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亚男

作品数:18 被引量:94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2篇脱氮
  • 11篇分段进水
  • 9篇污水
  • 9篇A/O
  • 7篇生物脱氮
  • 7篇硝化
  • 7篇硝化反硝化
  • 7篇反硝化
  • 5篇污泥
  • 5篇分段进水A/...
  • 5篇A/O工艺
  • 4篇生活污水
  • 4篇脱氮工艺
  • 4篇活性污泥
  • 4篇活性污泥法
  • 4篇感器
  • 4篇传感
  • 4篇传感器
  • 3篇调速
  • 3篇调速器

机构

  • 18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国家开发银行
  • 1篇天津市建设工...

作者

  • 18篇孙亚男
  • 15篇彭永臻
  • 12篇王淑莹
  • 8篇王伟
  • 7篇王伟
  • 2篇王伟
  • 1篇郭瑾
  • 1篇罗奕凯
  • 1篇殷芳芳
  • 1篇范姝

传媒

  • 4篇中国给水排水
  • 2篇环境科学
  • 1篇化工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2007年自...

年份

  • 6篇2009
  • 10篇2008
  • 2篇2007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分段进水A/O工艺生物脱氮的性能研究
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日益严峻,污水排放标准的日趋严格,以控制富营养化为目的的氮、磷去除成为当今污水处理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无论新建污水处理厂还是已有污水处理厂都面临着深度脱氮除磷的要求。分段进水活性污泥系统是国外近年来新开...
孙亚男
关键词:脱氮工艺分段进水污水处理
文献传递
多段A/O工艺流量及体积分配方法与优化控制策略被引量:13
2009年
分段进水A/O生物脱氮工艺中,为充分利用污水中的碳源及系统各段的硝化容量。且有效地应对进水扰动,需进行合理的进水流量分配和缺氧/好氧体积分配。针对分段进水A/O工艺的结构和运行特点,对分段进水工艺系统的流量分配方法和体积分配方法进行理论分析,并对实际运行优化方法进行讨论.对于系统的流量分配,提出以进水ρ(C)/ρ(N)作为控制参数,并分别对碳源充足、碳源恰好合适和碳源不足3种情况进行讨论,同时给出每种情况下的运行优化方法;对于体积分配,分析缺氧/好氧体积比对系统硝化容量及其对进水中COD利用程度的影响,并对不同负荷下缺氧/好氧体积优化进行了分析.
王伟王淑莹孙亚男郭瑾
关键词:污水脱氮分段进水A/O
改良型四段进水A/O深度脱氮装置及过程控制方法
改良型四段进水A/O深度脱氮装置及过程控制方法属于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领域。现有工艺不能达到深度脱氮,且运行费用高,操作较复杂。本发明在第四段好氧区末端设置一个后缺氧区兼脱氧区,此区域针对前面各段累积的硝酸盐氮进行碳源投加...
彭永臻王伟王淑莹孙亚男
文献传递
分段进水A/O工艺在低DO下处理生活污水研究被引量:12
2007年
采用小试规模的三段进水A/O生物脱氮工艺,在低DO下处理低COD/TN值(2~3)的小区生活污水,考察了对COD、氨氮和TN的去除效果以及污泥的沉降性能。结果表明,系统对COD的去除效果稳定,平均去除率为87.9%。当系统的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0h时,对氨氮的去除率〉98%;将HRT缩短至8h后,对氨氮的去除率仍大于95%,出水氨氮〈5mg/L。由于系统内形成了稳定的同步硝化反硝化(SND),使得在进水COD/TN值仅为2~3的条件下,系统对TN的去除率仍可达80%以上,平均去除率为72.4%。此外,在90d的运行中污泥的沉降性能较好,镜检未发现丝状菌。
王伟王淑莹孙亚男
关键词:A/O工艺小区生活污水分段进水同步硝化反硝化
传感器技术与污水处理过程控制技术的协同发展现状被引量:4
2008年
仪表、控制和自动化(ICA)技术是污水处理厂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处理效率的有效手段,而ICA技术在污水生物处理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主要依赖于仪表技术尤其是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介绍了传感器技术在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的应用现状,以及基于DO传感器、营养物传感器、间接参数测量传感器所发展起来的过程控制技术,并对传感器技术与过程控制技术在未来的协同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以期为该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王伟彭永臻罗奕凯孙亚男范姝
关键词:仪表过程控制传感器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
四段进水A/O工艺进水流量分配过程控制装置
四段进水A/O工艺进水流量分配过程控制装置属于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领域。现有的分段进水工艺运行不能很好根据进水水质对流量分配进行优化,系统通常不能充分利用各段硝化、反硝化容量,且不能充分利用进水中碳源进行反硝化,运行费...
彭永臻王伟王淑莹孙亚男
文献传递
分段进水A/O工艺流量分配专家系统的建立与应用被引量:15
2008年
分段进水A/O工艺中,进水流量分配是重要控制参数,是该工艺稳定运行并发挥优势的关键。本文提出3种流量分配思想:等负荷流量分配法、流量分配系数法及末端集中进水,并根据实际生活污水进行试验得出的大量试验数据,辅以相关领域文献及污水处理领域专家的经验作为参考,建立分段进水A/O工艺流量分配专家决策系统。该专家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进水水量、水质及出水特点,对合适的流量分配方法进行决策。最后,针对实际污水处理厂一天内典型的水质水量变化情况,对专家系统的应用进行说明。
王伟王淑莹孙亚男彭永臻
关键词:污水生物脱氮分段进水专家系统
低DO下曝气方式对分段进水脱氮工艺的影响被引量:7
2008年
采用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处理小区生活污水,考察了在低DO条件下,不同曝气方式对硝化率及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曝气量为0.27m^3/h、MLSS平均为2700mg/L左右、好氧区的DO为0.26~2.5mg/L的条件下,当进水氨氮为44~55mg/L时,对氨氮的去除率保持在95%以上,对COD的去除率〉90%;当控制好氧区第1、2格室的DO分别为0.5~0.7和1.0~1.2mg/L时,系统的硝化率维持在90%以上,出水中的氨氮〈2mg/L;在恒定曝气量下,向进水中投加有机碳源,当水质改变较快时,容易引起丝状菌污泥膨胀,但通过恒DO曝气控制,可使污泥的沉降性能得到改善。
孙亚男彭永臻王伟
关键词:生物脱氮分段进水低溶解氧曝气量
四段进水A/O工艺进水流量分配过程控制装置和方法
四段进水A/O工艺进水流量分配过程控制装置和方法属于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系统领域。现有的分段进水工艺运行不能很好根据进水水质对流量分配进行优化,系统通常不能充分利用各段硝化、反硝化容量,且不能充分利用进水中碳源进行反硝化,...
彭永臻王伟王淑莹孙亚男
文献传递
分段进水A/O工艺外碳源投加控制策略的比较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采用连续流分段进水A/O中试试验系统处理低COD/N生活污水,为获得高品质出水,投加外碳源(乙醇)强化反硝化效果.为合理、有效控制外碳源投量,针对不同控制参数(ORP和在线硝酸盐氮)及外碳源投加位置(D3和D4),提出5个外碳源投加控制策略,并从基建投资、处理效果、运行费用及维护等方面对控制策略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控制策略Ⅰ和Ⅱ只选取D4为碳源投加控制点,控制结构最为简单,传感器数量最少,造价低,但由于缺氧停留时间过短,在高负荷、低COD/N时,控制参数无法达到预先设定值,而使得碳源投加持续过量,缺氧区D4平均COD浓度高达192.8 mg/L和158.9 mg/L,平均出水TN浓度高达17.42 mg/L和19.04 mg/L,碳源消耗量分别为92 mL/(m3.d)和84 mL/(m3.d).而控制策略Ⅲ~Ⅴ,同时在D3和D4投加外碳源,并采用不同的控制参数.结果表明,3个控制策略能充分利用D3和D4反硝化容量,较好地抵抗冲击负荷,保持出水TN浓度稳定,平均为7.30、8.2和7.49 mg/L,碳源消耗量分别为29、45和27 mL/(m3.d).最后,从传感器数量、运行效果稳定性及运行费用等方面对5个控制策略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控制策略Ⅲ具有良好的动态品质,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出水效果较好,碳源投加量较低且在线仪器的投资较省,是较为优化的外碳源投加控制策略.
王伟王淑莹孙亚男彭永臻
关键词:分段进水A/O低C/N控制策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