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秋昌
- 作品数:6 被引量:81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滇黔北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气藏赋存条件评价被引量:49
- 2011年
- 页岩气区域地质调查和钻探成果表明,滇黔北坳陷属于改造残留型构造坳陷,海相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和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发育,单层厚度达50m以上。评价区页岩的厚度、埋深、TOC、含气性、力学性质、物性和矿物成分等评价参数与北美已商业开发页岩气田的具有一定相似性,具备形成页岩气藏的有利地质条件,是现实的页岩气勘探开发重要目的层系。下古生界海相页岩受晚期构造活动影响强,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高,通天断层、区域盖层剥蚀、大气淡水冲刷等严重影响其含气性,但页岩的含气性随保存条件变好和TOC丰度增大而明显增加。影响页岩气藏赋存的关键因素是页岩厚度、TOC含量、页岩气储层空间和保存条件。提出该区页岩气有利勘探区带综合评价优选时,需要综合考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六个原则条件,保存条件应成为页岩气地质综合选区的重要因素。优选出彝良—筠连—叙永区域为龙马溪组和牛蹄塘组页岩气目的层叠合的有利勘探区带,赫章—镇雄区域为牛蹄塘组页岩气目的层的有利勘探区带。
- 梁兴叶熙张介辉舒红林楼基胜姚秋昌王高成
- 关键词:下古生界海相地层页岩气藏油气藏评价
- 一种页岩储层成岩裂缝模拟实验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页岩储层成岩裂缝模拟实验装置,涉及模拟实验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反应室,所述反应室上通过螺钉连接有反应室盖,所述反应室盖上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转轴和反应室盖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上设置有剐蹭机构,所述反...
- 舒红林何方雨张介辉芮昀邹辰梅珏姚秋昌季永承李明隆李季林
- 利用Walkaway多波资料进行储层预测
- 2010年
- 本文主要是基于Walkaway资料的多波信息得到纵横波成像剖面,结合地质、测井、岩石物理等资料,对各种岩性参数进行优化选择,得到岩性判断和储层识别的各种参数制作交会图,对该区域的纵横波联合反演辨别岩性和含油气性进行可行性研究。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联合反演,综合分析多种参数的分布区域,投影到剖面上最终分辨出有利的储层分布情况。
- 姚秋昌张胜
- 关键词:纵波转换波岩性参数交会图反演
- 优化的蚂蚁追踪技术在四川盆地Y1井区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0
- 2020年
- 四川盆地Y1井区经历多期构造演化,发育的断裂具有多期次、多尺度、多类型、多走向等特征,在已钻井中发生了严重的井漏。利用常规的地震解释方法,较难达到精细刻画断裂的要求,也难以捋清断裂期次和展布。针对研究区实际情况,提出了用于研究区裂缝预测的优化的蚂蚁追踪技术:首先,对预处理后的叠前道集数据进行部分角度道集叠加,计算得到不同的蚂蚁追踪数据体;然后,对比各蚂蚁追踪结果的沿层切片、剖面和井震对比,优选出最终的部分角道集叠加数据作为蚂蚁追踪的输入数据;最后,综合统计出研究区的断裂产状特征,设置合理的产状参数,进行产状控制下的蚂蚁追踪计算,得到高精度的裂缝数据体。与全叠加的蚂蚁追踪结果和方差数据体相比,该数据体刻画的裂缝更为清晰,在平面及剖面解释上能够体现更多的断裂细节,且与泥浆漏失点吻合。该方法不但提高了裂缝检测精度,也为下一步的构造期次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并且为未来的水平井部署指明了方向。
- 张介辉谢清惠张东涛赵春段姚秋昌李清山
- 四川盆地昭通区块龙马溪组页岩气“甜点”预测方法及应用被引量:16
- 2018年
- 中国四川盆地昭通区块龙马溪组页岩气资源丰富。为了厘清该区页岩气甜点分布,指导水平井位部署,利用三维地震数据开展甜点关键参数研究,利用地震叠后数据及分方位叠前数据预测裂缝的发育强度和方向,利用测井交会分析建立TOC/脆性与杨氏模量×密度(E×Rhob)的关系,以叠前弹性参数反演为基础,利用弹性参数组合结果E×Rhob反映页岩储层脆性及TOC展布。最后对页岩储层裂缝、TOC、脆性展布、优质页岩厚度进行综合分析,优选"甜点"。实际研究表明,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能有效预测页岩甜点区,有效指导示范区水平井轨迹设计,降低勘探开发风险,为研究区的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地球物理依据。
- 刘伟刘伟梁兴姚秋昌李庆飞张永强
- 关键词:页岩气甜点杨氏模量泊松比
- 洞庭盆地沅江凹陷油气成藏条件分析被引量:8
- 2008年
- 洞庭盆地沅江凹陷古近系总体表现为一个北东向展布的东南断裂、西北超覆的断陷—断坳型准箕状凹陷。中、新生界主要为陆相洪积扇、洪泛平原、滨湖—浅湖—半深湖沉积的碎屑岩及少量蒸发岩。凹陷内有利烃源层为层序Ⅰ的湖侵体系域古近系沅江组暗色泥岩;白垩系—古近系陆相碎屑岩和沅江组碳酸盐岩是主要的储集岩;沅江组—新河口组大套泥质岩系是良好的区域盖层;在有利的油气聚集成藏区内发现了一批近油源的、构造较落实的圈闭。凹陷内具备一定的输导条件,发生过一定规模的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成藏过程,其中沅江组自生自储型裂缝型油气藏和上白垩统分水岭组—始新统汉寿组侧储型油气藏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 姚秋昌楼基胜
- 关键词:古近纪油气藏形成生储盖组合勘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