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海波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理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水溶性卟啉
  • 3篇卟啉
  • 3篇分子
  • 3篇分子体系
  • 3篇超分子
  • 3篇超分子体系
  • 2篇环糊精
  • 2篇包结
  • 2篇包结常数
  • 2篇TPPS
  • 1篇电化学
  • 1篇电化学分析
  • 1篇电化学分析法
  • 1篇化学分析
  • 1篇化学分析法
  • 1篇磺基
  • 1篇甲基
  • 1篇Β-CD
  • 1篇包结比
  • 1篇BSA

机构

  • 3篇山西大学

作者

  • 3篇张红芬
  • 3篇常海波
  • 3篇潘景浩
  • 3篇郭玉晶
  • 2篇芦飞
  • 1篇刘芸

传媒

  • 1篇药学学报
  • 1篇分析科学学报
  • 1篇分析试验室

年份

  • 2篇2006
  • 1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TPPS_(4)的电化学分析法, TPPS_(4)和BSA的相互作用以及环糊精对二者作用体系影响的荧光法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 确立一种快速、准确检测水溶性卟啉(TPPS4)的分析方法,从而进一步了解水溶性卟啉和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电化学法对TPPS4的极谱伏安行为进行了研究,同时采用电化学法、荧光法和紫外法对TPPS4与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别进行了研究。3种方法相互辅证使得试验结果更加可靠。结果 在底液Nail2PO4-Na2HPO4缓冲液(pH7.18)中,TPPS4在-0.70V(vs SCE)处有一个稳定而灵敏的还原峰,其峰电流与TPPS。浓度在1.0×10^-7~1.0×10^-5mol·L^-1有良好的线形关系(r^2=0.9983,0.9993),检测限LOD为 3.0×10^-8mol·L^-1。平均标准回收率为99.59%,精密度较好,RSD为0.56%(n=5)。在NH4Cl-NH3·H2O缓冲液(pH9.05)中,实验结果表明BSA与TPPS4相互作用生成1:1的TPPS4-BSA超分子体系。另外,加入环糊精体系后,磺丁醚-β-CD(SBE-β-CD)和羟丙基-β-CD(HP-β-CD)均能促进TPPS4与BSA发生反应。结论 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水溶性卟啉四-(4-磺基苯)卟啉(TPPS4)的电化学分析方法。卟啉类药物被环糊精包合后更容易与人体内的蛋白质进行作用,环糊精在卟啉类药物的控制、释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张红芬潘景浩常海波刘芸郭玉晶芦飞
关键词:水溶性卟啉环糊精超分子体系
用三种不同方法研究TPPS_4与DM-β-CD的相互作用被引量:2
2006年
本文以极谱法、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性卟啉四-(4-磺基苯)卟啉(TPPS4)与2,6-二-氧-甲基--βCD(DM--βCD)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二者可发生反应,形成了TPPS4-DM--βCD的超分子体系。此外,本文还用极谱法和紫外-可见光谱法对TPPS4-DM--βCD超分子体系的包结比和包结常数进行测定,证明二者形成了1∶2的包结物;计算所得的包结常数为1.44×108L2.mol-2。
张红芬潘景浩常海波芦飞郭玉晶
关键词:水溶性卟啉超分子体系包结常数
四-(4-磺基苯)卟啉与环糊精超分子体系的电化学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以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水溶性卟啉四-(4-磺基苯)卟啉(简称TPPS4)与两种环糊精羟丙基-α-环糊精(简称HP--αCD)、羟丙基-γ-环糊精(简称HP--γCD)的相互作用形成的超分子体系,结果表明TPPS4与HP--αCD、HP--γCD分别形成了1∶1、1∶2的包结物,它们的包结常数分别为8.78×103L/mol、4.58×109L2.mol-2。
张红芬潘景浩常海波郭玉晶
关键词:水溶性卟啉环糊精超分子体系包结比包结常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