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娟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低频电
  • 1篇低频电刺激
  • 1篇低频电刺激治...
  • 1篇电刺激
  • 1篇电刺激治疗
  • 1篇动力学观察
  • 1篇短波疗法
  • 1篇血管
  • 1篇血液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间盘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治疗腰椎间盘...
  • 1篇治疗腰椎间盘...
  • 1篇疼痛
  • 1篇突出症
  • 1篇盘移位
  • 1篇偏振
  • 1篇偏振红外光

机构

  • 3篇煤炭科学研究...
  • 1篇北京煤炭总医...

作者

  • 4篇孙娟
  • 2篇王晓信
  • 2篇刘剑
  • 2篇周玉梅
  • 1篇曹慧英
  • 1篇陈晔
  • 1篇曹惠英
  • 1篇王莉鹃

传媒

  • 1篇现代康复
  • 1篇中国疗养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物理...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199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偏振红外光治疗急慢性疼痛100例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采用量化指标观察分析偏振红外光治疗急慢性疼痛的效果。方法使用波长为0.7~1.6μm的偏振红外光照射患者特定组织或痛点,选择不同频率、强度、时间进行治疗。结果VAS评分:P值<0.05,治疗总有效率为92%。结论偏振红外光治疗各种急慢性疼痛疗效肯定,并可缓解因疼痛对患者睡眠、日常生活、与人交往和生活兴趣的影响,提高生活质量。
刘剑曹慧英王晓信孙娟
关键词:偏振红外光疼痛
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康复治疗与评价被引量:3
1999年
目的:观察PT、OT技术对脑血管意外后遗症(CVA)功能恢复影响。方法:疗程前、中、后运用上田敏法及相关机能障碍评定方法对30 例CVA病人进行了三期评价。结果: 统计表明, 治疗后残疾障碍改善率平均达91.2% 。结论:PT、OT技术是治疗CVA恢复期病人行之有效的方法。
孙娟周玉梅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康复
低频电刺激治疗VBI血液动力学观察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低频电刺激疗法治疗VBI血液动力学变化和疗效。方法:采用低频电刺激疗法作用于脑血循环敏感区域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治疗前后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TCD)观察V-BA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统计显示:治疗后VBI患者的V-BA系统平均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快,且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变采用视觉模拟尺评分法﹙VAS﹚对症状程度、生活质量进行评价P值<0.05,结论:用低频电刺激疗法治疗VBI有显著的疗效。
孙娟王莉鹃刘剑陈晔曹惠英
关键词:低频电刺激VBITCD
物理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对比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不同物理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旨在非手术治疗手段中为患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方法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患者653例,根据椎间盘突出病理改变的临床特点,采用不同种类的物理疗法,随机组成单项两组和综合两组进行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后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综合组与单项组各组总有效率均在95%以上,无明显差异。但临床痊愈率中综合各组的70.4%、63.%明显高于单项各组的28.7%、27.1%和36.6%(P<0.01),综合组与单项组两组的各组内之间的效果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物理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行之有效的,综合组的疗效最为明显,临床痊愈率明显高于单项组,表明两种物理方法联合使用时,双重物理因子的特性同时发挥作用,使疗效明显提高。
孙娟周玉梅王晓信
关键词:椎间盘移位短波疗法骨牵引复位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