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彦旭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多环芳烃
  • 3篇有机质
  • 2篇天然土壤
  • 2篇土壤
  • 2篇土壤有机
  • 2篇土壤有机质
  • 2篇迁移
  • 2篇肺癌
  • 1篇多介质
  • 1篇多介质模型
  • 1篇排放因子

机构

  • 5篇北京大学

作者

  • 5篇陶澍
  • 5篇张彦旭
  • 3篇张先明
  • 3篇刘文新
  • 3篇肖扬
  • 3篇袁慧诗
  • 3篇潘波
  • 3篇戴瀚程
  • 1篇林秀梅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第五届全国环...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中国多环芳烃的排放,迁移与肺癌风险评价
根据实测及文献中报道的多环芳烃(PAHs)排放因子,以及各种统计数据,本文估算了中国PAHs的排放量,并根据人口及相关活动的时空分布将其插值从而得到具有较高时空分辨率的排放清单。在此基础上,采用了耦合的大气迁移-多介质模...
张彦旭陶澍
关键词:多环芳烃肺癌排放因子多介质模型
文献传递
天然土壤对菲吸附行为的动态变化被引量:7
2006年
选择8种有机质含量各异的土壤,考察其对菲吸附行为的动态变化特征,并利用Freundlich模型描述1、48和720h条件下菲的相分配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接触时间条件下,Freundlich吸附系数KF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的线性关系,8种土样吸附行为的非线性指数n随时间逐渐减小,经土壤有机碳含量校正的单点Koc*值也随时间上升。这些结果指示土壤有机质是有机污染物土壤吸附的主要汇,土壤有机质吸附位点的位能表现为非均匀分布,颗粒内部有机质吸附位点的容量更大。此外,利用差减方式得到吸附过程后段的相分配关系的非线性明显强于吸附过程前段,说明慢吸附阶段中结构致密的土壤有机质组分的影响更趋强烈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在致密有机质组份中的扩散过程很可能是慢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
张彦旭潘波刘文新戴瀚程肖扬张先明袁慧诗陶澍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
天然土壤有机质中菲的分配行为被引量:12
2006年
天然土壤吸附不同初始浓度的菲后,提取胡敏酸组分(包括胡敏酸和富里酸),通过计算得到胡敏素组份所吸附的菲,用以研究菲在2种组份中的动态吸附/分配行为,以及初始浓度的影响,并利用Freundlich式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天然土壤中菲的吸附/分配过程表现出分阶段特征:从最初的快吸附至48 h左右达到转折点,然后进入慢吸附过程.在快吸附至转折点阶段,胡敏酸组分中菲的吸附比例(吸附量与初始量之比)出现先升后降的波动,可归因于初始时段矿物表面吸附、胡敏素竞争吸附的影响.在慢吸附阶段,胡敏酸中菲的吸附比例变化很小,菲初始浓度的影响也不大;而对于胡敏素组份,低初始浓度条件下菲的吸附比例明显大于高初始浓度条件,并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表明胡敏素组份是慢吸附的主要发生域.模型参数拟合结果显示:胡敏酸、全土、胡敏素吸附的非线性程度依次增加,并随时间逐渐加强.在吸附/分配的动力学过程中,胡敏酸和胡敏素分阶段不同的变化特征反映出土壤有机质组分异质性对非线性吸附行为的影响.
林秀梅潘波刘文新袁慧诗张先明张彦旭肖扬戴瀚程陶澍
中国多环芳烃的排放,迁移与肺癌风险评价
根据实测及文献中报道的多环芳烃(PAHs)排放因子,以及各种统计数据,本研究估算了中国PAHs的排放量,并根据人口及相关活动的时空分布将其插值从而得到具有较高时空分辨率的排放清单。在此基础上,本研究采用了耦合的大气
张彦旭陶澍
关键词:多环芳烃
文献传递
多环芳烃在全土及其碱提残余物上的吸附行为被引量:9
2006年
以菲和芘为代表性化合物,采用8种有机质含量不同的天然全土样品及其碱提残余物进行吸附实验,并利用不同吸附模型进行数据拟合,藉以探讨有机质含量对土壤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Freundl- ich吸附模型的非线性指数n都小于1,显示全土和碱提残余物在多环芳烃的吸附过程中表现出非线性特征.菲和芘的吸附行为随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同而变化,碱提残余物的吸附能力强于全土,两者吸附行为的差异主要归因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性状的区别.
袁慧诗潘波刘文新张先明张彦旭肖扬戴瀚程陶澍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多环芳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