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宇男

作品数:11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3篇诗僧
  • 3篇佛禅
  • 2篇人类学
  • 2篇审美人类学
  • 2篇诗经
  • 2篇女性
  • 2篇女性美
  • 2篇禅宗
  • 2篇明清
  • 2篇明清之际
  • 2篇黄州时期
  • 2篇《诗经》
  • 1篇担当
  • 1篇道德
  • 1篇道德观
  • 1篇道德观念
  • 1篇道观
  • 1篇杜甫
  • 1篇演义
  • 1篇艺术

机构

  • 7篇三峡大学
  • 3篇吉林大学
  • 1篇大连大学
  • 1篇西林钢铁集团...

作者

  • 11篇孙宇男
  • 1篇张景明

传媒

  • 2篇通化师范学院...
  • 1篇中国宗教
  • 1篇牡丹江师范学...
  • 1篇学术交流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三峡论坛
  • 1篇艺术学界
  • 1篇地域文化研究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苏轼在黄州时期的禅因佛缘
2018年
苏轼"有意参禅","无心证佛","力图费力将诗心回归自然";苏轼的黄州禅是与儒、道交织着的禅;是"醉中虽可乐,犹是生灭境,云何得此身,不醉亦不醒"的禅;是"士大夫禅"。
孙宇男
关键词:佛禅
含禅意的咏月诗与传统的咏月诗之比较
2015年
由于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倡导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因此,自从禅由达摩传入中国以来,它就成为皇家、士大夫推崇的宗门,在文人学者中影响颇深。文学作品,尤其是诗词,特别是咏月诗,有些蕴含了禅意。这类咏月诗与传统咏月诗相比较明显地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表现了宁静、空阔、纤尘不染的意境;2、用月象征自在圆满、光明纯净之禅心;3、表达的情感是超脱现实,无喜无悲、无苦无乐。
孙宇男
关键词:禅宗咏月诗
启夕秀于未振--用人类学审视《诗经》女性美
“谢朝华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告诉研究、钻研学术时,在方法上,不落窠臼,述而作;在这里,启示用审美人类学新视角,用历史文献分析方法,解读《诗经》女性美,由形美到神美;由女性形神兼美的圆融之美到成熟思想之美;由现实的美到...
孙宇男
关键词:古代诗歌《诗经》女性美审美人类学
人类学视域下《诗经》的女性美被引量:2
2018年
陆机的《文赋》中说"谢朝华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启示我们审美应不落窠臼。审美人类学的文献研究方法,为我们重新解读《诗经》女性美提供了崭新的思路:由形美到神美;由形神兼具的圆融之美到思想成熟的美;由现实的美到幻梦的美。其情状不一的女性美,《诗经》分别用硕女、佼人;淑女、静女;游女、伊人等加以描绘概括,进而揭示周代女性的不同丰姿和命运。
孙宇男
关键词:女性美《诗经》审美人类学
论明末清初诗僧担当的艺术观被引量:1
2018年
明清鼎革,把担当骨子里的文学与宗教缘分激发出来。本文以担当的艺术观为出发点,阐述其诗风一改前期的'温柔醇厚',而为后期的'诗中有禅',诗禅相通的亲密关系;他在书画方面造诣颇深,一生'逍遥游'于诗书画天地之间。作为遗民,对旧朝的眷恋,只能诉诸翰墨;对新朝的敏感,入佛门,以表面上看远离政治的隐蔽身份来抒发心志;把'一身何散淡,两眼遍疮痍'的痛与'僧窗夏亦秋''无雪也生寒'的心倾吐在诗书画之中;担当对于它们的轻描淡写所表现出来的空灵,更有'韵外之致'。
孙宇男
关键词:担当诗书画艺术观
苏轼在黄州时期的禅宗思想
2019年
苏轼在黄州时期的诗作、散文、词作及其中的诸多意象,都受到禅宗意识的强烈影响,这与其在黄州时期热衷于参禅是分不开的。通过色界即现象界禅修的方式,溯其源头,佛教经典中譬如《密宗》《维摩诘经》,为士大夫既迷恋尘世,又得到灵魂救赎提供依据,借此说明苏轼通过动态和静态世界的纵念法参禅,参得方便禅,悟佛禅机理达到游刃有余的程度。
孙宇男
关键词:妓女石头禅宗
唐宋诗之禅变——以咏雪诗为例
2016年
物换星移,千百春秋,儒释道三家与中国诗歌有不解的情缘。儒家以"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为主导思想,积极入世的态度使山水田园诗歌打上政治的烙印,正如王应麟所说:"儒者语言,一字不可入法"。道家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理性认识,刘勰认为:"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相对儒道而言,佛禅则是一种自然的圆融。从佛禅角度,从佛禅与唐宋咏雪诗语言、诗风、乃至诗心的回归三方面入手,选取"证时符水月"的王维为代表,诗与自然浑成一体,再到苏轼,极力回归自然的咏雪之作,进而探究唐宋诗的禅变。
孙宇男
关键词:佛禅咏雪诗诗风
明清之际诗僧研究
一般认为佛教文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上指佛教的一切文献,此有过泛之嫌;狭义上指带有文学色彩之佛教典籍。关于诗僧的研究,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作家与佛禅关系研究、文本研究。 论及诗僧,我们要区别僧诗与偈颂。偈颂主要是以...
孙宇男
关键词:诗僧儒释佛禅
文献传递
《三国演义》以曹国为僭国之原因——从曹刘性格对比出发被引量:1
2004年
《三国演义》表现了“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这种倾向不仅反映了不同历史条件下的封建正统观念,而且也反映了古代人民对于政治和政治家的选择。
孙宇男
关键词:《三国演义》道德观念政治品质
明清之际诗僧函可对杜甫的接受与新变
2014年
明末清初岭南诗僧再次掀起学杜诗之风,函可作为岭南诗派的一员,主张以杜甫为师。函可与杜甫在生活背景、经历、诗歌主体风格等方面相似,因而函可对杜甫诗歌的理解更为深入,二人融会贯通儒家的性善学于佛家的心性学思想之中,对下层人民充满同情,但函可与杜甫似中有异,函可学杜诗而不囿于杜。
孙宇男张景明
关键词:杜甫沉郁顿挫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