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贵谦

作品数:38 被引量:1,074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1篇污染
  • 10篇大气污染
  • 6篇气象
  • 6篇污染物
  • 6篇颗粒物
  • 6篇空气质量
  • 5篇细颗粒
  • 5篇细颗粒物
  • 5篇京津
  • 5篇京津冀
  • 5篇PM2.5
  • 5篇大气污染物
  • 4篇重污染
  • 4篇挥发
  • 4篇挥发性有机
  • 4篇高塔
  • 4篇大气采样
  • 3篇多通道
  • 3篇有机物
  • 3篇气象参数

机构

  • 38篇中国科学院大...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清华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北京工业大学
  • 2篇甘肃农业大学
  • 2篇西南交通大学
  • 2篇首都师范大学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河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安徽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8篇唐贵谦
  • 27篇王跃思
  • 11篇刘子锐
  • 10篇程萌田
  • 10篇王莉莉
  • 10篇王迎红
  • 8篇辛金元
  • 8篇吉东生
  • 7篇高文康
  • 6篇胡波
  • 5篇潘月鹏
  • 4篇孙杰
  • 4篇孙扬
  • 4篇宋涛
  • 4篇吴方堃
  • 4篇安俊琳
  • 3篇李杏茹
  • 2篇张军科
  • 2篇安兴琴
  • 2篇王晓琦

传媒

  • 8篇环境科学
  • 4篇中国环境科学
  • 4篇气候与环境研...
  • 3篇环境科学研究
  • 2篇科学通报
  • 2篇环境化学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科技成果管理...

年份

  • 5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0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济南市秋冬季大气细粒子污染特征及来源被引量:20
2017年
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造成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日益显著,并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为了解济南市大气细粒子及其化学成分的污染特征,于2013.10.15—2013.11.16和2013.12.24—2014.1.27(总观测天数为62天)利用中流量颗粒物采样器采集了济南市大气PM_(2.5)样品,分析了其中的化学成分,包括水溶性离子、无机金属元素、元素碳(EC)和有机碳(OC),并结合颗粒物质量重构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探讨了济南市大气细粒子的来源.结果表明,监测期内济南市PM_(2.5)质量浓度严重超标,日均值均高于我国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一级标准,最高日均值达到了335μg·m^(-3).水溶性离子、有机碳、元素碳和金属元素分别占总PM_(2.5)浓度的45.3%、34.7%、2.3%、5.6%(秋季),42.8%、32.9%、3.6%、12.5%(冬季).二次水溶性离子NO_3^-、SO_4^(2-)和NH_4^+为主要的水溶性离子,分别占总离子浓度的34.1%、35.6%、9.2%(秋季)和35.2%、30.4%、15.9%(冬季).OC和EC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3.8μg·m^(-3)和4.3μg·m^(-3),OC/EC比值表明秋季汽车尾气与生物质燃烧对有机气溶胶的贡献较大,而冬季燃煤排放对有机气溶胶的贡献较大.化学质量重构结果表明,秋季济南市细粒子中二次无机盐、海盐、重金属、矿物尘、建筑尘、有机物和元素碳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38.6%、1.2%、0.2%、5.4%、1.4%、34.7%和2.3%,冬季分别为34.8%、1.5%、3.5%、7.5%、3.2%、33.0%和3.6%.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汽车尾气及二次转化、燃煤以及冶炼工业排放是济南市大气细粒子的主要来源.
刘雨思李杏茹张怡萌吕波唐贵谦
关键词:PM2.5化学成分主成分分析
中国PM_(2.5)跨区域传输特征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223
2014年
基于CAMx空气质量模型的颗粒物来源追踪技术(PSAT)定量模拟了全国PM2.5及其化学组分的跨区域输送规律,建立了全国31个省市(源)向333个地级城市(受体)的PM2.5及其化学组分传输矩阵.基于此传输矩阵,从区域、省、城市3个空间尺度解析了PM2.5及其主要组分,包括一次PM2.5、硫酸盐、硝酸盐和铵盐的空间来源.结果表明,跨区域传输对重点区域、省及京津冀典型城市的PM2.5污染均有显著贡献,其中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区域及成渝城市群PM2.5年均浓度受区域外省市的贡献分别达到22%、37%、28%、14%;海南、上海、江苏、浙江、吉林、江西等省PM2.5年均浓度受省外源贡献超过45%;北京、天津、石家庄PM2.5年均浓度受省外源影响分别达到37%、42%、33%.
薛文博付飞王金南唐贵谦雷宇杨金田王跃思
关键词:PM2CAMXPSAT传输矩阵
京津冀区域大气霾污染研究意义、现状及展望被引量:138
2014年
频发的霾污染是目前京津冀最严重的环境问题。如何协调区域经济合理快速发展与防止大气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也是各级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对国内外典型大气污染事件的产生及治理历程进行了简要回顾;结合我国当前霾污染问题产生的特殊性,分析了京津冀区域霾污染研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气候和环境变化、人体健康和区域和谐发展的现实意义;阐述了京津冀霾污染现象频发的主要客观要素和内在原因,并分析了当前研究工作中的不足。最后,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推测了京津冀及东亚地区未来大气污染的发展趋势。
王跃思张军科王莉莉胡波唐贵谦刘子锐孙扬吉东生
关键词:PM2大气环境
京津冀地区典型城市秋冬季PM_(2.5)输送特征研究被引量:17
2021年
运用潜在源贡献分析(PSCF)方法,识别了2018年秋冬季京津冀地区典型城市北京,唐山和石家庄PM_(2.5)的潜在污染源区;基于气象-空气质量模式(WRF-CAMx)和传输通量计算方法定量评估了与其周边省市之间PM_(2.5)的传输贡献,识别了三个典型城市PM_(2.5)的传输路径,揭示了PM_(2.5)传输净通量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三个城市秋冬季PSCF高值主要集中在河北南部,河南东北部和山西中东部地区;秋冬季PM_(2.5)均以本地贡献影响为主(51.78%~68.40%),外来贡献为辅(31.60%~48.22%),不同季节贡献率有所波动.整个观测期间,近地面主要表现为毗邻城市向北京和石家庄输送PM_(2.5),而唐山主要表现为向外输送PM_(2.5),净通量最大值出现在海拔0~50m,其净通量为-99.47t/d.同时鉴别出了一条主要的传输路径,即西南-东北方向.
张智答王晓琦张晗宇关攀博王传达唐贵谦
关键词:传输通道
2013年元月我国中东部地区强霾污染成因分析被引量:184
2014年
2013年元月,罕见强霾污染席卷我国中东部地区,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中国科学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组,利用其建立的“中国气溶胶观测研究网”(CARE.China)对整个强霾污染过程进行了全程追踪观测,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次强霾污染涉及我国整个中东部地区,污染最严重的京津冀地区共计发生5次强霾污染过程,其中两次超强过程发生在9—15日和25—31日,北京PM2.5小时浓度最高值分别达到680和530嵋m-。,石家庄和天津等重要城市强霾污染状况与北京相似.天气系统弱、强冷空气活动少和极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局地气象条件及地理位置,是造成本次强霾污染形成的外部条件;一次排放的气态污染物向颗粒态的快速转化,是本次强霾污染“爆发性”和“持续性”的内部促发因子,特别是大气中燃油排放为主的大量NOx促发了燃煤排放气态SO2向颗粒态硫酸盐的快速转化.通过NOx/SO2协同转化途径分析,发现气态污染物在细颗粒表面的非均相反应可改变大气颗粒物的粒径及化学组分,促使颗粒物中的二次无机盐(如硫酸盐和硝酸盐等)的比例逐渐增大,导致颗粒物吸湿性显著增强,从而对强霾污染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
王跃思姚利王莉莉刘子锐吉东生唐贵谦张军科孙扬胡波辛金元
关键词:气象复合污染京津冀
一种智能化大气垂直采样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属于大气采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化大气垂直采样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空中采样单元和地面控制单元,所述空中采样单元包括采样模块、PLC控制模块、气象参数模块、电源模块和保护盒;所述地面控制单元包括PC主机、第二数...
王迎红唐贵谦程萌田
南京北郊工业乡村混合区秋季边界层VOCs垂直分布特征被引量:2
2023年
利用2020年秋季南京北郊低对流层(0~1000 m)VOCs探空实验数据,分析了该地区VOCs垂直廓线分布及其日变化、光化学反应性等特征.结果表明,φ(VOCs)随高度升高而降低(72.1×10^(-9)±28.1×10^(-9)~56.4×10^(-9)±24.8×10^(-9)).各高度上烷烃占比最大(68%~75%),其次为芳香烃(10%~12%)、卤代烃(10%~11%)、烯烃(3%~7%)和乙炔(2%).边界层日变化对VOCs廓线影响较大,早晚较低的边界层致使VOCs在近地面累积,而在上部体积分数较低;午后VOCs的垂直分布则较均匀.上午光化学反应性强(弱)的烯烃(烷烃)等的体积分数占比随高度升高而减小(增加),说明高层的VOCs光化学老化显著.午后VOCs各组分占比及其OFP在低对流层内垂直分布则较均匀.受周边不同来源气团影响,各高度φ(VOCs)及组分占比差异明显,工业气团在200~400 m;高度间φ(VOCs)随高度升高,芳香烃占比增大;城区气团φ(VOCs)垂直负梯度最大,近地面φ(VOCs)较高,芳香烃较丰富;乡村气团的烷烃垂直分布均匀且占比随高度逐渐升高;公路交通气团的近地面φ(VOCs)较高,烷烃占比最大.
王泰朱彬朱彬安俊琳施双双徐家平
关键词:源识别
华北区域大气中羰基化合物体积分数水平及化学反应活性
2021年
为了解华北区域光化学污染特征,于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在石家庄和兴隆地区利用2,4-二硝基苯肼(DNPH)对空气中的羰基化合物进行采样,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采集样品进行分析,以了解该区域羰基化合物的组成、体积分数、来源、·OH损耗速率和臭氧生成潜势.本研究共测定了13种含羰基的挥发性有机物,其中体积分数最高的3种物质为丙酮、甲醛和乙醛[石家庄地区:(6.46±5.25)×10^(-9)、(3.76±2.29)×10^(-9)和(2.65±1.74)×10^(-9);兴隆地区:(1.85±1.27)×10^(-9)、(1.29±1.02)×10^(-9)和(0.72±0.48)×10^(-9)];C1/C2和C2/C3值表明石家庄地区工业化水平较高,受机动车尾气和化石燃料燃烧等人为排放影响较明显;兴隆地区采样点处于背景区域,受自然源影响较大;石家庄地区对L·OH贡献最大的3种物质分别为乙醛(1.77 s^(-1))、甲醛(1.57 s^(-1))和丁醛(0.42 s^(-1));兴隆地区对L·OH贡献最大的3种物质为分别为甲醛(0.53 s^(-1))、乙醛(0.47s^(-1))和丁醛(0.12 s^(-1));对O3生成贡献最大的羰基化合物物种为甲醛和乙醛[石家庄地区:34.61×10^(-9)(以O3计,下同)和16.73×10^(-9);兴隆地区:11.77×10^(-9)和4.47×10^(-9)],且甲醛的最大臭氧生成潜势估算(OFP)远高于乙醛.
黄禹陈曦王迎红刘子锐唐贵谦李杏茹
关键词:羰基化合物
边界层方案与垂直混合对京津冀地区O_(3)模拟的影响研究
2022年
采用WRF-Chem模式中的3种边界层方案YSU、MYJ和ACM2对2019年6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典型O_(3)污染月份开展模拟研究.详细对比了各方案对地面气象要素、NO_(2)和O_(3)浓度时空分布,以及温湿风要素和O_(3)浓度垂直分布的模拟效果.结果表明:3种方案对地面气象要素的时空分布和温湿风要素的垂直变化模拟较为合理.MYJ方案模拟地面气象要素整体效果最佳.各方案对边界层高度的日变化特征模拟较好,相关系数为0.58~0.69,但存在白天偏高、夜间偏低的现象,YSU方案相比效果最佳.3种边界层方案对NO2浓度模拟普遍高估,而O_(3)模拟结果则出现低估.白天模拟偏差较小而夜间偏差较显著.模拟最佳的是ACM2,其次为YSU和MYJ.3种方案均较好地模拟出了O_(3)的垂直分布特征,但整体低估了O_(3)浓度.对上午O_(3)垂直分布的模拟差异较下午更为明显.此外,基于YSU方案设置了3个敏感实验,通过调整化学模块所用的湍流扩散系数阈值,对比分析了垂直混合过程改变对O_(3)浓度模拟的影响,模拟的变化只反映由于边界层的垂直混合过程改变造成的污染差异,而不是由于热动力场的调整造成的变化.模拟结果表明3个方案均可改善区域上地面NO_(2)和O_(3)的模拟性能,尤其是对原3种边界层方案模拟O_(3)均明显低估的华北平原地区提升效果最显著,平均偏差降低了23.7%.在垂直方向上,湍流扩散系数阈值的调整增加了早间近地面模拟的O_(3)浓度,改善了模拟偏低的现象,但同时增大了高层O_(3)浓度的负偏差.敏感性方案显著改善了夜间的模拟,白天则并不明显.这些结果显示出湍流扩散系数对O_(3)垂直混合的重要影响.因此,改进湍流扩散系数的参数化对O_(3)模拟是必要的.
芦延廷赵秀娟唐贵谦徐敬陈丹安兴琴
关键词:边界层方案
长白山背景站大气VOCs浓度变化特征及来源分析被引量:14
2016年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的重要前体物.为研究中国东北背景地区大气中VOCs浓度和变化特征,应用苏码罐采样技术、三步冷冻浓缩和GC/MS联用技术测定了长白山大气本底站中的VOCs组成、浓度及季节变化,并利用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受体模型初步解析了白山大气中VOCs来源.结果表明,长白山地区TVOCs年平均浓度(体积分数)为10.7×10^(-9)±6.2×10^(-9),其中卤代烃所占比例最高,占VOCs总浓度的37%,其次是烷烃33%、芳香烃15%、烯烃15%.长白山地区TVOCs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变化特征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春季大气中的TVOCs浓度显著(P﹤0.05)高于其他季节.利用主成分分析VOCs物种,提取出5个因子,分别归纳为交通源、液化石油气(LPG)、生物源、燃烧源和区域工业输送.结合HYSPLIT-4.0后向轨迹模型,分析周边区域传输对VOCs物种浓度的影响,发现来自西南向气团传输是长白山VOCs物种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
吴方堃孙杰余晔唐贵谦王跃思
关键词:挥发性有机物主成分分析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