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丽杰

作品数:45 被引量:141H指数:7
供职机构:辽宁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0篇心肌
  • 30篇细胞
  • 28篇干细胞
  • 27篇心肌梗死
  • 27篇梗死
  • 24篇急性心肌梗死
  • 23篇外周
  • 23篇外周血
  • 23篇外周血干细胞
  • 14篇粒细胞
  • 14篇集落
  • 14篇集落刺激因子
  • 13篇体外
  • 13篇细胞集落
  • 13篇粒细胞集落刺...
  • 12篇动脉
  • 12篇心肌梗死患者
  • 12篇自体外周血
  • 11篇自体外周血干...
  • 8篇动脉移植

机构

  • 44篇辽宁省人民医...
  • 2篇辽宁省肿瘤医...
  • 2篇沈阳市中心血...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沈阳市东陵区...
  • 1篇通化市人民医...

作者

  • 45篇崔丽杰
  • 29篇李占全
  • 27篇袁龙
  • 26篇张明
  • 25篇张薇薇
  • 20篇赵红岩
  • 14篇刘莹
  • 8篇赵颖军
  • 6篇徐桂萍
  • 3篇侯平
  • 3篇胡铁石
  • 3篇刘海涛
  • 2篇彭妍钰
  • 2篇石蕴琦
  • 2篇曲海波
  • 2篇丁建
  • 2篇余宪
  • 2篇孟锦
  • 2篇段娜
  • 2篇赵鸿梅

传媒

  • 8篇介入放射学杂...
  • 3篇心血管康复医...
  • 2篇中国介入心脏...
  • 2篇疑难病杂志
  • 2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中国临床药学...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冶金工业...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7
  • 5篇2006
  • 9篇2005
  • 14篇2004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分泌型与包涵体型G-CSF对骨髓干细胞动员效率的比较
2004年
目的 观察 2种不同G CSF动员剂 (分泌型与包涵体型G CSF) ,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的效率。方法 A组予以包涵体型G CSF(商品名 :惠尔血 ) ,30 0 μg ,每日 2次 ,皮下注射 ,连续 5d ;B组予以分泌型G CSF(商品名 :金磊赛强 ) ,30 0 μg ,每日 2次 ,皮下注射 ,连续 5d。第 6天经美国Baxter公司生产的CS30 0 0PLUS血细胞分离机 ,分离外周血干细胞 ,采集外周血干细胞悬液经流式细胞仪测定CD34+ 的细胞数量。结果 两组在用药前及用药后第 3、4、5、6天外周血中CD34+ 细胞数量和WBC计数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在应用两组不同的动员剂后 ,外周血中WBC计数与动员时间变化曲线显示曲线高峰在动员后第 5天 ;在A组CD34+ 细胞数量与时间变化曲线高峰为第五天 ,但在B组CD34+细胞数量与时间变化曲线显示CD34+ 细胞数量在 3~ 4d内呈急剧升高趋势 ,但在第 5天后升幅明显减缓 ;显示B组动员后外周血中干细胞下降较慢 ;患者外周血中CD34+ 细胞数量与WBC计数变化呈正相关 (r=0 .835 ) ,与性别、体重、年龄及AMI发生时间无相关性。结论 在AMI患者中应用 2种不同G CSF动员剂 (分泌型与包涵体型G CSF) 。
李占全张明金元哲袁龙张薇薇刘莹崔丽杰赵红岩赵颖军徐桂萍
关键词:G-CSF干细胞CD34+动员
不同方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骨髓干细胞动员效率的临床观察
2004年
目的 观察不同方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AMI)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的效率 ,旨在寻找最佳的动员方案。方法 A组予以G CSF 30 0 μg d皮下注射 ,连续 5d ;B组予以G CSF 6 0 0 μg d ,分 2次皮下注射 ,连续 5d ,第 6天经美国Baxter公司生产的CS30 0 0PLUS血细胞分离机 ,分离外周血干细胞 ,经流式细胞仪测定CD34+ 的细胞数量。结果 两组在用药前及用药后第 3、4、5、6、7天外周血中WBC计数和CD34+ 细胞数量上无统计学差异 ;B组外周血中WBC和CD34+ 细胞数量要高于A组 ;在应用两组动员方案后 ,外周血中WBC、CD34+ 量与动员时间变化曲线均显示曲线高峰在动员后第 5天 ,且B组曲线要明显高于A组 ;患者外周血中CD34+ 细胞数量与WBC变化呈正相关 (r =0 .835 ) ,与性别、年龄、体重及AMI发生时间没有相关性。结论 B组动员的患者 ,外周血中CD34+
李占全张明金元哲袁龙张薇薇刘莹崔丽杰赵红岩赵颖军徐桂萍
关键词:G-CSF干细胞CD34+细胞动员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性观察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观察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 (PBSC)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AMI患者入院后在常规治疗 (药物与介入治疗 )基础上给予包涵体型G CSF(商品名 :惠尔血 )皮下注射 ,连续 5d ;或分泌型G CSF(商品名 :金磊赛强 ) ,6 0 0 μg d皮下注射 ,连用 5d。第 6天经美国Baxter公司生产的CS30 0 0PLUS血细胞分离机 ,分离PBSC悬液 5 0ml,采集后干细胞未做任何处理 ,常规经皮经腔导管技术建立梗死相关动脉 (IRA)通道 ,利用OVERTHEWIRE球囊封闭IRA ,并将分离的PBSC经OVERTHEWIRE导管中心腔注入IRA。在PBSC动员时观察有无骨痛 ,乏力 ,皮疹 ,发热 ,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便秘 ) ,心绞痛或心衰加重 ,及一些少见的并发症 :自发性脾破裂、严重化脓性感染、高凝状态、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发生 ;在PBSC分离及采集过程中观察有无低钙性口周麻木、抽搐 ,迷走神经反应性面色苍白、晕厥 ,低血容量性面色苍白、晕厥 ,心绞痛发作 ,心衰加重等 ;在自PBSC经冠状动脉内回输过程中可出现心律失常 ,如 :窦性心动过缓 (球囊封堵所致 )、窦停或Ⅲ°AVB(球囊刺激支架近端引起严重的冠脉痉挛所致 )、室颤 ,可出现低血压等。结果 在PBSC的动员、分离、采集及回输中总的不良反应为 30例 。
李占全张明金元哲袁龙张薇薇刘莹崔丽杰赵红岩赵颖军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外周血干细胞心功能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治疗冠心病心衰的安全性观察
2006年
目的:观察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外周血干细胞(PBSC)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CHF)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自2003年11月至2004年8月共入选CHF患者14例,CHF 患者入院后在常规心力衰竭治疗 (药物与介入f台疗)基础上给予包涵体型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商品名:惠尔血),300~600 μg/d, 皮下注射,连用5 d。第6日经美国 Baxter 公司生产的 CS3000PLUS 血细胞分离机,分离 PBSC 悬液57 ml,采集后的干细胞悬液未做任何处理,常规经皮经腔导管技术建立一支或多支狭窄动脉通道,利用 OVER THE WIRE球囊封闭缺血相关动脉,并将分离的 PBSC 经 OVER THE WIRE 导管中心腔注入缺血相关动脉远端。在PBSC动员时观察有无骨痛、乏力、皮疹、发热、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便秘),心绞痛或心哀加重,及一些少见的并发症:自发性脾破裂、严重化脓性感染、高凝状态、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发生;在外周血干细胞分离及采集过程中观察有无低钙性口唇麻木、抽搐、迷走神经反射性面色苍白、晕厥、心绞痛发作、心衰加重等;在自体 PBSC 经冠状动脉回输过程中可出现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窦停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室颤,低血压等。结果:在 PBSC 的动员、分离、采集及回输中总的不良反应11例,其中PBSC动员时不良反应占28.5%(4/14),骨痛占21.4%(3/14),发热占7.1(1/14);PBSC分离时的不良反应占28.5%(4/ 14),低钙性口唇麻木占21.4%(3/14),心绞痛发作占7.1%(1/14):PBSC经冠状动脉回输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占21.4%(3/14),频发室早占14.1%(2/14),血压下降占7.1%(1/14)。结论: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外周血干细胞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安全可行。
张恒义张明崔丽杰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干细胞移植冠状动脉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效率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就用G-CSF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的效率与安全性。方法我院2003年11月至2004年8月收治的45例AMI患者,入院后在常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药物与介入治疗)基础上给予包涵体型G-C...
崔丽杰李占全张明金元哲袁龙张薇薇赵红岩
文献传递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人群高血压合并心衰的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人群高血压合并心衰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于本院就诊并进行治疗的100例老年高血压疾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按照抽签法将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血压及心功能指标,以及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2.00%(P<0.05)。治疗后,两组炎症因子、血压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的炎症因子、血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LVEF、LVEDD、LVESD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研究组的LVEF、LVEDD、LVESD水平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人群高血压合并心衰的效果较好,可明显降低血压,抑制炎症因子,且可有效改善心功能,抑制心肌重构,安全性较高。
解小萌崔丽杰
关键词:苯磺酸氨氯地平美托洛尔老年人群炎症因子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治疗冠心病心衰的安全性和近期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观察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外周血干细胞 (PBSC)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 (CHF)的可行性与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自 2 0 0 3年 11月至 2 0 0 4年 8月共入选CHF患者 14例 ,CHF患者入院后在常规心力衰竭治疗 (药物与介入治疗 )基础上给予包涵体型G -CSF(商品名 :惠尔血 ) ,30 0~ 6 0 0 μg d皮下注射 ,连用 5d。第 6天经美国Baxter公司生产的CS30 0 0PLUS血细胞分离机 ,分离外周血干细胞悬液 5 7ml,采集后的干细胞悬液未做任何处理 ,常规经皮经腔导管技术建立 1支或多支狭窄动脉通道 ,利用OVERTHEWIRE球囊封闭缺血相关动脉通道 ,并将分离的PBSC经OVERTHEWIRE导管中心腔注入缺血相关动脉远端。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时观察有无骨痛 ,乏力 ,皮疹 ,发热 ,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便秘 ) ,心绞痛或心衰加重 ,及一些少见的并发症 :自发性脾破裂、严重化脓性感染、高凝状态、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发生 ;在PBSC分离及采集过程中观察有无低钙性口周麻木、抽搐 ,迷走神经反应性面色苍白、晕厥 ,低血容量性面色苍白、晕厥 ,心绞痛发作 ,心衰加重等 ;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经冠状动脉内回输过程中可出现心律失常 ,如 :窦性心动过缓、窦停或Ⅲ°AVB、室颤 ,可出现低血压等。术前及术后 3、6个月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功能及?
张明李占全刘莹金元哲袁龙张薇薇崔丽杰赵红岩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外周血干细胞G-CS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效率及安全性观察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应用G CSF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的效率与安全性。方法 我院 2 0 0 3年 11月至 2 0 0 4年 8月收治的 4 5例AMI患者 ,入院后在常规AMI治疗 (药物与介入治疗 )基础上给予包涵体型G CSF ,30 0~ 6 0 0 μg d皮下注射 ,连续 5d ,第 6天经美国Baxter公司生产的CS30 0 0PLUS血细胞分离机 ,分离外周血干细胞 ,然后进行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进一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动员前及动员后第 3~ 7天行外周血WBC计数检查 ,经流式细胞仪测定CD34+ 的细胞数量。并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心绞痛或心衰加重等并发症发生 ,及一些少见的并发症 :自发性脾破裂、严重化脓性感染、高凝状态、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发生。结果 在动员前及动员后第 3~ 7天外周血中WBC量分别为 (8.4 2± 2 .5 9)× 10 9 L、(31.2 8± 8.34)× 10 9 L、(35 .2 4± 9.38)× 10 9 L、(37.0 3± 13.0 7)× 10 9 L、(35 .34± 14 .6 8)× 10 9 L、(2 0 .35± 9.2 2 )× 10 9 L ;CD34+ 量分别为 (14 .89± 11.4 6 )× 10 6 、(6 7.78± 5 0 .88)× 10 6 、(12 4 .79± 136 .13)× 10 6 、(2 0 8.92± 2 0 6 .97)× 10 6 、(2 0 6 .10± 184 .5 7)× 10 6 、(6 6 .6 3± 5 6 .5 6 )×
张明崔丽杰李占全金元哲袁龙张薇薇赵红岩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血管支架植入对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并心力衰竭的疗效
2006年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支架植入血运完全重建对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64例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患者,平均年龄(58±10)岁,男46例,女18例。全部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左心功能不全。射血分数(LVEF)≤45%(超声法)。其中59%(38/64)合并近期心肌梗塞,40.1% (26/64)有陈旧性心肌梗塞史,39%(25/64)有糖尿病史,78%(50/64)有高血压史,二支血管病变占35.9% (23/64),三支以上血管病变占64%(41/64),合并左主干病变6.3%(4/64),LVEF(32±9.8%)。结果:全部病例均成功在冠状动脉靶血管(狭窄处)植入药物涂层支架,平均植入支架数(3.2±1.8)支。有10例 (15.6%)患者术中因心衰加重、血压下降需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平均使用2.4±1.6d。8例患者(12.5%)因严重的过缓性心律失常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平均使用(18±14)h。住院期间有3例(4.7%) 发生支架植入处小分支(<2.0mm)闭塞引起心肌梗塞(肌钙蛋白水平升高)。住院期间无一例死亡,出院后 3个月复查 LVEF,从术前(32±9.8)%改善至(38±8.6)%,平均增加射血分数6%左右(P<0.01)。心功能分级(NYHA)从术前(2.4±1.8)级上升至(1.8±1.4)级(P<0.01)。一年随访存活率96.9%(62/ 64)。无主要心脏病事件(再发心梗、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等)率87.5%(56/64)。结论:对于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并左心功能不全,植入冠状动脉支架术达到完全血运重建,可以改善 LVEF,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于红张明崔丽杰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冠状动脉疾病心力衰竭充血性
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组织再灌注的心电图ST段动态变化分析被引量:20
2017年
目的:探讨术前、术后即刻心电图表现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肌组织再灌注相关性。方法:对24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术前常规生化指标检测,分别在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2h,进行18导联心电图检测。结果:无复流者ST段抬高总和高于正常者(P<0.05);无复流者C型ST段抬高、再灌注心律失常均高于正常者(P<0.05);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再灌注心律失常者发病时间、ST段抬高导联数目低于无再灌注心律失常者(P<0.05);术后24hCK-MB、cTnT水平低于术前(P<0.05);术后即刻、术前ST段抬高导联数目(r=0.542、r=487,P<0.05)、抬高总和下降幅度(r=0.563、0.539,P<0.05),与CK-MB、cTnT术后24h水平较术前下降幅度呈正相关;A组、B组、C组、D组无复流率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再灌注与术前心电图有关,术后即刻心电图较术前是否改善,可作为再灌注心律失常预测指标。
李淑岩崔丽杰王丽杰那君姜仲卓解小萌宋亮赵含章
关键词:心电描记术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