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文英

作品数:11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市儿童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紫癜
  • 4篇过敏
  • 4篇过敏性
  • 4篇过敏性紫癜
  • 3篇儿童
  • 2篇血小板
  • 2篇幽门螺
  • 2篇幽门螺杆菌
  • 2篇幽门螺杆菌感...
  • 2篇肾损
  • 2篇肾损害
  • 2篇凝血
  • 2篇小儿
  • 2篇螺杆菌
  • 2篇螺杆菌感染
  • 2篇患儿
  • 2篇儿童过敏性紫...
  • 2篇杆菌感染
  • 1篇蛋白
  • 1篇多态

机构

  • 11篇广州市儿童医...
  • 1篇广州市体育科...

作者

  • 11篇张文英
  • 4篇何丽雅
  • 4篇赖冬波
  • 3篇佟莉贞
  • 2篇赵玉红
  • 2篇王嘉怡
  • 2篇徐涛
  • 1篇石国光
  • 1篇郑可鲁
  • 1篇叶展红
  • 1篇彭静宜
  • 1篇詹军芳
  • 1篇石军
  • 1篇许秀贤
  • 1篇朱卫东
  • 1篇赵明博

传媒

  • 2篇广州医药
  • 2篇广东医学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运动医学...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 3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白血病患儿使用左旋门冬酰胺酶中凝血象监测的价值
2006年
目的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使用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中凝学象的变化。方法27例ALL患儿,以Clauss凝固法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纤维蛋白原(Fbg)。结果27例ALL患儿共51人次在使用L-ASP中,凝血检查结果均出现异常。Fbg为敏感的指标,其中使用剂量为2万u/m^2时患儿60.3%(31/51例)出现Fbg下降,而使用剂量为4万u/m^2时患儿86.3%(44/51例)出现Fbg明显下降。结论ALL患儿在使用L-ASP治疗中容易出现Fbg下降,下降程度与剂量相关,PT与aPTT不受其影响。检测凝血象对掌握病情,药物使用安全性有重要价值。
张文英徐涛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凝血
FCGR2B基因多态性与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本研究探讨FCGR2B232I/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易感性的相关关系。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直接测序方法检测76例ITP患儿及37例正常对照儿的FCGR2B-232基因多态性,比较两组间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发现,患者组中,I/I基因型42例,占55.3%;I/T基因型32例,占42.1%;T/T基因型2例,占2.6%。对照组中I/I基因型30例,占81.1%;I/T基因型7例,占18.9%;未发现T/T基因型。基因型表达在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等位基因Ile及Thr在患者组和对照组所占比例分别为76.3%和90.5%及23.7%和9.5%,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组等位基因Thr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析等位基因Thr危险度,发现OR为2.97,95%可信区间为1.25-7.05。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显示等位基因Ile与Thr的分布符合遗传规律。结论:人群中FCGR2b基因I232T多态性与ITP易感性具有相关性,等位基因232T很可能是儿童ITP发病的危险遗传因素。
何丽雅黄鈺君赖冬波赵明博张文英徐涛王嘉怡石军赵玉红许秀贤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基因多态性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1年
张文英石国光
关键词:川崎病药物疗法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
儿童过敏性紫癜胃十二指肠粘膜改变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为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 (HSP)胃镜下胃肠道粘膜改变的特点及其与幽门螺杆菌 (Hp)的关系。方法 :随机对我院 2 4例住院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胃十二指肠内镜检查及 (Hp)检测。结果 :发现胃十二指肠粘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糜烂、炎性改变 ,其中部分呈点片状出血 ,检测幽门螺杆菌 (Hp)阳性 6例 ,占 2 5 %。结论 :胃镜检查有助于降低临床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的HSP病人的漏诊和误诊率 ;Hp作为儿童过敏性紫癜可能的致病因素之一 。
何丽雅佟莉贞赖冬波张文英
关键词:儿童过敏性紫癜
家系红细胞指数在小儿地中海贫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06年
地中海贫血是我国南方最常见和危害最大的遗传疾病之一,它的遗传规律符合常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杂合子筛查是实现人群监控目的的基本策略。遗传筛查的目标是用快速准确和价廉的方法,发现基因携带者杂合子。具体的讲,就是通过检查个体的表型特征(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初步诊断被检查者是否为地贫基因携带者。因家系基因谱检查费用大耗时长,家属不易配合,为减少漏诊,我们于2004年9月至2005年5月对200例贫血患儿进行家系红细胞指数检查及地贫基因检查对比,探讨家系红细胞指数应用于地贫筛查的可行性。
张文英
关键词:红细胞指数贫血诊断家系小儿遗传筛查被检查者
骨穿针治疗青少年运动员胫骨结节骨骺损伤39例被引量:1
2003年
为了提高疗效 ,缩短疗程 ,在临床治疗上采用经皮贯通穿刺病损的胫骨结节骨骺的方法 ,结合场效应理疗 ,对 3 9例患者进行观察。结果显示 :总有效率 97 4% ,疗程 2~ 4周 ,而且复发率低。X线片未显示异常。应用骨穿针对胫骨结节的穿刺和场效应的作用 ,可以改善局部血供 ,加速损伤的修复 ,达到通经络。
利武汉王世俊张文英叶展红
关键词:骨穿针青少年运动员
小儿重症肺炎与血小板数量关系的探讨被引量:1
2004年
朱卫东彭静宜张文英
关键词:小儿重症肺炎血小板数量合并症血小板计数
龋病对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影响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龋病对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影响。方法 :2 99例过敏性紫癜患儿按有无龋病分为A(伴有龋病 )、B(无龋病 )两组 ,比较两组肾损害的发生率 ;并观察龋病干预与否对肾损害恢复病程的影响。结果 :A组肾损害的发生率为 71 4% ,与B组 (4 4 7)比较 ,差异具显著意义 (χ2 =7 79,P <0 0 1)。在伴有龋病的过敏性紫癜肾损害患儿中 ,龋病干预组 (9例 )在处理龋齿 4周后有 77 8%的患儿其肾损害完全修复 ,而非干预组 (16例 )同期仅有18 8%的患儿其肾损害得到恢复 ,两者比较 ,差异具显著意义 (χ2 =8 40 ,P <0 0 1)。结论 :龋病的存在与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
赖冬波何丽雅张文英佟莉贞郑可鲁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肾损害龋病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的影响被引量:18
2008年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肾损害的影响。方法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方法将2002年1月-2005年12月广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HSP患儿304例(其中男176例,女128例;年龄3-14岁)分为Hp感染(A组)91例,无Hp感染(B组)213例,采用χ^2验比较二组间肾损害发生率;对HSP伴Hp感染患儿,进行驱Hp治疗,予2周的三联疗法:奥美拉唑(7岁及以下10mg/d,7岁以上15mg/d)分2次口服。克拉霉素片15mg/(kg·d),分2次口服。A组中有肾损害60例,经治疗Hp转阴45例(C组),未转阴15例(D组),采用χ^2验,比较C、D二组间肾损害恢复情况。结果A组肾损害的发生率为65.9%(60/91例),B组为35.2%(75/213例),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24.378P〈0.01)。C组肾损害完全恢复38例将恢复率为84.4%,D组肾损害完全恢复7例,恢复率为46.7%。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8.563P〈0.01)。结论Hp感染对HSP患儿肾损害的发生有明显的影响,及时发现和处理Hp感染有助于患儿肾损害的恢复。
赖冬波王嘉怡何丽雅张文英赵玉红
关键词:紫癜过敏性幽门螺杆菌感染肾损害
危重新生儿凝血功能的改变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危重新生儿体内凝血功能的改变,为合理治疗提供理论论据。方法本文比较观察组50例临床无出血表现危重新生儿与对照组50例有临床出血表现危重新生儿4项凝血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4项指标比较阳性率无显著差异,但随病情而改变,病情越重,阳性率越高。结论 危重新生儿多有不同程度凝血功能的改变,且病情越重,凝血功能改变越明显,提示应提高警惕做好早期干预。
张文英
关键词:危重新生儿凝血功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