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骏
- 作品数:8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中世纪朝鲜语“·”消失研究
- 2013年
- '·'的消失是中世纪朝鲜语音系到19世纪近代朝鲜语音系最大的元音变化。它的消失直接影响到了元音的阴阳对立,极大破坏了元音和谐律。不过它的两个演变方向'(■)'[a]和'一'[W]究竞以什么规律进行,至今没有很好的解答。通过系统地比较16至18世纪三本《老乞大谚解》中的语料,本研究对李基文教授的两阶段变化说进行了修正,并提出'·'[(■)]变成'(■)'[a]或者'一'[w]与其自身的语音结构密切相关。如果本身的语音环境有利于保证它的开口度,它就演变成'(■)'[a],如果开口度得不到保证,它就变成'一'[W]。而且在开口度不能保证的例子中,也有部分词汇由于辅音的影响,继续由'一'[w]向'(■)'[(■)]、'(■)'[u]或者'(■)'[o]发生变化。
- 姚骏
- 朝鲜语主格助词■和添意助词■的历史变迁被引量:1
- 2007年
- 文章从历史语言学的角度,考察了历史文献中朝鲜语主格助词■和添意助词■的使用情况。文章以现代朝鲜语中主语后的助词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新罗乡歌》、《春香传》等文献中的主格助词和添意助词的使用情况。通过对比发现,添意助词■在不断拓展,而主格助词的地位在不断下降。这种局面的出现是在韩字(■)大规模推广过程中添意助词■由于语法类推作用而得到不断强化的结果。
- 姚骏
- 关键词:朝鲜语主格助词
- 韩国学生动态助词“了”的偏误发展及产生原因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本文通过对语料库中的语料进行统计,发现无论是初级阶段,还是中级和高级阶段,韩国学生习得动态助词"了"的偏误都主要是"了"的泛化、位置错误和与其他词语相混,这些偏误有的随着水平的提高,偏误率有所下降;有的偏误率却上升了。文章指出,韩国学生出现偏误的主要原因是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另外还有教材的影响。
- 杨德峰弓耀楠姚骏
- 关键词:动态助词偏误负迁移
- 面向海外汉语学习者的《云游中国》游戏设计
- 后疫情时代,传统课堂教育模式受到冲击,线上教育迅速发展,线上数字资源的价值进一步被认可。本文对二语教学领域的教育游戏研究进行了梳理,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总结经验,反思问题。在此基础上,尝试将教育游戏应用于国际中文教学,设计...
- 苏梦蝶王婉昕赵云迪姚骏
- 关键词:教育游戏对外汉语教学
- 《老乞大谚解》元音音变研究
- 2014年
- 论文利用《老乞大》三个谚解本之间的差异,对16—18世纪朝鲜语中的两个重要元音变化"·"[?]的消失分化以及后元音的音变进行了考察。研究指出,"·"[?]的消失和后元音的变化都与音节结构的限制有关。一般来说是第二音节发生变化的居多,第一个音节基本不变,受到辅音和收音的影响会出现例外。16—18世纪朝鲜语的元音变化符合阿尔泰语系"首音节元音稳定"这一特点。通过这一特点,我们可以进一步确认朝鲜语属于阿尔泰语系。
- 姚骏
- 论功能语法在中高级口语教学中的运用——以中高级口语教材分析为例被引量:2
- 2012年
- 本文结合中高级口语的教学实例,从功能语法的"语用功能"、"语体类别"、"交际情境"三个层面对相关教材的语用点、口语语料类别和实际交际情境进行了统计。在此基础上,与《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的相应等级要求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本文认为现有教材提供的主题、文本、语体多样化不足,正文和练习语体类型较为脱节,使得教师如何把功能语法的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
- 姚骏
- 关键词:功能语法语言习得口语教学
- 韩国语拼写法历史变迁研究
- 本文通过考察一些经典的语言类的论著中所描述的拼写体系,对15世纪到20世纪初韩国语拼写法的变化过程进行了大致的勾勒。并在此基础上,本文围绕韩国语语头子音群这一特殊现象进行了探讨。文章对韩国语从《训民正音》创制以来在文献中...
- 姚骏
- 关键词:韩语拼写法
- 《老乞大谚解》朝鲜语语音研究
- 《老乞大》是朝鲜朝时期朝鲜人学习汉语的口语教材,内容主要是经商和日常生活的一些常用词汇,能体现当时朝鲜语口语的实际情况。《老乞大》不仅是中世纪朝鲜语研究重要的材料,也是16—18世纪古汉语研究的重要对音资料之一。论文利用...
- 姚骏
- 关键词:拼写法音系学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