哮喘患者白细胞介素 4(IL 4)过度表达的可能调控机制。方法 选取 4例有明显家族史的过敏性哮喘患儿和 1例正常儿童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IL 4近侧启动子片段 ,PCR产物经XbaI、HindⅢ限制性内切酶进行双酶切后 ,回收酶切片段 ,再与经过相同双酶切的载体Jx2相连接 ,制备重组质粒。然后经转化、筛选、酶切鉴定得到重组质粒pIL 4 Jx2 ,最后采用双脱氧终止法对重组质粒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①正常儿童IL 4近侧启动子序列与基因库序列相同。② 1例患儿 - 2 2 9位C被A所替代 ,该变异恰好位于正性调节元件 I之内。结论 过敏性哮喘患者IL 4近侧启动子区DNA片段被成功克隆 ,并发现 1例患者IL 4调控元件内一未曾报道过的变异位点 ,这有助于对哮喘者IL 4基因异常表达调控机制的研究。
周玉峰吴健民崔天盆林伟基
关键词:哮喘白细胞介素-4启动子分子克隆
哮喘患儿IL-4近侧启动子区克隆和多态性分析
2002年
目的 对哮喘症患儿白细胞介素 4 (IL 4 )近侧启动子区进行克隆并分析其DNA序列的多态性。方法 对 4 0名有明显家族及过敏史的哮喘患儿和 10名正常儿童 ,以多聚酶链式反应(PCR)结合单链构象多态性 (SSCP )扩增、筛选IL 4近侧启动子片段 ,进一步构建正常对照和异常条带PCR产物的重组质粒pIL 4 Jx2 ,并用双脱氧链终止法对重组质粒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在对 4 0名患儿SSCP分析中发现了 7组异常条带。DNA测序结果显示有 4处变异位点位于已知的调控元件之内或毗邻位点 ,1名病人 2 2 9位C被A所替代 ,该变异恰好位于IL 4正性调节元件 Ⅰ (PRE Ⅰ )之内 ;2名病人负性调节元件 Ⅱ (NRE Ⅱ )毗邻C被T所替代 ,TATA框前增加 1个G ;1名病人STAT 6元件附近缺少了ATTTT五碱基核苷酸。结论 过敏性哮喘患儿IL 4近侧启动子区DNA序列存在多态性 ,这可能与IL
周玉峰李成荣付劲蓉吴健民林伟基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4分子克隆
粘附分子在过敏性紫癜患者血管内皮细胞中的作用探讨被引量:12
2002年
目的 探讨粘附分子在过敏性紫癜血管炎性损伤中的作用及可能的调节机制。方法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manumbilicalveinsendothelialcell,HUVEC)体外培养模型 ,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培养上清液炎性细胞因子IL 6、IL 1β、TNF α的含量。采用流式细胞仪间接荧光免疫法检测PBMC及其所诱导的HUVEC粘附分子的表达 ;MTT生物活性检测法测定PBMC与HUVEC间的粘附率。结果 过敏性紫癜患儿PBMC及其培养上清可诱导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分子表达明显增强 ,PBMC与内皮细胞间的粘附率明显提高 ,上述粘附作用可被抗粘附分子抗体明显阻断。同时IL 6、IL 1β、TNF α等炎性细胞因子在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中异常升高 ,用抗细胞因子的单克隆抗体可明显阻滞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免疫活性细胞及其所诱导的局部血管内皮细胞上粘附分子的表达和内皮细胞与PBMC间相互粘附作用。结论 ①粘附分子通过介导全身循环中的免疫效应细胞粘附于血管内皮细胞 ,在过敏性紫癜血管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中起重要作用。②IL 6、IL 1β、TNF α等炎性细胞因子可能作为过敏性紫癜血管损伤的重要环节 ,在诱生免疫活性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多种粘附分子的表达、介导免疫活性细胞向血管局部聚集及进一步向血管深?
李成荣周玉峰付劲蓉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细胞因子
Cloning and polymorphism analysis of IL-4 proximal promoter in asthmatic children
2002年
OBJECTIVE: To clone and study the polymorphism within interleukin-4 (IL-4) proximal promoter of asthmatic children. METHODS: The IL-4 proximal promoter segments were amplified and select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nd 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SSCP) with genomic DNA from ten healthy children and forty patients with dominantly allergic familial histories as templates. The selected PCR segments were cloned into recombinant plasmids pIL-4-Jx2. The PCR inserts were sequenced by dideoxy chain termination method. RESULTS: Seven aberrant bands were found in SSCP analysis from forty asthmatic patients. The sequencing results showed that four variant sites were found within or adjacent to the known IL-4 regulatory element. A C to A transversion located at -229 position was just within the positive regulatory element-I (PRE-I) in one patient. A C to T transition adjacent to the negative regulatory element-II (NRE-II) and an extra G adjacent to TATA box were found in two patients. A five base nucleotide deletion was found near 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6 responsive element (STAT-6 RE) in one patient. CONCLUSION: There were polymorphisms within the IL-4 proximal promoter of allergic asthmatic patients and these polymorphisms might result in aberrant expression of IL-4 gene and asthma.
周玉峰付劲蓉李成荣吴健民
关键词:CHILDTRANS-ACTIVATORS
粘附分子在川崎病血管炎性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探讨被引量:19
2002年
付劲蓉李成荣周玉峰袁雄伟刘霞周雅德
关键词:川畸病粘附分子发病机制
人IL-4基因修饰诱导肝母细胞瘤细胞凋亡及分化的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研究人白细胞介素 4(IL 4)基因修饰对肝母细胞瘤细胞凋亡及分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以逆转录病毒为载体将人IL 4基因导入人肝母细胞瘤细胞系 (HepG2 )细胞。台盼蓝拒染、瑞氏染色、放射免疫测定、流式细胞仪细胞周期分析、原位杂交等方法检测人IL 4基因修饰后细胞形态、甲胎蛋白合成以及原癌基因c fos、c jun、c myc表达的变化。流式细胞仪AnnexinⅤ /PI双染色法及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凋亡细胞及凋亡调控基因p5 3、bcl 2的蛋白表达。结果  (1)人IL 4基因修饰较空载体修饰及野生型HepG2细胞的细胞周期发生G0 /G1期阻滞 ,甲胎蛋白分泌量及原癌基因c fos、c jun、c myc表达降低 (P <0 .0 0 1)。细胞在形态及功能上趋向正常肝细胞转化 ;(2 )较空载体修饰及野生型HepG2细胞 ,IL 4基因修饰后部分细胞形态上出现核固缩等典型凋亡细胞的特征 ,流式细胞仪亦检测到 18.5 %± 4.7%的凋亡细胞 ;(3)人IL 4基因修饰增加p5 3而抑制bcl 2表达 (P <0 .0 5 )。结论 人IL 4基因修饰可诱导肝母细胞的凋亡及分化 ,诱导凋亡细胞可能与上调p5 3蛋白及抑制bcl 2蛋白表达有关。
付劲蓉李成荣周玉峰周雅德
关键词:基因修饰肝母细胞瘤细胞凋亡细胞分化
NF-κB在川崎病血管内皮损伤中的作用机理初探被引量:1
2001年
付劲蓉李成荣周玉峰周雅德
关键词:川崎病血管内皮损伤NF-ΚB
白细胞介素-10在川崎病炎性细胞因子介导的血管损伤中的作用初探被引量:28
2001年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在炎性细胞因子介导的川崎病血管内皮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模型 ,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川崎病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活化后培养上清IL 6、IL 1β、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IL 10的分泌量 ;AnnexinV/PI双染色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川崎病患儿PBMC培养上清所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率 ;凝胶电泳迁移率转换实验 (EMSA)检测所活化PBMC核因子NF κB活性。结果 川崎病组患者PBMC体外刺激活化后IL 6、IL 1β、TNF α等炎性细胞因子及IL 10的分泌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其培养上清所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率 (38 4± 7 8) %较正常组 (2 8± 0 8) %明显升高。抗IL 6、TNF αMcAb、IL 1ra加入川崎病患儿PBMC培养上清 ,可不同程度抑制川崎病患儿PBMC培养上清所诱导内皮细胞的凋亡 ,而抗IL 10McAb加入川崎病患儿PBMC培养上清所诱导内皮细胞的凋亡细胞反而增多 ,凋亡细胞的百分率高达 (5 8 6± 14 6 ) %。川崎病患儿PBMC刺激活化后核因子NF κB活性显著增高。于PBMC培养上清加入IL 10 ,可见伴随着IL 6、IL 1β、TNF α等炎性细胞因子在PBMC中的表达降低 ,NF κB活性也降低 ,同时内皮细胞凋亡明显减少。结论 IL 10抑制川崎病患儿免疫?
付劲蓉李成荣周玉峰周雅德
关键词:川崎病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白细胞介素10血管内皮损伤
诱导实体瘤细胞生成具有树突状细胞样的抗原提呈细胞
2004年
目的 探讨体外用细胞因子诱导实体瘤细胞生成具有树突状细胞样的抗原提呈功能。方法 以人肝母细胞瘤为研究模型 ,用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 1)、人重组粒细胞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人重组白细胞介素 4 (IL 4 )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诱导培养瘤细胞 2周 ,用流式细胞仪及MTT法检测诱导前后瘤细胞表型及抗原提呈功能。结果 用细胞因子处理瘤细胞后 ,树突状细胞样的特异性标志CD1a和CD83表达阳性率显著上调 ;MHCⅡ、B7 1、B7 2、ICAM 1和CD4 0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同时 ,瘤细胞能显著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 ,促进IL 12的产生 ,明显提高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TL)对瘤细胞的杀伤活性。结论 初步实验结果提示 ,体外用IGF 1、GM CSF、IL 4及TNF α等细胞因子能诱导肝母细胞瘤细胞生成具有树突状细胞样特征的抗原提呈细胞。
周玉峰王国兵李成荣
关键词:实体瘤细胞树突状细胞抗原提呈细胞免疫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