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亚男

作品数:6 被引量:8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演替
  • 2篇养分
  • 2篇土壤
  • 2篇土壤酶
  • 2篇土壤酶活
  • 2篇土壤酶活性
  • 2篇强光
  • 2篇强光胁迫
  • 2篇小麦
  • 2篇胁迫
  • 2篇酶活性
  • 2篇光化学效率
  • 2篇光胁迫
  • 2篇放牧
  • 2篇高寒草地
  • 2篇高寒草甸
  • 2篇草地
  • 2篇草甸
  • 2篇春小麦
  • 1篇演替阶段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山大学

作者

  • 6篇孙亚男
  • 4篇林丽
  • 4篇杜岩功
  • 4篇曹广民
  • 4篇李以康
  • 4篇李茜
  • 3篇郭小伟
  • 2篇张法伟
  • 2篇陈文杰
  • 2篇师瑞
  • 2篇张怀刚
  • 2篇刘淑丽
  • 2篇师生波
  • 2篇李妙
  • 2篇欧阳经政
  • 1篇柯浔
  • 1篇杨永胜

传媒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草业学报
  • 1篇草地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不同牧压梯度下高寒草甸演替及植物物种多样性分异特征被引量:10
2015年
通过对不同牧压梯度导致的4个相邻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调查,探讨了放牧驱动下高寒草甸演替及植物物种多样性分异特征,以期为高寒草甸合理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矮嵩草时期与小嵩草草毡表层开裂期的多样性指数D差异不显著,其他3个阶段间差异显著(P<0.05);多样性指数H除禾草矮嵩草时期与小嵩草草毡表层开裂期,矮嵩草时期与小嵩草草毡表层加厚期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均差异显著(P<0.05);均匀度指数除矮嵩草时期与小嵩草草毡表层加厚期差异不显著,其他3个时期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放牧明显改变了高寒草甸的主要建群种和优势种,伴随牧压强度增大,植物群落发生更替,莎草科重要值增大,禾本科重要值减小,草甸植物群落由禾草矮嵩草时期向矮嵩草时期、小嵩草草毡表层加厚期、小嵩草草毡表层开裂期演替。
欧阳经政李以康林丽杜岩功张法伟李茜郭小伟刘淑丽孙亚男柯洵曹广民
关键词:高寒草甸演替物种多样性
家庭制式高寒草地功能提升技术
曹广民林丽李以康张法伟杜岩功郭小伟李茜周同勇柯浔刘淑丽孙亚男欧阳经政
该成果主要来源于青海省科学技术厅科技促进新农村计划项目(2013-N-540),项目名称"家庭式高寒草地功能提升技术",项目依托单位为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执行期限为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成果将依托...
关键词:
关键词:高寒草地合理放牧
青海香日德农业区春小麦旗叶PSⅡ光化学效率及对强太阳光的适应被引量:1
2014年
以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培育的4个高原春小麦品种为材料,结合光合色素含量、叶面积等光形态参数的测定,采用调制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研究了青海香日德农业区春小麦抽穗期旗叶远轴向光面和近轴背光面的PSⅡ光化学量子效率及对强太阳光的适应性.结果表明:高原314、高原363和高原584的旗叶多呈直立转披型,高原913因叶面积小而宽其旗叶多倾向直立型;4个品种春小麦的光合色素有较大差异,且与充分暗适应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呈正相关;全晴天中午时分旗叶远轴向光面光合作用的光抑制现象较严重,但下午随太阳光强的降低,准确20 min暗适应的Fv/Fm恢复很快,其PSⅡ反应中心属可逆失活;旗叶向光和背光部位间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PSⅡ有效光化学效率(Fv'/Fm')的差异均达极显著,但两者的相对变化趋势截然相反,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呈一致的变化趋势;尽管旗叶近轴背光面的ΦPSⅡ和qP均较低,但Fv'/Fm'明显较高,说明其潜在的PSⅡ激发能捕获效率仍较大.研究证明光合机构的光化学和非光化学猝灭过程可有效耗散强光下累积的过量激发能,高原春小麦品种对青藏高原的强太阳光辐射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师生波陈文杰师瑞李妙张怀刚孙亚男
关键词:强光胁迫春小麦
青藏高原春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光抑制及PSII反应中心光化学效率的恢复分析被引量:27
2014年
在青海省都兰县香日德镇东盛村,以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培育的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为材料,主要采用调制叶绿素荧光分析手段,研究了抽穗期旗叶光合作用的光抑制现象,并分析了非光化学猝灭组分的光诱导和非光诱导耗散的量子产量变化。结果表明,高原春小麦各品种间旗叶光合色素含量和比叶重存在差异;全晴天3个典型时段准确暗适应20 min后的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的比较分析证实,高原春小麦存在着光合作用的光抑制现象,Fv/Fm的降低是由于PSII反应中心的可逆失活;稳态作用光下PSII有效光化学效率(Fv′/Fm′)易受持续强光胁迫的影响,而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在各春小麦品种间的差异略为明显;上下午间4个春小麦品种的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呈较一致的变化趋势,显然qP和NPQ既属品种的内禀特性,又与强太阳光胁迫的累积密切相关;非光化学猝灭组分中光诱导的PSII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ΦNPQ)所占比例较大,下午时分ΦNPQ的上调反映了高原春小麦对青藏高原持续强光胁迫的驯化适应。
师生波张怀刚师瑞李妙陈文杰孙亚男
关键词:强光胁迫光抑制PSII光化学效率青藏高原春小麦
放牧高寒嵩草草地不同演替阶段土壤酶活性及养分演变特征被引量:22
2019年
以高寒草地演替序列禾草-矮嵩草群落、矮嵩草群落、加厚期小嵩草群落、开裂期小嵩草群落和杂类草-黑土型次生裸地为对象,研究多稳态放牧高寒草地土壤酶活性演变及其与养分的关联性.结果表明:随退化演替推进,植被盖度和地上生物量依次降低,而地下生物量在加厚期和开裂期小嵩草群落达到高峰.土壤蔗糖酶、脲酶、纤维素酶、碱性磷酸酶和芳基硫酸酯酶活性在土壤表层(0~10 cm)高于亚表层(10~20 cm),而几丁质酶相反;纤维素酶、碱性磷酸酶和芳基硫酸酯酶在禾草-矮嵩草群落最高,杂类草-黑土型次生裸地最低,加厚期小嵩草群落略有升高;几丁质酶在中间3个阶段均显示较高活性;脲酶和蔗糖酶在后期杂类草-黑土型次生裸地阶段明显升高.土壤水分、铵态氮、碱解氮、全氮、全碳和有机碳随退化演替依次递减,但硝态氮和速效磷在后期两阶段回升.除几丁质酶外,其他酶均与速效磷、铵态氮、碱解氮、全碳和有机碳呈正相关,与pH呈负相关;纤维素酶、碱性磷酸酶和芳基硫酸酯酶还与土壤水分和全氮呈正相关;影响土壤酶活性的主控因子为速效磷和铵态氮.高寒草地土壤酶受放牧退化演替影响呈现不同演变趋势,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存在相互协同作用,但重度退化的极端环境也可能会激发与氮、碳养分转化相关的土壤酶活性.
李茜孙亚男林丽李以康杜岩功郭小伟杨永胜曹广民
关键词:高寒草地植被演替酶活性土壤养分
氮、磷养分添加对高寒草甸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1
2016年
本试验以典型的青藏高原高寒矮嵩草草甸(Kobrsia humilis meadow)为研究平台,以表征土壤碳、氮、磷、硫养分循环的6种土壤酶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酶以及土壤速效养分在4年氮、磷养分添加的累积效应下的变化规律,分析和评价氮、磷养分添加对土壤养分循环方面的影响.试验结果为:氮、磷养分添加改变了土壤中速效养分的含量;氮添加与0~10cm 土层中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有正效应,磷添加抑制了0~10cm 土层中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氮、磷养分添加均抑制了0~10cm 土层中的脲酶活性;氮添加抑制了2个土层中的纤维素酶活性;芳基硫酸酯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性;10~20cm 土层中的几丁质酶活性在氮、磷养分添加处理下均增强,其中磷添加对几丁质酶活性的增幅最显著.结果表明:外源添加的氮在调控磷的矿化方面有促进作用,磷的添加对氮素的释放也有一定的作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受磷限制的程度可能更大.
孙亚男李茜李以康林丽杜岩功曹广民
关键词:土壤酶活性速效磷碱解氮养分循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