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栋豪
-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学报编辑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 中国逻辑思想研究方法之反思——从胡适的逻辑方法看被引量:4
- 2013年
- 胡适在研究中国逻辑思想时提出了训诂考证的方法、历史分析的方法、"借鉴西史"的方法、实验主义方法等,对近代中国逻辑思想(包括因明)研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方法论对于后人研究中国逻辑思想影响深远。胡适的方法论对于中国逻辑史的积极作用表现在:胡适逻辑体系范式的提出,打破了梁启超以来中西逻辑简单比较的方法,用西方的逻辑体系来解析构造中国的逻辑思想体系,从而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胡适的治学方法对后来的学者研究中国逻辑史提供了工具和借鉴作用。但是,胡适的研究方法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他用西方哲学史的架构解析中国哲学史,必然会或多或少带有西方的痕迹;胡适提出治史原则以后并没有完全遵从这些规则。
- 张栋豪
- 关键词:方法论历史分析实验主义
- 从明末译介的西方逻辑学看中西文化的交汇被引量:5
- 2017年
- 明末之际,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秉承"学术传教"的宗旨传播基督教,翻译了大量西方的书籍,其中包括西方的逻辑学。这次传入之所以能够为部分国人所接受,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阳明心学"和实学为西学的传播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为了迎合中国的知识分子,传教士在逻辑学著作中把基督教教义思想和中国传统的儒学思想相融合,用西方的知识体系解读儒家的哲学思想和基本观念,或者用儒家经典的一些术语来解释西方哲学的术语。传教士及其中国的合译者对中西文化的交流做了有益的尝试,而且西方的某些知识内容迎合了中国一些知识分子提倡实证、经世致用的需求。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次中西文化碰撞的影响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中西学术术语的互相解释是否恰当、对等也值得商榷。
- 张栋豪张胜前
- 关键词:明末传教士中西文化
- 中国逻辑史方法论在近代的演变
- 任何一门学术,都是以作为工具和舟楫的“方法论”为核心的。因此,史学观念要想革新,治史研究的方法首当其冲,特别是对中国逻辑史这个百年来发展起来的事物更是如此。纵观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发展,笔者发现在当前的中国逻辑史研究中或多或...
- 张栋豪
- 关键词:逻辑史方法论历史演变
- 逻辑哲学的新动态及其对中国逻辑研究的启发被引量:1
- 2009年
- 逻辑哲学的新近发展对一种逻辑或多种逻辑、一般逻辑、非形式逻辑、逻辑与数学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新研究,将逻辑学作为一种动态的和开放的体系来看待。逻辑哲学发展的新动态对中国逻辑研究拓展逻辑观念、研究思路与方法,特别是拓展研究范围,将中国数学中的逻辑思想纳入到中国逻辑中来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 翟锦程张栋豪
- 关键词:逻辑哲学中国逻辑逻辑观念
- 明清时期西方逻辑学的传入与发展被引量:5
- 2010年
- 西方逻辑学的传入大概开始于明清,其传播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传教士和教徒进行的翻译工作;二是国人译介欧美著作,其中徐光启的《几何原本》、李之藻的《名理探》、严复的《穆勒名学》《名学浅说》与王国维的《辨学》贡献最为突出;三是国人译介日文著作及编写逻辑著作。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西方列强传播科学文化是为了侵占中国的领土和中国人的思想;国人传播逻辑学是为了发展科学、富国强民;西方逻辑学的传播速度慢主要是由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西方逻辑学本身和翻译上的原因造成的;无论如何,西方逻辑学的传入对中国逻辑学的产生和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 翟锦程张栋豪
- 关键词:逻辑学李之藻
- 百年来汉传因明研究方法之反思
- 2016年
- 在一百多年的汉传因明发展过程中,学者们运用了比较的方法、历史文献的方法、西方现代逻辑理论解析的方法等对汉传因明进行探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其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与学术发展相比还显滞后。汉传因明要想取得更大的发展,方法的革新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在保持和完善现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一方面可以吸取中国逻辑史中的研究方法,比如历史分析和文化诠释的方法,另一方面还要提出新的方法应用于因明研究,比如创造性诠释学和科学革命结构论的方法。
- 张栋豪张晓翔
- 关键词:汉传因明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