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媛媛

作品数:14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陕西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6篇地震
  • 4篇震级
  • 3篇压溶
  • 3篇震级偏差
  • 3篇震源
  • 3篇震源机制
  • 3篇震源机制解
  • 3篇大理岩
  • 2篇地震震源
  • 2篇断层
  • 2篇应变速率
  • 2篇微观结构
  • 2篇流体
  • 2篇近震
  • 2篇近震震级
  • 2篇Q值
  • 2篇变速率
  • 1篇地球物理
  • 1篇地球物理学
  • 1篇地震危险

机构

  • 9篇陕西省地震局
  • 7篇中国地震局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长安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地震台网...

作者

  • 14篇张媛媛
  • 3篇赵韬
  • 3篇惠少兴
  • 3篇周永胜
  • 3篇邱玉荣
  • 2篇姚文明
  • 2篇古云鹤
  • 2篇刘贵
  • 2篇关昕
  • 1篇石富强
  • 1篇梁春涛
  • 1篇苏金蓉
  • 1篇刘春
  • 1篇黄伟亮
  • 1篇丰成君
  • 1篇郭志
  • 1篇何昌荣
  • 1篇刘俊来
  • 1篇石军
  • 1篇王婷婷

传媒

  • 3篇地震地磁观测...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内陆地震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第七届构造地...
  • 1篇2014年中...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噪声成像方法研究陕甘宁交界地区波速特征
噪声被认为是一个稳定且持续的天然源.在一定情况下,两台站间的互相关函数可以等同于两点间的格林函数(Weaver,R.L.,2005).利用地震背景噪声互相关方法,提取面波经验格林函数,进而反演壳幔速度结构,是近年来发展的...
邱玉荣刘春石军石富强王莹张媛媛
关键词:地球物理学地震噪声成像方法
2009年陕西高陵M_(L)4.8地震震源参数及构造特征分析
2021年
利用双差定位法对2009-11-05陕西高陵ML4.8地震及其余震序列进行重定位研究,并采用CAP方法求解主震震源机制解,根据所得结果综合分析地震构造特征。结果表明,高陵地震序列主震深度约为6 km,余震主要分布在2~12 km深度范围内,地震序列在平面上呈簇状分布,在深度上大致呈垂直分布;主震震源机制解节面Ⅰ走向103°,倾角61°,滑动角-74°;节面Ⅱ走向252.40°,倾角32.78°,滑动角-116.44°;最佳矩心深度为7 km,矩震级近似为4.2级,P轴方向为北东方向;主震为正断兼少量走滑特征。综合分析认为,渭河断裂与渭南-泾阳断裂交会处为重要的地震潜在地段。
路珍郭志郭志黄伟亮张佩张媛媛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地震危险性
脆塑性转化带的强度与变形机制的实验研究——以大理岩为例
野外、实验和地震数据表明:浅部地壳岩石变形以脆性破裂为主,深部地壳岩石变形以晶体塑性流动为主。地壳的这种变形特征和强度轮廓可以用以摩擦-流变为主要变形机制的流变模型给出,即发生脆性变形的上部地壳强度基于Byerlee摩擦...
张媛媛
关键词:流体应变速率
文献传递
陕北塌陷记录的区域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选取陕西省境内2011—2018年震级为ML2.7—3.1的18个天然地震事件的287条记录和2013—2018年上述震级范围的20个陕北塌陷事件的185条记录,从时间域、频率域及时频域进行分析对比,总结出陕北塌陷记录区别于天然地震事件的特征:(1)在时间域,就P波初动而言,塌陷的P波初动弱而平缓,只有极少数台的垂直向P波初动方向清晰,而天然地震的P波初动强而尖锐,垂直向P波初动方向清晰,有象限分布的特征;在体波特征方面,塌陷的体波周期要比天然地震的大;面波发育是塌陷区别于天然地震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即使震中距很小,塌陷记录依然有明显的短周期面波Rg波发育;在震中距<50 km时,塌陷的振幅比AS/AP值要远远大于天然地震,且随着震中距的增大,AS/AP值变小并与相同震中距下天然地震的AS/AP值相近;相同震级,塌陷比天然地震尾波持续时间长,能量衰减慢。(2)在频率域,塌陷的频率域较窄,主要为低频信号,集中在0—3 Hz内;天然地震的频率域较宽,低频信号较少;定义频带内频谱的方差与均值的比值为频谱变异系数α,塌陷的频谱变异系数α整体高于天然地震的。在震中距200 km范围内,塌陷的拐角频率fc较天然地震小,集中在1—3 Hz,天然地震的拐角频率fc在3—15 Hz均有分布。(3)从时频谱的对比可见,塌陷的主要频率成份为低频面波,而天然地震频率成份最丰富的为横波波段。
张媛媛王婷婷苏丽娜杨宜海惠少兴
关键词:塌陷天然地震时间域频率域时频域
新的震级国家标准在2018年陕西宁强M_S 5.3地震震源参数测定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9年
利用国家测震台网记录到的2018年9月12日陕西宁强MS 5.3地震的波形数据,使用新震级国标计算了此次地震宽频带面波震级MS(BB),利用CAP波形反演方法得到震源机制解及矩震级MW。结果显示:利用50个宽频带测震台站的波形数据测得此次地震的MS(BB)为5.0,与GCMT测定的MS震级一致;由CAP方法反演得到的最佳双力偶参数为节面Ⅰ:走向169°/倾角81°/滑动角9°,节面Ⅱ:走向78°/倾角81°/滑动角171°;矩震级MW为5.0,与USGS公布的结果较一致,与GCMT公布的结果仅差0.1。研究认为,此次地震震级应为5.0左右,在日常地震速报中可将MW作为首选发布震级;而对于中强地震,MS(BB)震级相较于MS震级作为发布震级更为合理。
张媛媛赵韬惠少兴张宝文关昕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
陕西地区介质衰减、场地响应及震级偏差讨论
2022年
1研究背景地震观测记录是一种综合信息,是震源激发后的地震信息经过一系列“调制”之后的产物,因此需要对观测资料进行各种校正,这其中关键的是传播路径效应和场地响应(段刚等,2017)。传播路径效应包含几何扩散和非弹性衰减,非弹性衰减是地球介质的重要物理参数,描述的是由于介质的非完全弹性和不均匀性造成的地震波在介质里传播时的衰减,通常用Q值来描述(周龙泉等,2009)。场地响应一般是指场地附近理想基岩之上覆盖的松软土层对地震波振幅的影响,是控制地震破坏的重要因素,其反映的是介质的一种物理特征,是在震源参数计算中必须考虑的因素(段刚等,2017)
张媛媛赵韬杨宜海
关键词:Q值震级偏差
Carrara大理岩脆塑性转化和变形机制实验研究
采用Carrara大理岩,在温度300℃~700℃、围压300MPa 和600MPa-800MPa、应变速率1×10-4/s~1×10-5/s 和1×10-7/s~2.5×10-6/s、水含量0.005-0.01wt%和...
周永胜张媛媛张豫宏姚文明刘贵何昌荣党嘉祥
关键词:大理岩微观结构
文献传递
陕西地区近震震级的量规函数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选取陕西数字测震台网2002~2014年所记录到的ML≥2.0且记录台站数大于4的2 806次地震事件,采用震级残差统计方法,得到各单台震级相对于台网震级Mi的偏差εi,εi离散度较小,大体呈正态分布。分析了单台震级与台网震级的平均偏差ΔMi、标准偏差εi,只有3个台(HUAX、HZHT、TOCH)的平均偏差较大,这可能是由于场地响应放大或减小作用导致的。单台震级偏差值随震中距的变化表明,当震中距Δ≤140 km及210<Δ≤250 km时,全国量规函数稳定性弱,进而修正得到陕西地区的区域量规函数。
张媛媛王平惠少兴古云鹤
关键词:震级震中距震级偏差量规函数
陕西地区近震震级与介质衰减、场地响应的关系
2022年
利用陕西测震台网51个台站2012—2019年所记录的91个地震,基于遗传算法和互相衔接的三段几何衰减模型,采用Athinson方法计算得到陕西地区介质品质因子Q值与频率f的关系为Q(f)=698.4f^(0.2828)。考虑到陕西地区介质横向不均匀性强烈及天然地震分布特征,反演了秦巴山区和关中盆地的介质品质因子,分别为Q1(f)=665.5f^(0.2671)和Q2(f)=756.2f^(0.3443)。采用Moya方法反演陕西测震台网46个固定台站的场地响应。TOCH台在1—6 Hz,HUAX台在3—20 Hz,GST台在7—20 Hz,FXI台在2—20 Hz,LNA台在3—10 Hz,均表现出了明显的放大作用。根据波形数据和观测报告,计算出2002—2019年陕西测震台网所记录到的2309次ML≥2.0近震单台震级测定值与台网平均震级的差,得到震级偏差的分布图像。结果显示:关中盆地单台震级普遍偏大,这与盆地表层松软沉积层对入射波的放大作用有关。秦巴山区单台震级普遍偏小,与秦巴山区相对低Q0值、地震射线途经该区域时能量大幅度衰减有关。HUAX台、LNA台、TOCH台、GST台、FXI台、FUPI台的震级偏差是一个较大的正值,这与台基对震级的放大作用一致。由统计结果可知,区域地震振幅衰减受上地壳构造、非弹性衰减及场地响应共同影响,其中,场地响应增益的影响最大。
张媛媛邱玉荣赵韬杨宜海苏丽娜
关键词:Q值震级偏差
龙门山断裂带的分段性特征--来自密集震源机制解的约束被引量:7
2021年
龙门山断裂带沿倾向和走向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和分段性特征,通常以4条主干断裂为界将龙门山断裂带自西向东分为5条构造带,但是对沿走向的分段性特征仍未达成共识.本文利用四川区域地震台网记录的汶川地震后近10年的波形数据,采用全波形反演获取了龙门山断裂带1495个M≥3的震源机制解.通过“滑动窗”扫描方法提取不同地震类型的数量沿龙门山断裂带走向的变化曲线,据此将龙门山断裂带的震源区划分为S1—S9段.根据反演的震源机制解,进一步采用阻尼线性反演技术求取龙门山断裂带高分辨率的构造应力场信息,从地震类型、断面结构和构造应力场等角度探讨龙门山断裂带的分段性特征.结果表明:(1)地震类型存在明显的分段性特征.其中S1的逆冲型地震比例最高,S8的走滑型地震比例最高,S9的正断型地震比例最高.汶川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可能存在差异性断层调整运动,且余震晚期沿断裂带走向普遍存在应力的补充和协调,芦山地震的发生可能还对S2造成了应力扰动.汶川主震附近及余震区远端经历了更长的震后调整过程,且余震区远端S9具有更复杂、强度更高的震后调整过程.(2)断面结构存在明显的分段性特征.断面结构揭示汶川主震附近和余震区远端的隐伏断裂,以及虎牙断裂南端参与了汶川余震活动.断面倾角与走滑分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具有明显逆冲分量的分段断面倾角主要分布在50°~70°,而在具有明显走滑分量的分段断面倾角基本在60°以上,且断面倾角增大与汶川余震带宽度收缩变窄相吻合.(3)龙门山断裂带的应力环境非常复杂.σ1方向的分段性差异导致了汶川—芦山地震空区的地壳撕裂和地幔物质上涌、汶川主震附近和余震区远端的隐伏断裂活动以及虎牙断裂南端大量的逆冲型地震.结合构造应力场与大地测量资料认为,龙门山的隆升主�
杨宜海张雪梅花茜苏利娜丰成君邱玉荣梁春涛苏金蓉古云鹤金昭娣张媛媛关昕
关键词:龙门山断裂带震源机制构造应力场汶川地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