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胃电
  • 4篇起搏
  • 4篇综合征
  • 4篇胃电刺激
  • 3篇电活动
  • 3篇氧化碳
  • 3篇切除
  • 3篇黏膜
  • 3篇胃肌电
  • 3篇胃肌电活动
  • 3篇胃慢波
  • 3篇二氧化碳
  • 2篇易激综合征
  • 2篇直肠
  • 2篇直肠息肉
  • 2篇起搏点
  • 2篇切除术
  • 2篇曲美布汀
  • 2篇黏膜切除
  • 2篇黏膜切除术

机构

  • 9篇东莞市人民医...
  • 7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贵阳医学院附...

作者

  • 15篇张侃
  • 7篇侯晓华
  • 6篇杨杰
  • 5篇余晓云
  • 5篇刘宇虎
  • 3篇蔡任军
  • 3篇詹磊磊
  • 2篇刘贵莲
  • 2篇王珍
  • 2篇许哲
  • 1篇谢小平
  • 1篇孙圣斌
  • 1篇黄绪群

传媒

  • 2篇胃肠病学
  • 2篇国际消化病杂...
  • 2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08
  • 3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细胃镜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中的应用研究
2014年
目的:研究超细胃镜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3月~2013年5月期间在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接受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的56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均分为给予经皮超细胃镜下胃造瘘术的观察组和经皮常规胃镜下胃造瘘术的对照组(n=28),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应激指标以及术后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28.4±5.2)min、术后胃管起饲时间(18.9±3.4)h、卧床时间(3.6±0.8)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激指标肾上腺素(85.3±9.1)ng/mL、去甲肾上腺素(104.7±14.2)ng/mL、肾素(2.5±0.5)pg/mL以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25.4±5.5)p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自我实现、健康责任、运动、营养、人际关系、应对压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超细胃镜下胃造瘘术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缓解术中应激、促进术后恢复、改善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许哲王珍刘贵莲张侃刘宇虎
关键词:胃造瘘术经皮内镜超细胃镜应激
埋置胃肌电起搏电极后胃肌电活动演变的研究
2008年
目的探讨胃埋置电起搏电极后胃肌电活动演变过程。方法7条纯种比格犬,每1条犬通过开腹手术沿胃大弯浆膜层埋置4对心脏起搏电极。术后第1天开始记录进食固体食物(200g/只)前后30min胃慢波,连续记录7d后,间隔3周再次用同样方法记录胃肌电活动1次。结果(1)与术后第1天相比,术后第2天的空腹正常胃慢波百分率无明显改变(P>0.05)。而术后第3、4、5、6、7天明显降低(P<0.05)。(2)从术后第1天至第7天,与相应天数的空腹胃慢波相比,进食后正常胃慢波百分率增加(P<0.05),主功增高(P<0.05)。(3)手术后第3周,所有犬的进食前后正常胃慢波百分率均>70%。与空腹胃慢波相比,进食后主功增加(P<0.05)。结论犬胃埋置胃肌电起搏电极后胃肌电紊乱在术后第3天出现,之后逐步恢复。进食后胃肌电紊乱改善的特征是否预示胃肌电紊乱能够恢复正常尚待明确。
杨杰张侃余晓云侯晓华
关键词:胃慢波胃电图胃轻瘫
二氧化碳灌注在结直肠息肉黏膜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二氧化碳(CO_(2))作为灌注气体在结直肠息肉黏膜切除术(EMR)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行结直肠息肉EMR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空气组(42例)和CO_(2)组(42例),灌注气体分别采用空气和CO_(2),记录每组患者EMR成功率、操作时间及出血、穿孔等并发症;记录术前、术中、术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经皮CO_(2)分压(PtcCO_(2))的变化;记录术中、结束时、术后1 h、6 h和24 h患者的腹痛程度。[结果](1)空气组与CO_(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手术成功率、操作时间、肠道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O_(2)组术中、结束时、术后1 h、6 h和24 h腹痛评分分别为(41.2±8.3)、(26.8±6.6)、(14.5±5.4)、(4.5±1.2)和(0.7±0.3),明显低于空气组的评分[(56.2±9.3)、(44.7±7.9)、(33.1±6.7)、(10.2±2.5)、(4.8±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HR、MAP、SpO_(2)、PtcCO_(2)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均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CO_(2)替代空气作为结直肠息肉EMR中的灌注气体安全性高,能明显减轻患者腹部不适感。
詹磊磊张侃蔡任军刘宇虎
关键词:二氧化碳
四磨汤与曲美布汀联合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观察四磨汤联合曲美布汀治疗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3例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对照组55例,治疗组联合应用四磨汤及曲美布汀,对照组给予曲美布汀治疗,4周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对临床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5%和61.8%,两组症状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张侃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四磨汤曲美布汀
支架联合一期切除吻合术在大肠癌合并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经内镜放置肠道金属支架联合一期切除吻合术在治疗大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0例大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A组21例大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放置肠道支架解除梗阻,术后3d行电子结肠镜检查了解肠道情况并择期行外科一期切除吻合术。B组19例大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行传统分期手术。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总费用、住院总时间。结果支架联合手术组外科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急诊分期手术组两次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急诊分期手术组无论两次住院总费用还是住院总时间均高于支架联合手术组(P<0.05),而且肠道支架的放置及术前肠镜检查则可以大大降低同时性多原发性结直癌(synchronous colorectal carcinoma,SCC)的漏诊率。结论内镜下放置肠道支架减压后再行一期切除吻合术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许哲王珍刘宇虎刘贵莲张侃
关键词:金属支架大肠癌肠梗阻内窥镜
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米安色林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评价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米安色林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效果。方法 2012年7月-2013年7月,选取本科收治的70例IBS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米安色林治疗,对照组单用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进行消化道症状、HAMD和HAMA量表评分。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的消化道症状积分、HAMD和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张侃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马来酸曲美布汀米安色林
胃电刺激模拟胃窦异位起搏点引发犬远端胃电紊乱的研究
2008年
目的探讨高频长脉冲逆行胃电刺激(retrograde gastric electrical sti mulation,RGES)诱导远端胃电紊乱的最低能量。方法在7条比格犬的胃大弯前壁浆膜层植入4对心脏起搏电极。通过最远端电极输入不同振幅的高频长脉冲胃电刺激模拟异位起搏,诱导远端胃电紊乱,从而获得最低电刺激能量。观察电刺激前、刺激中和刺激后消化不良症状并进行评分。结果①最低能量为(85.71±11.34)(mA.ms)的高频长脉冲RGES可以影响远端胃慢波,而且刺激前后消化不良评分无明显差异;②RGES使远端胃正常胃慢波百分率降低[(92.48±10.57)%vs(25.25±17.08)%,P=0.001],胃电过速百分率升高[(0.61±1.05)%vs(55.37±25.05)%,P=0.001)。结论低能量高频长脉冲RGES可作为人工模拟胃窦异位起搏点的方式之一,其能诱发远端胃快速性胃电紊乱,且无可见的消化不良症状。
杨杰张侃余晓云侯晓华
关键词:胃慢波
进食对外源性胃电刺激所需最小能量的影响
2008年
外源性胃电刺激中的长脉冲或串脉冲可因刺激电极位置不同而产生促进(正向胃电刺激,FGES)或抑制(逆向胃电刺激,RGES)胃动力的效应,其治疗胃动力障碍性疾病与肥胖症的潜力备受关注。为适应消化吸收,进食会伴有胃肌电活动和胃动力的改变,如进食固体食物时正常胃慢波的百分率增加,胃窦收缩力升高,但进食是否影响外源性电刺激效应尚不清楚。本研究拟通过研究FGES及RGES在空腹及进食状态下所需最小刺激能量的改变,认识进食在外源性电刺激能量调节中的作用。
杨杰张侃余晓云侯晓华
关键词:胃电刺激外源性进食胃动力障碍性疾病胃肌电活动
二氧化碳灌注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结直肠肿物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CO2作为灌注气体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结直肠肿物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在东莞市人民医院住院并行ESD治疗结直肠肿物的患者4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空气组(21例)和CO2组(21例),灌注气体分别采用空气和CO2,记录每组患者ESD成功率、操作时间、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术前、术中和术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和经皮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变化;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术中(到达回盲部)、手术结束时、术后1 h、术后6 h和术后24 h患者的腹痛程度。结果CO2组术中、手术结束时、术后1 h、术后6 h和术后24 h腹痛评分明显低于空气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HR、MAP、SpO2、PetCO2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2作为结直肠肿物ESD术中灌注气体较空气安全性更高,能明显减轻患者腹部不适感。
詹磊磊张侃蔡任军刘宇虎
关键词:二氧化碳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正向低频串脉冲纠正逆向胃电刺激诱发的胃窦胃电过速
2007年
背景:胃电过速常由胃窦的异位起搏点引起。明确正向低频串脉冲对人工异位起搏点诱发的胃电过速的纠正作用及其相关参数对于胃电起搏的治疗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目的:测定低频串脉冲正向胃电刺激(FGES)完全控制高频长脉冲逆向胃电刺激(RGES)模拟异位起搏点诱发的胃电过速的最小刺激能量。方法:于比格犬胃大弯浆膜层植入4对电极,从CH4导联输入高频长脉冲RGES诱发胃电过速,刺激参数:0.3mA,300ms,9cpm(次/min)。10min后,在持续给予RGES的同时从CH1导联输入不同振幅的低频串脉冲FGES,以获得完全控制胃慢波的最小刺激能量。记录胃慢波和消化不良症状。结果:低频串脉冲FGES完全控制高频长脉冲RGES诱发的胃电紊乱所需的最小刺激能量为(149.35±50.66)smA2。与基线胃慢波相比,RGES诱发胃电过速显著增多(55.4%±25.1%对2.1%±1.1%,P=0.037),而FGES可纠正RGES诱发的胃电过速,使之恢复至基线水平。胃慢波基线期、RGES期间和FGES+RGES期间实验犬消化不良症状无明显差异。结论:正向低频串脉冲能纠正由逆向高频长脉冲模拟异位起搏点诱发的胃窦胃电过速,并改善由此降低的胃动力。
杨杰张侃余晓云侯晓华
关键词:电刺激疗法胃肌电活动起搏胃电描记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