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小全

作品数:90 被引量:3,249H指数:33
供职机构:大自然保护协会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8篇农业科学
  • 11篇生物学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经济管理
  • 5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土壤
  • 14篇土地利用
  • 14篇物量
  • 12篇杉木
  • 10篇土地利用变化
  • 9篇有机碳
  • 9篇土壤有机
  • 9篇
  • 8篇土壤有机碳
  • 8篇气候
  • 8篇气候变化
  • 7篇造林
  • 7篇生态系统
  • 7篇生物量
  • 7篇清洁发展机制
  • 7篇林业
  • 6篇中龄林
  • 6篇杉木中龄林
  • 5篇再造林
  • 5篇碳贮量

机构

  • 71篇中国林业科学...
  • 22篇大自然保护协...
  • 9篇北京林业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生...
  • 6篇西南林学院
  • 5篇湖南农业大学
  • 4篇国家林业局
  • 4篇中国林学会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国家环境保护...
  • 1篇华南热带农业...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内蒙古林业科...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重庆三峡学院
  • 1篇西南大学
  • 1篇扬州大学

作者

  • 85篇张小全
  • 22篇徐德应
  • 19篇侯振宏
  • 12篇朱建华
  • 11篇罗云建
  • 9篇武曙红
  • 7篇张治军
  • 5篇张于光
  • 5篇王效科
  • 5篇肖烨
  • 4篇何英
  • 4篇李俊清
  • 4篇靳彤
  • 3篇王彦辉
  • 3篇赵茂盛
  • 2篇马剑
  • 2篇吴可红
  • 2篇杜凡
  • 2篇韦莉莉
  • 2篇吴建国

传媒

  • 20篇林业科学
  • 13篇生态学报
  • 9篇气候变化研究...
  • 7篇植物生态学报
  • 6篇林业科学研究
  • 3篇世界林业研究
  • 3篇自然保护地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第三届亚洲气...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林业经济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绿叶
  • 1篇中国工程科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10篇2009
  • 1篇2008
  • 9篇2007
  • 9篇2006
  • 8篇2005
  • 4篇2004
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连栽地力退化和杉阔混交林的土壤改良作用被引量:36
2007年
收集了有关杉木连栽的地力退化和连栽杉阔混交林的对比研究文献,并进行分析表明,杉阔混交林土壤容重平均比杉木纯林降低5%;连栽杉木人工林随代数的增加呈现容重变大的趋势,2代比1代平均增加6%,3代比2代平均增加9%。这种容重的变化使看似具有可比性的对比样地之间失去了可比性,可能导致对杉木连栽人工林地力退化和杉阔混交林的土壤改良作用的评价产生偏差。通过对这种容重变化产生的影响进行校正,对杉木连栽人工林地力退化和杉阔混交林的土壤改良作用进行了重新评估。结果表明,采用固定深度采样的杉阔混交林与对照的杉木纯林、多代连栽杉木人工林不同代次间土壤有机碳和全氮贮量的相对变化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低估现象。固定深度采样时,与对照的纯林相比,杉阔混交林对土壤的改良作用被低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贮量的相对变化平均低估6%和5%;杉木连栽引起的地力退化也被低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贮量从1代到2代分别低估5%和7%,从2代到3代分别低估7%和8%。经t-检验表明,杉阔混交林与对照的杉木纯林、多代连栽杉木人工林不同代次间土壤有机碳和全氮贮量的相对变化在土壤容重影响校正前后有明显差异(p=0.05)。
罗云建张小全
关键词:杉木连栽混交
树木年轮对气候变化响应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0年
叙述了树木年轮在分析气候要素变化研究中的应用概况,探讨树木年轮宽度对气候要素变化的响应,并就树木年代学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前景作简要探讨。
柴正礼姚孟春张小全朱建华侯振宏王晓春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候因子
《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森林管理基准线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基于各附件I缔约方2011年提交的年度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森林管理活动的温室气体源/汇数据,以及森林管理活动的基准线数据,分析了森林管理活动在第一承诺期履约中的贡献,以及按各方提交的基准线,预计森林管理活动在未来承诺期履约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的最初两年(2008—2009年),附件I缔约方可从合格的森林管理活动中获得年均2.46亿t CO2当量(CO2-eq)的信用额,相当于相应缔约方基准年(1990年)源排放的2.3%,对减限排目标的贡献率达53%,不合理的规则使一些缔约方在履约中可过度地利用森林管理的汇清除。各附件I缔约方提交的2013—2020年森林管理活动的基准线(约2.52亿t CO2-eq/a的净汇清除)远低于目前和过去的水平,使其可从中获得的用于抵消减排目标的信用额约为第一承诺期的4倍,对未来承诺期履约的贡献率将更大,一些缔约方提交的减排目标中的大部分可通过森林管理活动的信用额来抵消。因此,本文建议在未来的谈判中,要严格控制可用的森林管理活动的信用额,避免森林管理活动被滥用。
张小全
关键词:《京都议定书》森林管理
重庆铁山坪马尾松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及其分配特征被引量:24
2009年
分析重庆铁山坪46年(42~51年)生马尾松次生林的生物量、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马尾松林生物量为142.06t·hm-2,乔木层(89.91%)>灌木层(5.61%)>枯枝落叶层(2.98%)>草本层(1.50%);马尾松林生态系统的总有机碳贮量为197.78t·hm-2,乔木层为76.06t·hm-2(38.45%),灌木层为3.55t·hm-2(1.79%),草本层为0.88t·hm-2(0.44%),现存凋落物层为2.34t·hm-2(1.17%),土壤层为114.96t·hm-2(58.13%);马尾松各器官的碳贮量与其生物量成正比,树干的碳贮量最高,占乔木层碳贮量的75.06%;马尾松林年净生物量增长量为9.01t·hm-2a-1,年净固碳量为4.49t·hm-2a-1,折合成CO2为16.46t·hm-2a-1。
张治军张小全王彦辉罗云建李志勇曹磊
关键词:碳贮量碳分配固碳能力马尾松次生林
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被引量:69
2009年
该文在建立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数据库基础上,分析了区域尺度杉木人工林生物量、生产力、各器官分配比例及其与林龄的关系。结果表明,区域尺度杉木人工林总生物量和林龄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可用Chapman-Richards生长方程表达;利用森林资源清查中的蓄积量数据计算的各龄级生物量比实测数据更能代表林分的实际平均生长情况;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随林龄的变化规律因器官而不同;杉木人工林平均生产力的变化趋势落后于连年生产力近十年,因此使用平均生产力并不能真正代表杉木人工林每年的实际生产力变化情况。此结果为第二次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温室气体清单的编制提供了基础数据,以提高中国林业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的质量。
侯振宏张小全徐德应于澎涛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生物量生产力
不同林型土壤微生物有机碳降解基因的多样性被引量:14
2007年
应用寡聚核苷酸基因芯片,分析了米亚罗林区冷杉原始林(M-Y)和20世纪60年代云杉人工林(M-60)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基因多样性。该功能基因芯片含有与有机碳降解、碳固定、氮、磷、硫循环和金属抗性相关的1961个基因探针。在M-Y和M-60样地中分别检测到39和62个具有较强杂交信号(SNR≥2)的功能基因,其基因多样性水平指数分别为3.59和4.04,杂交信号强度总值分别为480280和630560。M-Y和M-60样地中分别检测到32个和37个有机碳降解基因,占总基因的82%和60%,这些基因分属于22个不同的基因类群,分别参与木质素、木聚糖、几丁质等有机碳的降解过程。有机碳降解基因在两个样地中存在较大的多样性和丰度差异。这些结果说明了大多数的土壤微生物直接参与了土壤有机碳的降解,同时,林型不同显著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有机碳降解微生物的多样性。
张于光张小全刘学端肖烨Wu Liyou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林型基因多样性
六盘山林区几种土地利用方式植被活体生物量C贮量的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通过野外调查测定,研究了六盘山林区天然次生林(杂灌林、山杨和辽东栎林)、农田、草地和人工林(13、18和25年生华北落叶松)植被活体生物量的C贮量。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植被地上生物量C贮量为14.93~25.92t·hm^-2,根系为6.50~7.55t·hm^-2;人工林地上为11.97~45.39t·hm^-2,根系为6.48~7.64t·hm^-2;农田和草地地上分别为0.83和1.09t·hm^-2,根系分别为0.49和1.61t·hm^-2。植被活体生物量C年均积累量,天然次生林地上为2.97~5.15t·hm~·a~,根系为1.67~2.86t·hm^-2·a^-1:人工林地上为5.07~6.49t·hm^-2·a^-1,根系为1.90~2.10t·hm^-2·a^-1;农田与草地地上分别为0.83和1.09t·hm^-2·a^-1,根系分别为1.38和1.03t·hm^-2·a^-1。在生长季,草本地上部分C积累呈逐步增长趋势,最高峰在9-10月,10月后下降。细根生物量C的积累量,天然次生林在5、6、9月较高,草地在8月份较低,农田在7和9月较高,人工林在5、9和10月较高。
吴建国张小全徐德应朱高
关键词:天然次生林草地人工林
中国森林管理活动碳汇及其潜力被引量:10
2012年
利用总-净核算和净-净核算 2 种方式估算中国森林管理活动的碳汇量及其潜力。结果表明:基年为1990 年时,总 - 净核算方式下 2010,2020,2030,2040和2050年中国森林管理碳汇量分别为 58.7,57.8,58.4,62.7和 67.2 MtC·a-1,净-净核算方式下分别为 14. 9,17.5,20.1,26.0和31.7 MtC·a- 1;基年为 2000 年时,总-净核算方式下 2010,2020,2030,2040 和 2050 年中国森林管理碳汇量分别为 73.5,72.1,72.8,78.1 和 83.6 MtC·a- 1,净 -净核算方式下分别为 2.0,5.7,9.3,16.8 和 24.2 MtC·a- 1; 同一基年 2 种核算方式估算的森林管理碳汇量变化趋势相同,且总 - 净核算的碳汇量大于净 - 净核算的碳汇量。
侯振宏张小全肖文发
关键词:森林管理
中国湿地碳汇功能的提升途径被引量:5
2022年
湿地是重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之一,具有显著的储碳、固碳功能。湿地碳汇与环境变化及人类管理方式密切相关,提升湿地碳汇功能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聚焦于我国湿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提升的需求,梳理了政策和技术两方面的途径。在现有的湿地政策中,恢复退化的滨海红树林和盐沼、加强泥炭地保护、恢复和新增内陆沼泽湿地可有效提升湿地碳汇。潜在的碳增汇减/排技术包括植被修复与重建技术、水文调控技术、施加生物炭和土壤底质改良技术等。然而,目前的政策和技术通常是从湿地保护和恢复领域移植过来,缺乏定量增碳效应评估,仍需通过示范实践、加强监测评估使湿地碳汇功能提升技术更加成熟,政策目标更加明确。
张骁栋朱建华张小全闫钟清康晓明
关键词:滨海湿地泥炭地沼泽地温室气体减排
附件I缔约方森林管理参考水平的确定方法被引量:2
2013年
通过收集各附件I缔约方最新递交的森林管理参考水平报告和专家评审报告,对各缔约方采用的森林管理参考水平确定方法进行了综述,重点分析了确定森林管理参考水平的三个基本要素:森林管理核算面积、核算参数和采伐量。大部分缔约方采用了国别方法或欧盟共同方法,少数缔约方采用历史数据或其外推作为参考水平。由于采用的核算方法和参数基本上都是基于国家温室气体清单和国家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因此森林龄级结构和采伐量的预测成为影响森林管理参考水平的重要因素。各缔约方在确定其森林管理参考水平时,尽可能利用其森林特点,结合宏观经济预测,采取尽可能降低参考水平的策略,以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最大限度地利用森林管理碳吸收汇。
张小全罗永梅王龙柱马剑
关键词:森林管理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