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屈明

作品数:8 被引量:461H指数:6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土壤
  • 3篇人工林
  • 2篇土壤肥力
  • 2篇土壤物理
  • 2篇土壤物理性质
  • 2篇肥力
  • 1篇凋落
  • 1篇凋落物
  • 1篇演替
  • 1篇养分
  • 1篇养水
  • 1篇植物
  • 1篇植物抗寒
  • 1篇植物抗寒性
  • 1篇杉木
  • 1篇杉木林
  • 1篇生理
  • 1篇生态系统
  • 1篇水源涵养
  • 1篇水源涵养功能

机构

  • 8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8篇屈明
  • 7篇薛立
  • 5篇徐燕
  • 3篇吴敏
  • 3篇李燕
  • 2篇何跃君
  • 1篇任向荣
  • 1篇晏姝
  • 1篇向文静
  • 1篇曹鹤
  • 1篇王相娥
  • 1篇梁丽丽

传媒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土壤学报
  • 1篇生态科学
  • 1篇第七届全国森...

年份

  • 2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华南典型人工林凋落物的持水特性被引量:162
2005年
对于华南地区的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林、马尾松(Pinusmassoniana)林、湿地松(Pinuselliottii)林、马占相思(Acaciamangium)林和尾叶桉(Eucalyptusurophylla)林的凋落物的储量、持水量、持水率和吸水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林的凋落物的干重(6 .5×10 3 kg·hm-2 )最大,其次是马尾松林和马占相思林(5 .5×10 3 kg·hm-2 ) ,而湿地松林(4.1×10 3 kg·hm-2 )和尾叶桉林较小(4.0×10 3 kg·hm-2 )。凋落物持水量呈现杉木林>马占相思林>尾叶桉林>马尾松林>湿地松林。各林分凋落物的最大持水量为杉木林17.9×10 3 kg·hm-2 ,马占相思林14 .8×10 3 kg·hm-2 ,尾叶桉林14 .0×10 3 kg·hm-2 ,马尾松林10 .6×10 3 kg·hm-2 ,湿地松林9.8×10 3 kg·hm-2 。尾叶桉林、杉木林、马占相思林、湿地松林和马尾松林的凋落物最大持水率分别为35 1%、2 74 %、2 6 9%、2 35 %和191%。凋落物持水量和凋落物持水率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按照对数方程增加。5种林分中尾叶桉林的凋落物吸水速率在各浸泡时间后居首位,杉木林和马占相思林中等,湿地松林较小,而马尾松林最小,各林分的凋落物的吸水速率随浸泡时间的增长按方程Y =a +b·t-1下降。
薛立何跃君屈明吴敏徐燕
关键词:人工林凋落物持水量持水率吸水速率
旅游开发及其对生态系统和景观的影响被引量:8
2005年
概括了国内外关于旅游开发和环境关系的研究进展。国外研究主要包括对旅游环境概念和旅游环境质量标准的探讨,旅游对自然环境影响的研究,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旅游对社会文化环境影响的研究及旅游环境保护对策研究等;国内的有关科研工作滞后于国外,但是旅游与环境的关系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受到重视。由于国内研究者广泛吸收国外的研究成果,研究起点较高,使这一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还介绍了旅游对生态系统组成和景观的负面影响研究,如旅游对植被的局部性破坏,造成土壤侵蚀和理化性质的变化,减少野生动物的数量,增加空气中细菌、灰尘和废气的含量,造成水体污染等。今后的研究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两者间的矛盾,将景观生态学的观点应用到旅游区规划和保护之中。
屈明薛立徐燕
关键词:旅游生态系统景观
几个典型华南人工林土壤的养分状况和微生物特性研究被引量:85
2005年
为了了解华南主要树种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分别用土壤化学分析方法、稀释平板法和酶分析法对相似立地条件的杉木林、马尾松林、湿地松林、马占相思林和尾叶桉林的凋落物养分、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种林分中,杉木林的凋落物储量最大,凋落物的养分储量较大,为94.08kg hm-2。5种林地均呈强酸性。杉木林的土壤肥力较高,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25.54 g kg-10、.96 g kg-1、0.37 g kg-11、2.04 mg kg-1、64.42 mg kg-1、1.87 mg kg-1、41.88 mg kg-1,但是土壤微生物数量小;马尾松林、湿地松林凋落物的养分储量小,土壤养分含量较低,土壤肥力低;马占相思林有效地改善了土壤化学性质,凋落物的养分储量在5种林分中最大,达106.2 kg hm-2,土壤肥力高,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23.42 g kg-1、0.93 g kg-1、1.28 g kg-1、15.29 mg kg-1、69.32 mg kg-1、1.98 mg kg-1、76.88 mg kg-1,微生物数量大,酶活性强;尾叶桉林的土壤有机质、N和P含量低,K含量高,微生物数量小和酶的活性较低,土壤肥力低。
薛立吴敏徐燕李燕屈明
关键词:人工林养分微生物酶活性土壤肥力
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对杉木林土壤肥力的影响被引量:58
2005年
研究了杉木林采伐迹地及采伐后的炼山迹地的土壤物理性质、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结果表明,采伐迹地的非毛管孔隙比杉木林地增加23%,自然含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则下降25%;炼山迹地土壤容重比杉木林地增加10%,非毛管孔隙、自然含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分别下降61%、48%和26%.采伐迹地有机质、全N、全P和全K含量分别比杉木林地下降14%、14%、35%和22%,炼山迹地分别下降37%、37%、47%和7%.采伐迹地碱解N和有效K含量分别比杉木林地增加24%和31%,有效P含量比杉木林地下降15%;炼山迹地的碱解N、有效P和有效K含量分别比杉木林地下降25%、43%和40%.采伐迹地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比杉木林地增加1.4、11.3和0.8倍;炼山迹地细菌数量比杉木林地减少24%,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了5.0和0.5倍.采伐迹地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纤维素分解酶活性分别为杉木林地1.9、1.6和2.1倍,而炼山迹地分别为后者的35.4%、90%和106%.湿润土壤有机质、全N和全P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有利于碱解N、速效P、速效K积累和脲酶活性的增加.真菌数量随毛管孔隙的增加而减少.通气良好有利于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
薛立向文静何跃君李燕吴敏徐燕屈明
关键词:杉木林采伐迹地土壤肥力
火力楠、荷木和黎蒴林的土壤特性及涵养水源的研究被引量:71
2005年
对火力楠、荷木和黎蒴纯林的土壤物理性质、林地持水特性、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林地的土壤容重分别为1.19、1.26和1.06 g.cm-3,总孔隙分别为56.73%、54.18%和60.74%,土壤自然含水量分别为15.7%、13.0%和19.4%,毛管持水量分别为43.2%、37.8%和45.8%.火力楠林地的土壤保水性一般而通气性差;荷木林地的土壤保水性和通气性均差,黎蒴林地的土壤保水性和通气性好.火力楠、荷木和黎蒴单株凋落物持水量分别为20、8和15 kg,林地分别为16、13和17 t.hm-2;火力楠、荷木和黎蒴单株凋落物养分储量分别为112.71、31.20和87.30 g、林地分别为84.355、1.86和98.11 kg.hm-2.3种林地呈强酸性.黎蒴林地的土壤有机质、全N、全P、全K、碱解N和速效P含量最高,而速效K含量为荷木林地>黎蒴林地>火力楠林地.火力楠林地有机质含量、全N和碱解N含量>荷木林地,荷木林地的全P、全K、速效P含量>火力楠林地.细菌占微生物总量的94%以上,黎蒴林地的细菌数量高达41×105个.g干土,而火力楠林地和荷木林地分别为3.4×104个.g干土和5.3×104个.g干土.黎蒴林地的脲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活性最大,荷木林地纤维素分解酶活性最大.3种林分中,黎蒴林的土壤肥力最高.
薛立李燕屈明晏姝王相娥
关键词:土壤物理性质
3种人工林的土壤物理性质及水源涵养功能
本文对2个常绿阔叶混交林和1个杉木林的土壤物理性质及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杉木林地相比,常绿阔叶混交林地的土壤容重降低了16%~19%,土壤毛管孔隙和总孔隙分别增加了18%~21%和16%~18%,非毛管孔...
薛立曹鹤屈明梁丽丽任向荣
关键词: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水源涵养
文献传递
海南热带低地雨林青皮种群邻体竞争效应研究
通过对海南岛尖峰岭地区的热带低地雨林群落进行调查,采用逐步扩大范围的方法确定了热带低地雨林主要建群种青皮不同径级的最佳邻体影响范围;利用单木竞争指数的改进模型对不同径级青皮的种内和种间邻体竞争效应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并...
屈明
关键词:种间竞争群落演替
文献传递
植物抗寒性的生理生态学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04
2007年
综述植物在冷驯化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环境对植物抗寒性的影响主要与光诱导、温湿度以及气候的变化有关。植物表面形成冰层会引起植物的无氧呼吸,导致植物受害;光抑制诱导活性氧的产生,从而导致植物光合系统的退化,抗寒能力下降,而短日照诱导植物休眠,有利于植物抗寒。光敏色素则被认为是启动冷驯化的光受体;植物通过冷驯化增加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及病原体相关蛋白的合成,以增强对低温病原体的抵抗能力;气候的变化使植物遭受了更大的冷伤害风险。微管最初遇冷时部分的解体可以有效诱导植物抗寒性;抗氧化酶活性增强,植物体内糖、脯氨酸、多胺等内含物含量上升。植物休眠状态中的生理变化(种子的休眠、芽的休眠)与ABA敏感性的差异有关。对植物抗寒性分子机制的研究表明:COR基因的表达对于植物抗寒性和冷驯化是十分关键的;与气候梯度有关的基因梯度的分布说明寒冷地区的树种更为抗寒;多表型性状的数量性状分析,为重要的农艺性状标记辅助选择(MAS)提供基础。对植物抗寒过程中的信号转导进行研究发现,Ca2+是低温下参与调节冷驯化应答机制中信号转导途径的重要的第二信使。未来植物抗寒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信号转导和基因调节,低温抗性的遗传学和遗传应用及代谢组学,气候变化对于植物抗寒的影响等方面。
徐燕薛立屈明
关键词:植物抗寒生理分子机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