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久春
-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开滦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门诊临时输液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门诊临时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9月—2014年12月实施FMEA分析改进后收治的1 821例病人作为观察组,2014年6月—2014年9月收治的1 741例病人作为对照组。成立项目小组,应用FMEA确定门诊输液室与护理有关的流程,计算风险危急值,选择风险危急值高的前三项失效项目制定改进措施,评估改进效果。[结果]药物配制错误、病人核对错误、医嘱未双人核对,医嘱核对错误是风险危急值前三位的失效模式;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风险危急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MEA应用于门诊输液管理中,能够提升门诊护理工作质量,提高门诊输液病人满意度。
- 朱颖张久春褚鹿鹿郭全荣
- 关键词: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护理安全
- 绩效考核在儿科优质护理服务实践中的应用
- 2014年
- 目的:探索儿科在优质护理服务实践中实施绩效考核分配方案的有效性。方法:按岗位和职称系数,满意度调查,护理质量和安全,工作量4方面与科室奖励等方法相结合对儿科护士实施绩效考核管理。结果:实施绩效管理3年后的患儿家长满意度达96%,高于3年前的90%;护士满意度达94%,高于3年前86%。结论:量化、细化绩效考核方法能够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及工作热情,提高了护士及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 朱颖张久春陈长香
- 关键词:绩效考核儿科护士满意度
- 绩效考核在儿科优质护理服务实践中的应用
- 为贯彻落实《开滦总医院科室二级分配指导意见》,全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分层管理的护理模式,利用绩效分配,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根据儿科实际情况,经过全体护理人员讨...
- 张久春
- 关键词:儿科护理人员绩效考核
- 不同血糖水平对新发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水平与新发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在参加2006—2007年度开滦集团健康体检的101510名职工中分层随机抽取观察对象,按入选标准选取5440名观察对象组成研究队列,分别于2010—2011年和2012-2013年对观察队列进行随访健康体检,同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2010—2011年FPG水平将观察队列分为3组:理想血糖组、FPG受损组、糖尿病组,并对新发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5440例观察对象中,排除2010—2011年FPG、超声资料不完整者及超声检测发现颈动脉有斑块者,纳入本次研究3084例,其中又排除未参加2012—2013年健康体检者175例,颈动脉斑块超声资料不完整者561例,最终纳入统计分析2348例。随访2年后,全部人群新发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15.0%(352/2348);理想血糖组(n=1724)、FPG受损组(n=464)、糖尿病组(n=160)新发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14.2%(245/1724)、14.9%(69/464)、23.8%(38/160),糖尿病组高于理想血糖组、FPG受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理想血糖组比较,FPG受损组、糖尿病组新发颈动脉斑块的风险比(95%CI)分别为0.924(0.691~1.235)、1.733(1.107~2.713),但是在调整其他相关危险因素后的风险比(95%CI)则分别为1.117(0.824~1.513)、1.393(0.872~2.226)。结论糖尿病人群新发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增加,但在调整其他相关危险因素后新发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需要更多的大样本研究长期随访来进一步证实。
- 朱颖黄科宇孟令民杨慧张久春褚鹿鹿吴寿岭
-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
- 正常高值收缩压与人群全因死亡的关系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正常高值收缩压与人群全因死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首次参加2006-2007、2008-2009年开滦集团健康体检的职工作为观察对象。进行统一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生化检查,以发生全因死亡为终点事件。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血压水平分类标准,将2006-2007年和2008-2009年第1次参加体检的人群按收缩压分为3组:<120mm Hg组(n=32 412)、120~<130mm Hg组(n=23 822)、130~<140mm Hg组(n=12 543),共68 777人。用寿命表法计算全人群、男性及女性人群的累积全因死亡率,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正常高值收缩压对全人群、男性及女性人群全因死亡的影响。结果平均随访(7.39±1.14)年,全人群3组累积全因死亡率分别为2.85%、3.99%、6.19%;男性人群分别为3.72%、4.68%、6.83%;女性人群分别为0.90%、1.14%、2.88%。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校正全部混杂因素后,以收缩压<120mm Hg组为对照,全人群120~<130mm Hg和130~<140mm Hg组发生全因死亡风险比(95%CI)分别为1.13(1.01~1.28)和1.24(1.09~1.42);男性分别为1.16(1.02~1.31)和1.23(1.07~1.41);女性分别0.82(0.52~1.29)和1.47(0.92~2.35);青、中、老年120~<130mm Hg和130~<140mm Hg组发生全因死亡风险比(95%CI)分别为1.55(0.86~2.78)和1.64(0.77~3.49);1.24(1.04~1.48)和1.38(1.12~1.71);1.00(0.84~1.18)和1.10(0.93~1.30)。结论正常高值收缩压能够增加人群全因死亡的风险,男性人群和中年人群风险更为显著。
- 朱颖孟令民安利杰杨慧褚鹿鹿齐艳红张久春葛超王瑞霞吴寿岭
- 关键词:全因死亡前瞻性队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