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光丽

作品数:16 被引量:42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黄斑
  • 8篇视网膜
  • 8篇网膜
  • 7篇裂孔
  • 7篇黄斑裂孔
  • 7篇玻璃体
  • 6篇手术
  • 6篇切除
  • 5篇特发性
  • 5篇特发性黄斑裂...
  • 4篇手术前
  • 4篇手术前后
  • 4篇术前
  • 4篇术前后
  • 4篇切除术
  • 4篇玻璃体切除
  • 3篇视网膜脱离
  • 3篇水肿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机构

  • 12篇南京医科大学
  • 5篇中山大学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作者

  • 16篇孙光丽
  • 6篇姚进
  • 4篇吕林
  • 4篇刘文斌
  • 4篇唐于荣
  • 4篇黄时洲
  • 3篇徐向忠
  • 3篇江福钿
  • 3篇沈烨宇
  • 3篇沈轶
  • 2篇吴德正
  • 1篇张苏
  • 1篇江顺华
  • 1篇万丽
  • 1篇俞秋丽
  • 1篇潘红飚
  • 1篇赵玥
  • 1篇柯根杰
  • 1篇吴德正
  • 1篇姜静

传媒

  • 3篇实用防盲技术
  • 2篇中国眼底病论...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国际眼科纵览
  • 1篇中国肿瘤外科...
  • 1篇中国眼底病论...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手术前后中心视野的改变
2008年
目的分析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手术前后的中心视野改变情况。方法对2005~2006年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接受玻璃体手术联合0.25% ICG辅助内界膜剥离治疗的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共19例(19只眼),用Octopusl01全自动视野计M2程序观察手术前及手术后2个月、6个月、1年时患者中心10度视野平均缺损(MD)及中心4度平均敏感度(MS)的改变情况。结果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后共有16例裂孔闭合(84.21%)。经多元方差分析16例裂孔闭合的病人手术前及术后2月、6月、1年10度中心视野MD及4度中心视野MS四次测量结果之间的改变情况,趋势图显示术后2个月视野较术前差,随时间延长逐渐有所恢复。结论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术后2个月时中心视野较术前变差,随时间延长逐渐接近术前水平。
孙光丽黄时洲黄时洲江福钿吕林
关键词: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
玻璃体腔注射C_3F_8联合玻璃体手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疗效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注射C_3F_8联合23 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确诊的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29例(29眼)纳入研究。患者入院后先行玻璃体腔内注射0.8 m L C_3F_8,3 d后行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除及硅油填充术。观察玻璃体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变化情况,以及手术后视网膜复位率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玻璃体腔注射C_3F_8后29眼眼压均得到不同程度回升,眼前节炎症减轻,注气后3 d内共有23眼脉络膜复位。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后,视网膜复位25眼,占86.2%,3眼通过二次手术达到视网膜复位。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平均Log MAR视力为2.14±0.39、1.58±0.57、1.23±0.59,与手术前视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C_3F_8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
孙光丽姚进徐向忠沈轶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玻璃体腔注射玻璃体切除术
玻璃体腔康柏西普注射联合微脉冲激光治疗脉络膜骨瘤继发非脉络膜新生血管性视网膜下积液的应用
2022年
目的观察分析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577 nm微脉冲激光(SML)治疗脉络膜骨瘤伴非脉络膜新生血管性视网膜下积液(SRF)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2017年至2021年间就诊的8例脉络膜骨瘤患者行临床及影像学评估,治疗方案采用眼内康柏西普注射后行黄斑区微脉冲激光光凝。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中心视网膜厚度(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CMT)的变化情况。结果3眼接受3次康柏西普注射,3眼接受2次康柏西普注射,2眼接受1次抗VEGF注射;4眼接受4次SML治疗,2眼接受3次、1眼接受2次以及1眼接受1次SML治疗。至末次随访时,7眼SRF完全吸收,1眼伴后极部囊样视网膜变性(PCRD)者残存SRF。治疗前BCVA(LogMAR)中位数为0.9(Q1~Q3,0.5~2.0),CMT中位数为393.50μm(Q1~Q3,314~460μm)。治疗后12mo BCVA中位数为0.4(Q1~Q3,0.2~1.0),CMT为208.00μm(Q1~Q3,189~231μm)。治疗前后BCVA及CMT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柏西普眼内注射联合微脉冲激光可促进脉络膜骨瘤患者视网膜下积液的吸收,可提高患者视力,改善视功能。
孙光丽赵玥杨婷婷姚进
关键词:脉络膜骨瘤
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前后矫正视力及多焦视网膜电图比较
2009年
目的 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玻璃体切割手术(PPV)联合吲哚青绿(ICG)辅助内界膜剥除治疗前后的矫正视力及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的改变。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接受PPV联合0.25% ICG辅助内界膜剥除治疗的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19例19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眼手术前裂孔情况和手术后2个月裂孔闭合情况均以OCT检查为依据。采用VERIS Science 4.9视觉诱发反应图像系统观察手术前及手术后2、6、12个月患者mfERG6个环形视网膜区域mfERG的P1波振幅密度,同时分析比较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的改变情况。结果 手术后2个月,OCT检查显示16例16只眼黄斑裂孔闭合,占84.21%;3例3只眼黄斑裂孔未闭合,占15.79%。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手术前提高,其中以手术后2个月提高幅度最大(F=6.389,P=0.045)。手术后2、6、12个月mfERG各环P1波振幅较手术前均明显降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140,P〈0.05)。结论 IMH患者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手术后P1波振幅较手术前降低。
孙光丽黄时洲吕林江福钿吴德正
577nm微脉冲激光联合康柏西普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577nm微脉冲激光(SML)光凝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玻璃体切除术后发生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1/2021-06就诊于我院经玻璃体切除治疗的PDR患者,术后发生DME患者29例30眼。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单纯注射组患者14例14眼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治疗组患者15例16眼行黄斑区577nm微脉冲激光光凝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12mo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的变化,以及治疗前、治疗12mo多焦视网膜电流图(mfERG)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6、12mo BCVA(LogMAR)均较术前改善,CMT均较术前下降(均P<0.001)。单纯注射组治疗前及治疗6、12mo BCVA(LogMAR)、CMT与联合治疗组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治疗12mo单纯注射组较联合治疗组振幅略低(23.02±3.13 vs 26.50±3.33μV/deg2),潜伏期延长(38.75±1.62 vs 34.21±3.06ms)(均P≤0.001)。随访12mo,单纯注射组注射康柏西普8.14±1.46次,联合治疗组5.05±1.51次(P<0.05)。结论:577nm微脉冲激光光凝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可有效缓解玻璃体切除术后DME患者的黄斑水肿、提高BCVA,并能改善黄斑区视功能,有效减少康柏西普注射次数。
孙光丽张苏覃雪刘写写姚进
关键词:黄斑水肿玻璃体切除
玻璃体腔内曲安奈德注射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
孙光丽唐于荣刘文斌
手术干预对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视功能的影响
黄斑裂孔是指黄斑中心凹区的全层视网膜组织的缺损,根据引起裂孔的原因可以将黄斑裂孔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两类。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hole,IMH)是指没有明显相关的原发病变而自行发生的黄斑裂孔...
孙光丽
关键词:黄斑裂孔视网膜视功能特发性黄斑裂孔
文献传递
微创小梁切除术联合微创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探讨微创小梁切除术联合微创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2007年12月至2009年1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6例16眼,手术方法为先通过两个0.7毫米的透明角膜穿刺口完成微创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再于上方结膜切口下切除2m中层角巩膜条带,周边虹膜切除及前房成形后球结膜连续缝合。观察记录手术前后眼压、前房、视力变化及滤过泡情况。随访时间6-12个月,术眼手术后眼压均低于21mmHg,滤过泡形成良好,虹膜新生血管大多消褪,全部眼球得以保留,其中11例视力保持不变,5例不同程度提高。微创小梁切除术联合微创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方法mm×2.5m。
刘文斌柯根杰潘红飚江顺华沈烨宇俞秋丽万丽唐于荣孙光丽
关键词: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
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观察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接受23G微创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及硅油填充手术治疗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患者21例22眼纳入研究,其中10眼联合白内障手术。术眼的主要观察指标包括Log MAR视力、眼压、OCT、视网膜复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接受23G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一次手术视网膜复位者20眼占90.91%;一次手术后黄斑裂孔闭合者7眼占31.82%;术眼Log MAR视力由术前的1.95±0.44增加到术后的1.57±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短期低眼压者5眼占22.73%;随访中发生高眼压者8眼占36.36%;并发黄斑前膜1眼占4.55%;并发晶体混浊6眼占27.27%。结论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行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视网膜复位率较高,但黄斑裂孔闭合率相对较低,无严重并发症,手术安全有效。
孙光丽徐向忠沈轶姚进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黄斑裂孔
内界膜翻转填塞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初步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观察内界膜翻转填塞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初步疗效。方法接受23G微创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患者37例(38只眼)纳入研究。其中,成功施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及内界膜翻转填塞16只眼(内界膜填塞组),其余21例(22只眼)行常规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内界膜剥除组)。两组患者均行硅油填充。手术后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眼黄斑裂孔闭合率、最佳矫正视力(Log MAR视力)、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内界膜剥除组,术后3个月视网膜复位者20只眼占90.91%,黄斑裂孔闭合者7只眼占31.82%。内界膜填塞组,术后3个月视网膜复位者16只眼占100%,黄斑裂孔闭合者16只眼占100%;内界膜剥除组术眼Log MAR视力由术前的1.95±0.44增加到术后的1.57±0.46,内界膜填塞组由术前的1.98±0.39增加到术后的1.48±0.33。两组术后视网膜复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6,P<0.05)。两组裂孔闭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P<0.05)。内界膜剥除组及内界膜填塞组手术后Log MAR视力均较手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4.43,P<0.05)。两组手术后Log MAR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P>0.05)。结论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行内界膜反转填塞手术较单纯内界膜剥除,黄斑裂孔闭合率及视网膜复位率均高,但术后两组视力恢复无明显差异。
孙光丽徐向忠沈轶姚进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黄斑裂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