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凯

作品数:18 被引量:87H指数:6
供职机构: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肿瘤
  • 3篇健康
  • 3篇发病
  • 3篇发病率
  • 2篇血压
  • 2篇影响因素
  • 2篇死亡率
  • 2篇肿瘤登记
  • 2篇健康期望寿命
  • 2篇高血压
  • 2篇恶性
  • 2篇恶性肿瘤
  • 2篇儿童
  • 2篇病毒
  • 2篇成人
  • 1篇性别
  • 1篇性别因素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减少
  • 1篇血小板减少综...

机构

  • 17篇杭州市疾病预...
  • 3篇北京大学
  • 1篇浙江省肿瘤医...
  • 1篇杭州市西湖区...
  • 1篇富阳市疾病预...

作者

  • 17篇宋凯
  • 10篇李莉
  • 10篇刘庆敏
  • 5篇任艳军
  • 3篇陈仁华
  • 3篇孙昼
  • 3篇裘欣
  • 3篇杨雅平
  • 2篇任晓宾
  • 2篇方顺源
  • 2篇曹卫华
  • 2篇曹承建
  • 2篇吕筠
  • 1篇何勇
  • 1篇金铨
  • 1篇杨旭辉
  • 1篇金达丰
  • 1篇孙军
  • 1篇张丛笑
  • 1篇金慧

传媒

  • 2篇疾病监测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2篇浙江预防医学
  • 2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肿瘤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预防医学

年份

  • 4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1
  • 1篇2010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杭州市成人居民健康期望寿命的测算被引量:23
2010年
目的了解杭州市居民的健康状况及分布情况。方法采用沙利文法,利用杭州市社区居民自报健康调查的数据和HOPIT模型计算得到杭州市各年龄组的伤残测度,并结合简略寿命表,测算杭州市居民的健康期望寿命(HALE)。结果杭州市20~岁成年人的HALE为52.53年,而60~岁成年人HALE为6.29年。总体上,杭州市居民HALE值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女性高于男性,市区高于郊县。以郊县女性老年人群HALE最低。结论杭州市居民HALE存在明显的年龄、性别和城乡差异。
杨雅平刘庆敏任艳军李莉宋凯吕筠曹卫华
关键词:健康期望寿命
基于数据分析的流感风险分析控制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数据分析的流感风险分析控制系统及方法,属于数据分析领域,本发明获取流感的特性数据和感染人群的实时所处位置的人员聚集程度数据代入流感传染异常分析模型中进行流感传染异常分析,获取未来环境变化数据导入环境传染异...
王婧霍亮亮金铨陶焱炀宋凯
2020-2022年浙江省杭州市学校诺如病毒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浙江省杭州市学校诺如病毒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0—2022年浙江省杭州市通过收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学校诺如病毒暴发疫情调查数据,对暴发疫情的三间分布、传播途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测结果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20—2022年浙江省杭州市共报告238起学校诺如病毒暴发疫情,涉及225所学校,发病总人数为3859例,平均罹患率为2.14%(3859/180506),疫情持续时间中位数2 d。疫情主要发生在小学(45.38%)和托幼机构(44.58%),发生规模以10~19例居多(50.42%),其次为3~9例(28.15%)。疫情在秋冬季高发,流行曲线呈现单峰分布。传播途径主要为人传人接触传播(93.70%),临床表现为呕吐(88.83%)、恶心(63.13%)、腹部不适(46.67%)。诺如病毒GⅠ型、GⅡ型及GⅠ型、GⅡ型混合感染疫情中,样本阳性率分别为62.30%(114/183)、66.32%(1229/1853)及67.78%(61/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2,P>0.05)。结论诺如病毒感染极易在小学及托幼机构发生暴发疫情,需提高监测敏感性,早期报告疫情,从而早期控制疫情。
孙昼宋凯任晓宾
关键词:诺如病毒暴发疫情
杭州市成人超重与肥胖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描述成人超重与肥胖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杭州市12个县(市、区)15~69岁常住户口居民3 012人进行问卷调查,并测量身高和体重等指标。结果杭州市成人超重率为29.53%,标化率24.77%;男性超重率高于女性(P〈0.05);女性、城市和农村地区超重率均随年龄增加呈增长趋势(P〈0.05);除30岁~组外,20岁~组到50岁~组超重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P〈0.05);15岁~、20岁~和25岁组超重率城市高于农村(P〈0.05)。总肥胖率为4.78%,标化率3.90%;女性肥胖率随年龄增加呈增长趋势(P〈0.05),肥胖率仅在35岁~组男性高于女性(P〈0.05)。男、女性超重率分别在40~〈55岁和50~〈65岁出现峰值。结论杭州市成人超重率较高,特别是40~50岁男性和50~65岁女性的超重情况应引起重视。
马先富刘庆敏裘欣宋凯李莉
关键词:成人超重肥胖流行病学
利用益生菌改善肠道菌群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营养保健品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利用益生菌改善肠道菌群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水苏糖20~30份,低聚半乳糖5~25份,壳寡糖10~20份,β‑葡聚糖0.8~1.6份,全麦类食物10~2...
赵刚吴彦滕卫林王兵孙昼考庆君金慧宋姝娟宋凯杨旭辉朱一
2000-2009年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肝癌发病和死亡情况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肝癌因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已经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在世界恶性肿瘤发病率排名中位居第5位,死亡率位居第3位.全世界每年新发肝癌病例约62万例,我国占55%,根据全国三次死因回顾性调查数据显示,我国20世纪70年代、90年代及21世纪初的肝癌死亡率分别为10.75/10万,20.37/10万和26.26/10万.为了解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肝癌发病与死亡的流行特征,现将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2000-2009年肝癌流行情况描述如下.
李莉宋凯杜灵彬李辉章汪祥辉
关键词:高发病率肿瘤登记肝癌高死亡率
杭州市2014-2023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特征及感染来源分析
2024年
目的对杭州市2014-2023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人群、地区和时间分布特征及感染来源进行分析,为SFTS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获取2014-2023年杭州市SFTS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SFTS病例的分布特征及感染来源。使用ArcGIS 10.2软件进行空间地图绘制;利用R 4.3.0软件进行Mann-Kendall Z趋势检验。结果2014-2023年杭州市累计报告SFTS病例90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08/10万;死亡14例,平均病死率为15.56%(14/90);杭州市SFTS历年发病率整体呈整体上升趋势(Z=1.789,P=0.037),2023年SFTS发病率快速升高;男性46例,女性44例,男女性别比为1∶0.96;高发人群为≥45岁中老年人,占92.45%(86/90);职业以农民为主,占81.11%(73/90)。病例发病季节从早期多在夏季发病,逐年扩增到全年均有发病,以春、夏、秋3季居多。2014-2023年杭州市报告SFTS病例的地区从1个(淳安县)逐年扩增至8个县(市、区),发病数最多的为淳安县(50例),其次为临安区(26例),其余县(市、区)发病数均<5例。感染来源分析显示,5例为接触SFTS死亡病例而感染;其余病例中发病前2周有明确蜱虫叮咬史者18例,占21.18%(18/85);否认有蜱虫叮咬史者37例,占43.53%(37/85);不详者30例,占35.29%(30/85)。结论SFTS在杭州市的发病呈上升趋势,发病区域明显扩大,感染来源包括蜱虫叮咬与接触感染病例,防控工作应做好病例监测、疫情处置及蜱虫综合防治等。
朱雷陶明勇王哲黄仁杰宋凯任晓宾孙昼
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杭州市居民健康期望寿命水平及影响因素和对策研究
任艳军刘庆敏宋凯曹承建李莉裘欣陈仁华
通过人群调查,采用WHO推荐的健康情景问题和HOPIT模型的方法,综合运用调查对象关于活动能力、情感、疼痛、认知、自理能力和人际关系等6个方面健康维度的自报数据以及其对预设假想人物健康情景的评价资料,对其自报健康资料进行...
关键词:
关键词:死因监测
第24页/杭州市2007~2009年社区人群高血压流行特征分析(摘要)
2011年
目的:了解杭州市居民现阶段高血压流行状况,为制定心血管病防治的相关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以社区为基础的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方法,
方顺源刘庆敏宋凯
关键词:高血压抽样调查方法社区为基础
某区中小学生抑郁症状调查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 了解杭州市西湖区中小学生抑郁症状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防治中小学生抑郁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1年9—11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西湖区2所小学、2所初中、2所普通高中和1所职业高中的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信息、饮食、运动、睡眠和校园欺凌情况,采用中文版流调中心抑郁量表评估抑郁症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小学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1 518人,其中男生805人,占53.03%;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学生分别占34.12%、23.91%、30.50%和11.46%。检出有抑郁症状学生590例,检出率为38.87%;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36.10%、42.42%、42.33%和30.4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生(OR=1.601,95%CI:1.289~1.989)、学校类型(初中,OR=1.299,95%CI:0.974~1.734;普通高中,OR=1.351,95%CI:1.025~1.780;职业高中,OR=0.862,95%CI:0.585~1.272)、新鲜蔬菜摄入频率(<1次/d,OR=0.454,95%CI:0.304~0.679;≥1次/d,OR=0.359,95%CI:0.235~0.548)、上网时长(0.5~1 h/d,OR=1.447,95%CI:1.044~2.006;≥1 h/d,OR=1.456,95%CI:1.072~1.978)、睡眠充足(OR=0.525,95%CI:0.371~0.744)、受到校园欺凌(OR=1.992,95%CI:1.491~2.661)与中小学生抑郁症状有统计学关联。结论 西湖区中小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性别、学校类型、饮食行为、睡眠时间和校园欺凌经历是影响因素。
张丛笑郑琳沈利明黄闽燕陈晖牛星凯宋凯
关键词:抑郁症状影响因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