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培喜

作品数:16 被引量:26H指数:4
供职机构: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动脉
  • 6篇动脉旁路
  • 6篇动脉旁路移植
  • 6篇旁路移植
  • 6篇冠状
  • 6篇冠状动脉
  • 6篇冠状动脉旁路
  • 6篇冠状动脉旁路...
  • 4篇动脉旁路移植...
  • 4篇移植术
  • 4篇旁路移植术
  • 4篇冠状动脉旁路...
  • 3篇心病
  • 3篇心肌
  • 3篇手术
  • 3篇体外循环
  • 3篇外循环
  • 3篇疗效
  • 3篇临床疗效
  • 3篇冠心病

机构

  • 14篇济宁市第一人...
  • 2篇济宁医学院
  • 2篇汉中职业技术...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福建省立医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潍坊医学院
  • 1篇山东省肿瘤医...
  • 1篇潍坊市人民医...

作者

  • 16篇张培喜
  • 6篇张申
  • 5篇陈德海
  • 4篇蔡海波
  • 4篇吴联合
  • 2篇高连方
  • 2篇王萍
  • 2篇盛存见
  • 1篇郑建伟
  • 1篇高国栋
  • 1篇高国栋
  • 1篇王先宝
  • 1篇孙波
  • 1篇孙波
  • 1篇王琳
  • 1篇谢琦
  • 1篇赵霞
  • 1篇张宾
  • 1篇马南
  • 1篇于文舟

传媒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潍坊医学院学...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山东省第十一...
  • 1篇中国医师协会...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瞬时血流测定评估桥血管血流量的研究进展
2024年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外科手术治疗终末期多支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重要方法。术中桥血管是否通畅直接影响患者的手术效果、术后安全及远期生活质量。瞬时血流测定(TTFM)具有易于操作、损伤小等优点常被用来评估术中桥血管的血运成效,判断异常的桥血管血流量,从而进一步反映桥血管通畅性,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手术质量,减少远期桥血管闭塞及改善患者预后。现通过对TTFM的临床应用进行详细描述,就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TTFM对评估桥血管血流量,进而反映桥血管通畅性的临床研究做一综述。
赵勇杰马宪鲁张培喜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辅酶NADH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保护作用的观察
2009年
目的研究还原性辅酶(NADH)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6只,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心肌缺血再灌注(MIR)组、空白对照组、NADH处理组,各12只,MIR组和NADH组分别在缺血30 min(T1)、再灌注60 min(T2)后取心肌组织,检测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活力变化(对照组在穿线30 min、90 min后检测);并于T2时立即取左心室结扎线以下游离心室壁心肌,采用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同时相MIR组比较,NADH组再灌注60 min后心肌组织中的MDA含量、MPO活力明显减少(P<0.05);NADH组再灌注60 min后心肌组织中的T-SOD含量明显升高(P<0.05)。电镜显示再灌注60 min后MIR组线粒体膜破裂,嵴严重断裂,糖原消失;NADH组线粒体膜完整,部分嵴模糊,糖原减少。NADH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为6.28±0.72明显低于MIR组的10.91±0.92(P<0.05)。结论NADH能够明显降低缺血再灌注后脂质过氧化水平,抑制羟自由基产生,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有保护作用。
王先宝王琳周海燕张培喜孙波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超微结构
纵隔淋巴结肿大21例临床观察
2012年
目的结合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情况,探讨良恶性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诊治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01年12月至2009年6月纵隔淋巴结肿大、临床诊断不明的21例患者,均行手术获取病变组织,经病理检查确诊并指导治疗。结果 21例患者术前影像及临床初步诊断大多数考虑为恶性疾病。行剖胸探查6例,胸腔镜手术8例,纵隔镜手术7例。术后病理证实恶性淋巴瘤6例、中央型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3例、恶性胸腺瘤1例、结节病4例、纵隔淋巴结结核5例、Castleman病1例、性质不明1例。结论对于纵隔区域发现的难定性肿大淋巴结,治疗前应尽可能获取明确的病理诊断。胸腔镜或纵隔镜检查是针对纵隔淋巴结肿大很有价值的确诊和治疗手段。
蔡海波张培喜张宾赵霞
关键词:纵隔淋巴结结节病胸腔镜纵隔镜
冠心病合并左心室后壁室壁瘤及二尖瓣关闭不全手术治疗1例
2024年
本文报道1例老年冠心病合并左心室后壁室壁瘤及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外科治疗过程。患者女,66岁,因憋喘2周收入我院。外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示:3支血管病变,建议上级医院行手术治疗。入我院后行心脏彩色超声检查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左心室后壁局部瘤样膨出,考虑室壁瘤形成;二尖瓣反流(大量),建议手术治疗。综合评估后行左心室后壁室壁瘤切除术+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二尖瓣成形术。患者手术顺利,病愈出院,术后随访至今,无身体不适。
赵勇杰马宪鲁杨彬张培喜
关键词:冠心病室壁瘤二尖瓣关闭不全手术治疗
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483例病人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的临床经验,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1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在医院心脏外...
张申陈德海高连方吴联合孙波高国栋蔡海波张培喜盛存见
关键词:冠心病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辅酶NADH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生化标志物含量的影响
2009年
目的观察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分别为:缺血再灌注(MIR)模型组,NADH低剂量组(5mg/kg),NADH中剂量组(10mg/kg),NADH高剂量组(15mg/kg)。缺血再灌注(MIR)组:左前降支结扎前30min,5%葡萄糖腹腔注射;NADH低、中、高剂量组于结扎前30min,分别给予NADH 5mg/kg、10mg/kg、15mg/kg腹腔注射。以上各组造模成功者分别随机分为:缺血30min和再灌注60min两组。观察大鼠血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肌酸激酶同工酶(MB isoenzyme of creatine kinase,CK-MB)、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羟自由基、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含量的变化。结果与缺血再灌注(MIR)组比较,各处理组再灌后MDA、羟自由基、LDH、CK-MB释放水平明显降低,而T-SOD的水平升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ADH能够减少缺血再灌注引发的心肌细胞的一系列损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且达到治疗量(5mg/kg)后这种保护作用不具有剂量依赖性。
马海峰张培喜郑建伟于文舟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羟自由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他汀类药物与静脉移植失败的研究进展
2019年
目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仍是治疗终末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首要治疗方法。虽然左乳内动脉是左前降支血运重建的首选,并且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采用一侧或双侧桡动脉作为移植血管材料达到全动脉化CABG[1]。早期CABG 中需要大量的移植血管,使得自体大隐静脉成为最常用的血管移植材料,但现阶段CABG后5~10年患者数量逐步增加,大隐静脉远期通畅率一直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并且术后第1年静脉移植失败率高达20%。
马宪鲁张培喜周成运
关键词:吸烟高脂血症羟甲基戊二酰基COA还原酶抑制剂
小儿斜疝修补术中疝囊残端再利用820例研究
2009年
小儿斜疝修补术,先保留部分疝囊残端填塞铺于内环口,术后应用3天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恢复良好,随访3个月无任何异常。临床观察820例,术后除个别病例有阴囊轻度肿胀外无疝囊残端坏死感染发生,基本无复发,手术时间短,住院天数少,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张培喜
在冠状动脉移植术中他汀类药物应用于静脉移植后狭窄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9年
相比于左侧乳内动脉及桡动脉,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移植后的长期通畅率较低。一系列的临床试验和观察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在静脉移植通畅率治疗上有显著的益处。除了能降低血脂外,他汀类药物可以在移植静脉的血管壁上直接抑制甲羟戊酸途径发挥多效性,并且可以降低小GTP酶比如Rho和Rac的香叶酰化。他汀类药物能够改善内皮功能的同时减少血管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并且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与迁移。为了能将这些机制安全地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更多的临床试验需要聚焦于他汀类药物对静脉移植通畅率的干预作用,文章将对上述问题做一综述。
马宪鲁张培喜周成运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他汀类静脉移植内皮功能
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患者口服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的临床疗效对比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对比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OPCAB)患者口服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56例严重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128例)和对照组(128例)。所有患者术前至少5 d予以低分子肝素4100 U,每12 h皮下注射,择期行OPCAB。术后对照组予以氯吡格雷(75 mg,1次/d)+阿司匹林(100 mg,1次/d)口服;替格瑞洛组予以替格瑞洛(90 mg,2次/d)+阿司匹林(100 mg,1次/d)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参数,术前1 d及术后1、14、28 d血小板聚集率、血清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Lp-PLA2)水平,术后12个月内心血管不良事件[缺血性心绞痛、心力衰竭、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出血]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相关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清Lp-PLA2水平术后1 d均较同组术前1 d增高(P<0.05或<0.01),术后14、28 d均较同组术前1 d下降(P<0.05或<0.01),且替格瑞洛组术后1、14、28 d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术后12个月内,替格瑞洛组缺血性心绞痛、心力衰竭、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口服可显著降低OPCAB术后患者血小板聚集率、Lp-PLA2水平,通过优化抗血小板治疗,可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并能权衡出血风险。
米怀雪张培喜张申
关键词:氯吡格雷冠脉搭桥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