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勐炜

作品数:37 被引量:264H指数:9
供职机构: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6篇椎间盘
  • 15篇骨折
  • 13篇腰椎
  • 12篇腰椎间盘
  • 12篇腰椎间盘突出
  • 12篇腰椎间盘突出...
  • 12篇突出症
  • 12篇椎间盘突出
  • 12篇椎间盘突出症
  • 7篇微创
  • 7篇内固定
  • 6篇髓核
  • 6篇切除
  • 5篇股骨
  • 4篇腰椎间盘突出...
  • 4篇摘除
  • 4篇症治
  • 4篇治疗腰椎间盘...
  • 4篇治疗腰椎间盘...
  • 4篇髓核摘除

机构

  • 27篇上海市杨浦区...
  • 10篇同济大学附属...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37篇姚勐炜
  • 25篇杨安礼
  • 14篇涂意辉
  • 14篇蔡珉巍
  • 14篇蔡丰
  • 12篇樊天佑
  • 11篇黄强
  • 8篇黄河清
  • 8篇张世民
  • 8篇刘亮
  • 7篇郭震
  • 6篇郭震
  • 6篇张英琪
  • 6篇林兆华
  • 5篇张立智
  • 5篇胡孙君
  • 5篇吴旭
  • 5篇杜守超
  • 3篇李清
  • 3篇蔡明巍

传媒

  • 7篇颈腰痛杂志
  • 5篇临床骨科杂志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河北医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外科研究与新...
  • 1篇2006年全...
  • 1篇全国中西医结...
  • 1篇全国中西医结...
  • 1篇第十六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胫骨平台后外侧象限骨折手术入路的深层解剖及后外侧与后内侧比较被引量:28
2015年
目的对比膝关节后内侧与后外侧入路所需显露的深层解剖结构,分析探讨其局限性与损伤重要结构的风险。方法 5个成人下肢尸体标本,解剖测量胫前动静脉穿过骨间膜上裂孔的位置和腓骨头对胫骨后外侧平台的遮挡面积比例;观察膝关节后外侧入路、后内侧入路需要显露的深层结构。结合解剖研究,临床应用20例,比较两种入路的优缺点。结果采用后外侧入路显露胫骨平台后外侧象限,主要有下列3个缺点:(1)胫前血管束向前穿过胫腓骨间膜上裂孔,三根血管纵向宽度在1 cm左右,其前穿点距离关节面和腓骨头最高点距离平均4.93 cm和3.77 cm;其上方伴行静脉,距二者的距离分别是4.41 cm和3.25 cm,影响切口的纵向显露;(2)腓骨头遮盖后外侧象限平均61.7%,阻挡向外的横向显露宽度;(3)显露后外侧关节面,需破坏部分后外侧角结构,包括腘肌肌腱复合体、韧带、关节囊等。结论显露孤立的胫骨平台后外侧象限骨折,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可能更为合适。
胡孙君张世民张英琪杜守超马卓姚勐炜张凯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后内侧入路后外侧入路
髓核低温消融联合臭氧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应用等离子髓核低温消融联合臭氧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方法2005年6月-2006年6月,对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髓核低温消融联合臭氧注射术并作术后随访分析。结果全部病例术后3-6个月随访,优64例、良10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92.5%。结论应用髓核低温消融联合臭氧注射术的优势互补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从而使治疗效果达到最大化,使局部损伤降低到最小化,拓展了适应证,扩大了微创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空间。
杨安礼刘亮姚勐炜蔡珉巍蔡丰
关键词:低温消融臭氧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
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被引量:9
2002年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治疗的价值。方法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34例 ,按AO分型为C2 或C3 型 ,采用克氏针固定 2 9例、钢板掌侧固定 3例、钢板螺钉加克氏针固定 2例。结果 按改良Green和O Brien系统评估 ,优 19例 (5 5 % ) ,良 7例 (2 1% ) ,一般 8例 (2 4 % )。结论 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好 ,固定方法简便 ,并发症少 ,对固定器材没有特殊的要求 ,是一种有实用价值的治疗方法。
姚勐炜樊天佑杨安礼黄河清
关键词:切开复位桡骨骨折骨折内固定术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等离子髓核低温消融叠加经皮髓核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应用等离子髓核低温消融叠加经皮髓核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2004年11月-2005年11月间,对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等离子髓核低温消融叠加经皮髓核切除术并作术后随访分析。结果全部病例术后随访3-11月,优44例、良1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达到95%。结论应用等离子髓核低温消融叠加经皮髓核切除术的优势互补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微创治疗,相对应地拓宽了适应症,扩大了微创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空间。
刘亮姚勐炜蔡珉巍杨安礼蔡丰郭震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低温消融髓核切除
显微椎间盘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评价显微椎间盘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经脊柱后路行显微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髓核切除和侧隐窝扩大手术 2 82例。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 45分钟 ,平均术后住院时间 8天 ,疗效优良率达 97.8%。结论 经脊柱后路显微椎间盘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比常规手术创伤小 ,恢复快 ,基本保持了脊柱后柱的完整性 ,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 ,手术野清晰 ,手术安全 ,疗效确切。
杨安礼黄强涂意辉樊天佑姚勐炜蔡岷巍蔡丰黄河清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手术入路
带前弓弧度短型股骨转子间髓内钉的研制及其匹配性的术后影像学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 研制一种新型带前弓弧度的短型股骨转子间髓内钉(简称新型头髓钉),观测其与国人股骨髓腔的匹配性。方法 设计一种新型头髓(钉长195 mm,前弓弧度半径120 cm),并采用前瞻性研究,对2015年11月-2016年6月收治的2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该新型头髓钉治疗。其中男7例,女18例;年龄65~94岁,平均82.3岁。骨折按AO/OTA分型:A1.2型3例,A1.3型2例,A2.1型5例,A2.2型8例,A2.3型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7 d,平均3.2 d。收集患者术中透视像及术后股骨近端正侧位X线片,观测髓内钉在矢状面的入钉点位置(分偏前、居中、偏后3种),远端钉尖与股骨前侧皮质的关系(按6级分类法),近端钉尾与大转子外侧皮质的关系(按3级分类法)。结果 1例因术后窒息住院死亡。余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个月,平均4个月,其中7例随访时间超过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6~10周,平均8周。末次随访时采用Parker-Palmer活动能力评分为4~8分,平均5.5分。无髋股部疼痛主诉。影像学参数测量结果示,髓内钉的矢状面入钉点偏前2例(8%),居中18例(72%),偏后5例(20%)。远端钉尖位于髓腔中央者(0级)15例(60%),偏前但与前侧皮质无接触者(+1级)8例(32%),偏后但与后侧皮质无接触者(—1级)1例(4%),偏前与前侧皮质接触轻度撞击者(+2级)1例(4%)。近端钉尾不突出大转子外侧皮质者(0级)13例(52%),突出高度≤5 mm者(1级)9例(36%),〉5 mm者(2级)3例(12%)。结论 新型头髓钉与国人股骨具有良好的形态学匹配性,钉尖撞击前侧皮质与钉尾突出大转子的出现率很低,有助于减少器械并发症的发生。
张世民张英琪胡孙君马卓姚勐炜姚喜洲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
系统康复治疗对经皮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术后疗效的影响
2000年
目的 评价系统康复治疗对经皮穿刺椎间盘切除术 (PLD)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 2 19例PLD病人分为 2组 ,A组 :对照组 ,术后未接受系统康复治疗 ,73例 ;B组 :术后接受系统康复组 ,146例。随访时间 6个月~ 2年 ,对术后腰 (腿 )痛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 6个月两组病人腰 (腿 )痛均明显减轻 ;术后 2年 ,B组效果较A组好 ,两组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系统康复治疗对提高PLD术后长期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樊天佑杨安礼林兆华黄强姚勐炜蔡珉巍黄河清
关键词:系统康复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穿刺椎间盘切除术
胫骨平台双髁四象限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32
2013年
[目的]介绍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累及双髁四象限)"内撑外吊"的内固定策略及其应用效果。[方法]自2008~2011年,对16例累及双髁(内、外侧髁)四象限(前内、前外、后内、后外)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类第Ⅵ型,AO/OTA分类41C2,C3型),采用仰卧健侧漂浮体位,经后内侧倒L形切口,从腓肠肌-比目鱼肌内侧入路,暴露前内、后内和后外三个象限的骨折块,采用小型钢板以单皮质短螺钉抗滑方式固定,维持骨块的解剖复位;再经前外侧切口,复位劈裂塌陷的外侧关节面并植骨,用强力厚重的外侧锁定钢板以排筏支撑方式固定。术后采用影像学和HSS膝关节量表及SMFA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本组男11例、女5例,共16膝,平均年龄51岁(39~64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11 d(7~21 d)。经后内侧、前外侧双切口,16例进行了前内侧、后内侧象限骨块固定,11例进行了后外侧象限皮质固定,16例采用了外侧锁定钢板。术后1例出现后内侧切口脂肪液化裂开,清创VSD后,重新缝合而愈。骨折愈合及完全负重的时间平均为21周(16~26周)。3例发生轻度关节面复位丢失。没有负重力线的改变。所有患者随访超过1年(12~33个月,平均21个月),膝关节活动幅度平均为98°(80°~125°)。HSS膝关节评分平均为87.7分(75~95分),SMFA评分平均为21.3分(12~33分)。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对累及双髁四象限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通过健侧漂浮体位双切口入路,采用"内撑外吊"的内固定模式,可望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
张世民姚勐炜张立智张英琪陈文龙王欣黄轶刚祝晓忠
瘦素缺乏小鼠椎体骨质的 Micro-CT 评价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瘦素通过对椎体骨质代谢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椎间盘退变的可能性。方法获取12个6月龄雄性ob/ob小鼠(瘦素缺乏小鼠)和野生型小鼠(C57BL小鼠)的腰5椎体(各6个),通过Micro-CT检测比较两者骨密度、皮质骨厚度、小梁骨体积、小梁骨厚度、小梁骨数量、连接性密度、结构模型指数等显微结构参数的差异。结果与野生型小鼠相比较,6月龄ob/ob小鼠的椎体骨密度及小梁骨厚度增大,椎体连接性密度(Conn.D)明显增加;椎体骨小梁间隙明显减少;椎体结构模型指数(SMI)明显减小,两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其小梁骨体积((BV/TV)、小梁骨数量增加、皮质骨厚度增大,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瘦素可能通过对小鼠椎体骨质代谢影响椎间盘的营养供应从而进一步影响椎间盘的退变。
郭震姚勐炜张世民涂意辉蒋雷生
关键词:瘦素椎体营养椎间盘退变
下腰部神经根管的解剖学观察及其在微创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下腰椎神经根的形态、结构、走行及与比邻组织的正常解剖关系及病理改变后的变化特点,提高微创手术时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择6具无脊柱疾患的成人腰骶椎段标本, 依照后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经皮穿刺椎间盘介入术及经...
刘亮蔡丰姚勐炜蔡明巍涂意辉杨安礼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