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保兵
- 作品数:32 被引量:134H指数:7
- 供职机构: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大鱼际桡侧半为供区的三种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 2014年
- 手指软组织缺损是较为常见的手部外伤,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修复的方法多种多样。大鱼际作为皮瓣的供区由于其部位暴露,且传统大鱼际区域的皮瓣大多位于大鱼际中部,皮瓣切取后,如供区直接缝合,容易造成虎口挛缩而影响拇指运动;如供区植皮,会影响美观,故在临床较少应用。2011年至2013年间,我们设计了以大鱼际桡侧半为供区的三种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最大限度地减少和规避了上述缺点。术后疗效较满意。
- 赵亮王文德姚保兵尹成国高广辉李宗宝
- 关键词:手指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大鱼际供区手部外伤皮瓣切取
- 足趾移植术后足部并发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比较四种不同方法所致足趾移植术后足部远期临床并发症,评价各术式的优缺点,提出改进的方法。方法选取2006年以来采用不同术式进行足趾移植再造手指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70例,分四组,即第2足趾移植组、甲瓣(带部分末节趾骨)移植组、第2趾+甲瓣(带部分末节趾骨)移植组、带跖趾关节的第2足趾移植组,术后两年以上。随访项目:⑴快速行走一天后足部有无疼痛及程度;⑵足外观满意程度;⑶有无足底胼胝或组织增厚;⑷正常行走时步态(有无跛行)变化;⑸中等体力劳动耐受情况。对上述不同术式术后产生的疼痛及运动障碍并发症给予评分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足趾移植后造成的各类足趾缺损均会对足功能产生不同影响,第2趾移植、甲瓣(带部分末节趾骨)移植对患足影响程度较小;甲瓣(带部分末节趾骨)和第2趾同时移植影响程度较大;带跖趾关节的第2足趾移植对患足的影响最重,疼痛及运动障碍并发症评分最高。结论足趾缺损数量越多,长度越长,临床并发症也越严重,带跖趾关节的第2足趾移植再造手指术应慎用。
- 王文德赵凤林王业本姚保兵吴德富赵亮王鑫
- 关键词:手再造并发症
- 显微外科技术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 2005年
- 姚保兵杨勇孟健忠
- 关键词:显微外科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尿毒症
- 逆静脉瓣供血的足内侧皮瓣修复指掌侧软组织缺损被引量:2
- 2015年
- 手指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需要皮瓣修复,动脉化静脉皮瓣因切取方便、操作相对简单受到越来越多手外科医生的青睐.临床中大多数医生将皮瓣静脉倒置后再与受区血管吻合.2012年1月以来我们尝试采用逆静脉瓣供血的游离足内侧静脉皮瓣修复手指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0例,皮瓣全部存活,外观满意.1.一般资料:本组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19 ~ 58岁,平均33岁.受伤原因:挤压伤4例,撕脱伤1例,电锯伤3例,热压伤2例.合并指骨骨折7例,肌腱损伤4例,双侧指动脉损伤2例.拇指1例,示指3例,中指3例,环指1例,小指2例.软组织缺损范围为2.5 cm× 1.5 cm~ 6.5 cm×3.0 cm,术中切取皮瓣大小为3.0 cm× 2.0 cm~7.0 cm×3.5 cm.近、中节皮肤软组织缺损伴指动脉损伤影响指端血运者行急诊手术4例;行亚急诊手术6例.
- 姚保兵胡亮尹成国
- 关键词:皮瓣修复静脉瓣足内侧供血动脉化静脉皮瓣手外科医生
- 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被引量:2
- 2004年
- 姚保兵杨勇
- 关键词:内固定治疗
- 支撑螺钉在内侧不稳定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探讨支撑螺钉在内侧不稳定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12—2014-12采用肱骨近端解剖锁定接骨板(PHILOS)内固定治疗的20例肱骨近端骨折,术中用肱骨距螺钉支撑固定内侧柱,有1或2枚锁钉通过肱骨距。结果 11例肱骨头内下方置入1枚支撑螺钉,9例置入2枚支撑螺钉。切口均一期愈合。20例术后均获得平均21.5(12~36)个月随访。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11.2(9~14)周。随访期间未发现骨折复位丢失及内固定物松动。肩关节功能根据Constant-Murley评分标准评定:Constant-Murley评分平均82.5(62~96)分,其中优11例,良8例,差1例。结论 PHILOS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内侧不稳定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术中采用支撑螺钉对肱骨内侧柱支撑有效、固定可靠,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 尹成国姚保兵赵亮王文德郝作斌王鑫王业本
- 关键词: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
- 第一掌骨桡背侧筋膜蒂皮瓣修复拇指远端皮肤缺损24例被引量:2
- 2006年
- 姚保兵王文德胡亮王业本赵亮李宗宝
- 关键词:第一掌骨筋膜蒂皮肤缺损远端背侧
- TiRobot手术机器人辅助经皮无头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应用TiRobot手术机器人辅助经皮无头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新鲜腕舟骨腰部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月应用TiRobot手术机器人辅助经皮无头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新鲜腕舟骨腰部骨折10例的病例资料,总结切口长度、术中导针调整次数、螺钉位置及长度、手术时间、X线透视时长等临床指标。术后随访12~18个月,评价骨折愈合、腕关节功能恢复等临床效果。结果本组病例的切口长度(6.30±1.16)mm,术中主导针调整次数(1.50±0.53)次,螺钉均位于舟骨中央位置,螺钉长度(24.10±1.37)mm,螺钉与轴线角度为(7.10±4.09)°,手术时间为(58.80±10.32)min,X线曝光时间为(17.24±1.50)s,骨折愈合时间为(10.40±2.80)周。术后12周腕关节活动度均达到正常范围,患者无明显不适感,Mayo评分(93.50±4.74)分。末次随访时未见创伤性关节炎、腕关节僵硬等相关并发症。结论应用TiRobot手术机器人辅助经皮无头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新鲜腕舟骨腰部骨折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手术方法,术后治愈率高、并发症少。
- 高广辉尹成国胡亮姚保兵王大钊王业本
- 关键词:腕舟骨骨折骨折内固定术医用机器人
- 四肢主干动脉损伤早期诊断与修复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总结四肢主干动脉损伤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的经验。方法1997年8月~2006年8月,对200例(316条)四肢主干动脉损伤患者,采用显微镜下血管吻合、修补、自体静脉移植或人工血管移植,并同时对缺损皮肤和肌腱进行一期修复或二期功能重建。血管损伤类型:开放性损伤161例,闭合性损伤39例。完全断裂189条,不完全断裂127条。血管缺损2~8cm。结果术中输血量800~4000ml。手术成功(一次修复)169例,血栓形成二次修复19例,术后死亡3例,截肢9例。126例获随访3个月~4年,120例肢体血液循环恢复正常,6例肢体存在不同程度功能障碍,可能与合并神经损伤有关。结论对于四肢主干动脉损伤,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能获得良好效果,明显提高患肢存活率。
- 王统立王文德刘士懂赵风林王业本姚保兵
- 关键词:四肢主干动脉损伤显微外科
- 多维塑形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效果观察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多维塑形锁骨钢板内固定对锁骨中段骨折的治疗效果及对术后发生骨不连的影响。方法选取锁骨中段骨折患者164例,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2例。对照组给予钢板内固定,观察组采用多维塑形钢板内固定。两组手术前后分别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以评价疼痛程度;术后1年评价疗效;术前及术后1年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价生活质量;统计术后1年内骨不连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前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AS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P均<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87.80%(P<0.05)。两组术前各项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年各项SF-36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显著(P均<0.05)。观察组随访1年中骨不连发生率为2.44%(2/82),对照组为13.41%(11/82),两组比较P<0.05。结论多维塑形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疗效显著,有利于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术后骨不连发生率。
- 胡亮姚保兵王业本高广辉
- 关键词:锁骨中段骨折骨不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