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格
- 作品数:13 被引量:46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高教研究室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教委课题北京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第三次工业革命进程中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之我见被引量:1
- 2014年
-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驱动力是科技创新,劳动力大军在严格训练下的创造力与技能水平决定了各国科技的创新力度及企业的竞争力和产品质量。作为创造性人才、创新型人才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主体,高等教育系统面临观念、制度的先行变革,以及培养对象的终身化,专业设置面向产业链,行业、企业成培养主体等转型需要。
- 张文格
- 关键词:第三次工业革命高技能人才高等教育
- 地方院校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模式探讨
- 2011年
- 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使大学教育质量的保证和提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地方院校要在大众化阶段有效完成自己的主体使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标,基于大众化阶段学生群体的变化采取更有效的教育模式,转变办学和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改革课程模式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投入来提高教育效果,并以学生发展增量为基准改革质量评价方式以引导教育观念和行为的优化。
- 张文格盛炎平
- 关键词:地方院校教育模式
- 贯彻《教育规划纲要》传承大学精神 强化人才培养——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综述
- 2011年
- 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的主题为"贯彻《教育规划纲要》、传承大学精神、强化人才培养",围绕这一主题,会议开设了四个研讨专题,分别是: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大学文化与战略;高校科学管理;大学治理。这些议题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形成了70余篇有价值的学术论文。这些论文积极探索了高等教育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对高等教育管理实践的改革提出了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 张文格
- 关键词:高等教育管理大学精神
- 后大众化进程中地方院校发展使命与战略转型被引量:6
- 2013年
- 从经济社会结构和高等教育发展阶段转型的角度来看,地方院校不仅只有通过学科、专业的内涵、特色发展以求升格这一条道路可走,还应承担起后大众化进程中时代赋予的作为高等教育规模继续扩大的"容器"与非适龄人口的中学后教育和培训的双重使命。地方院校可以通过特色发展、文化活动、教育内容实用化以及模块化课程等战略达到多样化、分层化发展,而地方院校成功实现多样化、分层化发展是形成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的结构框架的关键。
- 张文格马丁
- 关键词:地方院校
- 欧美“再工业化”战略与中国职业教育改革方向被引量:1
- 2013年
- "德国制造"的成功充分证明了职业教育在现代制造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当前欧美"再工业化"战略进一步引发新的世界产业经济竞争,这必将促进各国职业教育的新一轮角逐。"中国制造"要摆脱发展困境,关键在于其职业教育能否培养适用的技能型人才和产业工人。因此,以法律手段重建外部产学联合制度,以工作过程为依据重构内部课程体系,这是填补"中国制造"与职业教育之间鸿沟的可能道路。
- 张文格马丁
- 关键词:职业教育
- 国内高等教育后大众化研究综述被引量:1
- 2010年
- 我国学界对高等教育后大众化的研究还较少,对我国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是否来临也莫衷一是。就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主要涉及高等教育后大众化的内涵、国外高教后大众化阶段的发展模式、经验及启示,以及我国后大众化进程、面临的问题、任务及发展机制与策略。
- 张文格
- 欧美“再工业化”战略:破除中国高等教育之困
- 2013年
- 支撑着“德国制造”的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技术力量,“美国制造”的复苏缺少训练有素的产业工人,“中国制造”最大的问题仍然是制造业人才的培养,由欧美“再工业化”战略引发的世界产业经济竞争将导致各国高等教育的新一轮角逐。目前的中国高等教育不仅无法发挥其对产业经济的“引擎”作用,反而因劳动力结构过早升级而成为产业经济的拖累。以法律手段重建外部产学联合制度,以工作过程为依据重构内部课程体系是填补“中国制造”与高等教育之间鸿沟的可能性道路。
- 张文格马丁
- 高等教育后大众化理论的全面认识及其启示被引量:6
- 2011年
-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深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已步入了大众化的成熟阶段,在此阶段,高等教育体系在结构特性方面会发生诸多量变并最终引起质的飞跃进入后大众化阶段。由于我国大众化发展道路的独特性会对其后一阶段的发展产生强大制约,因而不能用某个数字区间来判断我国后大众化的进程。后大众化理论不仅揭示了大众化的最终走向并非一定是普及化,同时预警我们要积极应对高等教育急速扩张带来的危机和重视高等教育需求的转变。
- 张文格
- 关键词:高等教育
- 后大众化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危机及根源被引量:13
- 2011年
- 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从大众化向后大众化发展所经历的学潮危机表明,必须高度重视规模扩增带来的隐患,以免矛盾被激化,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十年扩增导致我国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面临着诸如财政紧缩、教育质量下滑、大学生就业状况恶化和高等教育机会差距拉大等危机,而危机产生的根源无疑在于政府财政支持的乏力、高度统一的集权控制和根深蒂固的精英教育思想。
- 张文格
-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
- 后大众化视野中的中国高职教育发展方向被引量:4
- 2012年
- 后大众化阶段,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促进高等教育结构转型和经济产业结构转型的双重使命。要完成这种使命,必须构建受"市场力量"控制的、竞争性的且对社会需求反应"敏感"的高职教育系统。高职教育目前所面临的生源减少、培养模式落后、财政投入难以为继、就业率低下等困境,致使其必须致力于办学主体私有化、培养目标职业化、学习课程模块化、系统无边界化等发展方向。这关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能否从大众化阶段顺利过渡到后大众化阶段。
- 张文格
- 关键词:高职教育私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