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洋

作品数:11 被引量:100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6篇三峡库区
  • 6篇库区
  • 4篇土壤
  • 4篇紫色土
  • 2篇地表
  • 2篇养分
  • 2篇桑树
  • 2篇土壤养分
  • 2篇农桑
  • 2篇磷流失
  • 2篇间作
  • 1篇氮磷
  • 1篇氮磷流失
  • 1篇地表径流
  • 1篇地统计
  • 1篇地统计学
  • 1篇电站
  • 1篇烟区
  • 1篇岩溶
  • 1篇岩溶区

机构

  • 11篇西南大学
  • 2篇绵阳师范学院

作者

  • 11篇倪九派
  • 11篇张洋
  • 6篇谢德体
  • 5篇周川
  • 4篇刘月娇
  • 2篇雷平
  • 2篇樊芳玲
  • 2篇雷平
  • 1篇木志坚
  • 1篇史书
  • 1篇刘正堂

传媒

  • 3篇草业学报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土壤学报
  • 1篇中国岩溶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农业工程
  • 1篇三峡生态环境...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态保育措施对三峡库区小流域地表氮磷排放负荷的影响
2016年
为优化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防控措施,提高库区水土保持效果和生态环境效益,本试验通过对比传统措施(顺坡耕作+玉米/水稻秸秆回收+榨菜菜叶还田)和生态保育措施(横坡等高耕作+水稻/玉米秸秆—榨菜菜叶还田+水旱农桑配置)的氮磷流失动态特征和排放负荷,发现生态保育措施氮磷排放负荷在玉米/水稻季分别降低4.95~5.60kg hm^(-2)和0.09~0.10 kg·hm^(-2),榨菜季分别降低4.58~5.18 kg·hm^(-2)和0.04~0.05 kg·hm^(-2),全年单位面积全氮和全磷排放负荷消减比例分别为69.68%~69.70%和66.67%~70.01%;径流量与土壤氮排放量均受降雨量显著影响,而磷排放量受降雨影响较小;径流量、氮素及磷素累积规律相似,但生态保育措施氮磷累积幅度显著小于传统措施。综上可知,生态保育模式能够有效消减地表氮磷流失,降低土壤氮磷排放负荷。
谢德体倪九派张洋史书木志坚
关键词:生态保育三峡库区
不同基质厌氧折流-垂直流人工湿地(ABR-VFW)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被引量:8
2018年
为筛选不同污染浓度下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最优基质,选取4种常见的基质:页岩砖渣(YYZZ)、火山岩(HSY)、生物陶粒(SWTL)和无烟煤(WYM),构建厌氧折流-垂直流人工湿地(ABR-VFW),水力负荷统一设置为4.2 m3·m^(-2)·d^(-1),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污染浓度(低、中、高)下4种基质对农村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以COD计)、总氮(TN)、总磷(TP)、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3-N)的处理效果,为垂直流人工湿地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最佳基质的选取提供了合理依据。结果表明:YYZZ对污水中COD和TN的去除率最高,分别为88.12%~95.78%(低浓度)、64.05%~84.09%(中浓度)、61.25%~74.07%(高浓度)和51.98%~55.98%(低浓度)、38.52%~50.84%(中浓度)、47.42%~53.22%(高浓度),其次为WYM和HSY,而SWTL最低;SWTL对农村生活污水中NH_4^+-N和TP的去除率显著高于其他基质,其分别高12%~24%(NH_4^+-N)和13%~23%(TP)。研究表明,对COD和TN含量较高的农村生活污水以YYZZ基质去除效果为佳,而对TP或NH_4^+-N为主的农村生活污水以SWTL基质去除效果为优。
刘娟谢雪东张洋雷平雷平倪九派
关键词:污染负荷基质
柑橘/大球盖菇间作对三峡库区紫色土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被引量:10
2015年
分析柑橘园间作大球盖菇模式对紫色土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以期为土壤碳循环及缓解气候变化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通过在紫色土柑橘园中间作大球盖菇,对比分析密植间作(HD)、正常间作(TC)、稀疏间作(SP)和裸地对照(BT)及辅料对照(ST)等5组处理对紫色土柑橘园上下层(0~10cm,30~50cm)土壤中总有机碳(TOC)、可溶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有机碳(ROC)、轻组有机碳(LFOC)及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等指标的影响。在大球盖菇整个生长期中,柑橘/大球盖菇间作密度显著影响上、下层土壤中活性有机碳(DOC、ROC、LFOC、SMBC)的含量,且上层(0~10cm)土壤中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含量显著高于下层(30~50cm)土壤。此外,各处理在不同土壤层次中对不同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在上层(0~10cm)土壤中,密植间作(HD)处理中活性有机碳(DOC、ROC、LFOC及SMB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而在下层(30~50cm)土壤中,稀疏间作(SP)处理中可溶性有机碳(DOC)、轻组有机碳(LFOC)及微生物量碳(SMBC)的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P〈0.05)。柑橘/大球盖菇间作系统中,间作密度与总有机碳(TOC)、易氧化有机碳(ROC)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可溶性有机碳(DOC)、轻组有机碳(LFOC)和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且不同活性有机碳组分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柑橘/大球盖菇间作能够显著提高上层(0~10cm)土壤中碳库管理指数,却不利于下层(30~50cm)土壤碳的累积。柑橘/大球盖菇间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紫色土土壤中活性有机碳的形成和累积,增加紫色土土壤碳储量。
张洋刘月娇倪九派谢德体
关键词:碳库管理指数紫色土三峡库区
果园覆盖土壤生态效应研究进展被引量:21
2013年
果园种植业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产业,也是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果园覆盖具有改善土壤结构、调节土壤温湿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平衡酸碱度和减少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正效应,但同时也会产生水肥竞争、病虫害增加和烂根发病率提高等负效应。快速提升有机质、增厚熟化土壤、利用农业废弃物控制面源污染和保护环境等将是今后果园覆盖研究的重要方向。
张洋倪九派谢德体
关键词:果园土壤生态效应
三峡库区新建柑橘园间作的截流保肥效果分析被引量:10
2015年
针对三峡库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料利用率低的现状,利用模拟降雨条件下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幼龄柑橘、柑橘间作马铃薯、柑橘间作甘薯、柑橘间作大豆、柑橘间作白菜、柑橘周年间作6种处理对土壤水分涵养功能,作物吸收N、P、K,土壤有机质和水土保持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柑橘周年间作具有良好的水分涵养作用,其平均土壤含水量显著最高,较幼龄果园增加41%。柑橘周年间作的上、中和下坡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是幼龄果园的1.5-1.9倍。雨后柑橘周年间作的土壤含水量随天数的增加表现为缓慢下降且下降幅度较小;与其他间作方式相比,柑橘周年间作柑橘产量显著提高1.4-8倍,N、P、K养分吸收量分别显著提高40%-280%,20%-220%,40%-240%;有机质增加量表现为柑橘周年间作〉柑橘-马铃薯〉柑橘-白菜〉柑橘-大豆〉幼龄果园〉柑橘-甘薯,柑橘周年间作的有机无机复合度最高,达88.7%;随降雨强度的增大,6个处理的平均水土流失量逐渐增加,其中幼龄果园和柑橘-大豆水土流失量的增加达到显著水平。在不同雨强下,柑橘周年间作水土流失量较幼龄果园减少约52%,达差异显著水平。综合分析认为新建柑橘园周年间作具有良好的截流保肥效果。
刘月娇倪九派张洋刘正堂
关键词:柑橘
三峡库区紫色土旱坡地农桑配置模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针对三峡库区紫色土流失严重和土壤肥力低的现状,本试验利用水土保育模式--农桑间作试验,研究横坡农作(CT)、双边桑树+横坡农作(T1)、等高桑树+ 双边桑树+ 横坡农作(T2)及四边桑树+ 等高桑树+ 横坡农作(T3)4个处理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桑树布局小区内的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均有极显著提高,且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平均值大小均表现为:等高桑树+ 双边桑树+ 横坡农作(T2)〉四边桑树+等高桑树+横坡农作(T3)〉双边桑树+横坡农作(T1)〉横坡农作(CT).4个处理的土壤碳氮比和碳磷比变化幅度分别在7~20和10~27之间,其中等高桑树+双边桑树+ 横坡农作(T2)小区各个坡长的土壤碳氮比和碳磷比最大.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碳磷比与玉米和榨菜产量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可见,旱坡地农桑配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和维持土壤养分,降低上坡段土壤碳氮比和碳磷比,从而为三峡库区水土保育模式优选提供理论依据.
刘月娇倪九派张洋周川
关键词:三峡库区紫色土土壤养分
三峡库区农桑配置对地表氮磷流失的影响被引量:20
2016年
为优化三峡库区紫色土旱坡地农桑配置方式,提高库区水土保持效果和生态环境效益,本试验通过采用三带等高桑+等高耕作、三带等高桑+交叉耕作、两带等高桑+等高耕作、两带等高桑+交叉耕作、传统等高耕作等5种处理研究了不同农桑配置方式对旱坡地地表氮磷流失的阻抗效果。结果表明,农桑配置方式能够显著阻抗地表径流和氮磷流失,但不同配置方式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三带等高桑+交叉耕作方式较其他方式能更显著地降低地表径流中全氮(磷)、可溶性氮(磷)、颗粒态氮(磷)的流失和氮(磷)年流失负荷量,地表径流中氮、磷流失分别以可溶性氮(约50.1%~60.2%)和颗粒态磷(约54.9%~59.6%)为主,并且硝态氮的年流失负荷(约0.19~0.27kg hm-2 a-1)高于铵态氮(约0.12~0.17 kg hm-2 a-1)。综上可知,三带等高桑+交叉耕作对地表径流和氮、磷流失的阻抗效果更显著,最符合三峡库区旱坡地开发利用的生态保护理念。
张洋樊芳玲周川倪九派谢德体
关键词:氮磷流失地表径流紫色土三峡库区
三峡库区紫色土旱坡地桑树配置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被引量:16
2014年
为探讨评价三峡库区紫色土旱坡地土壤肥力及土壤质量的生物学指标,本试验研究了三峡库区典型水土保育模式——桑树护坡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试验共设横坡农作、双边桑树+横坡农作、等高桑树+双边桑树+横坡农作及四边桑树+等高桑树+横坡农作4个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坡长及桑树布局间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差异显著;双边桑树+横坡农作处理能够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对土壤氮库的贡献,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平均提高23.43 mg·kg-1;而四边桑树+等高桑树+横坡农作处理却能够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商,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平均提高21.81 mg·kg-1。此外,在横坡农作处理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与土壤碳氮具有极显著相关性,而在旱坡地桑树系统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与土壤碳氮相关性大多不显著。由此可知,旱坡地农桑配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但不同桑树布局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在三峡库区紫色土旱坡地桑树系统中的维持能力并不一致,将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作为紫色土旱坡地土壤质量演变的评价指标值得商榷。
张洋倪九派周川樊芳玲谢德体
关键词:土壤肥力评价三峡库区
基于地统计学烟区土壤养分及pH值空间异质性分析——以重庆市酉阳县岩溶区为例被引量:8
2014年
调查了解土壤养分及 pH 值空间异质性特征是制定烟区土壤养分管理与施肥决策的前提。本研究基于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酉阳烟区土壤表层 pH 值及土壤养分要素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酉阳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有效磷较缺乏;土壤养分指标的变异系数在13.11%-71.46%之间,有效磷的变异系数最大,而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在土壤中比较稳定;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全磷、碱解氮和有效磷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H 值和有效磷和速效钾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有机质、全氮、全磷及速效钾的变异函数曲线理论模型符合指数模型,而 pH 值和碱解氮则与球状模型拟合较好;全氮、碱解氮、全磷及有效磷表现出中等空间相关性,而有机质、全钾及速效钾的空间相关性表现较弱;分维数大小表现为:全钾的分维数最大,pH 值、速效钾、有机质其次,全氮、碱解氮最少;土壤养分及 pH 值空间分布在东西和南北方向具有显著性差异,且在东西方向上的变异要高于南北方向。酉阳烟区土壤养分空间相关性不强,说明地形、施肥及耕作等随机性因素能够显著影响烟区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
刘月娇张洋倪九派周川
关键词:地统计学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克立格插值岩溶区
自然粒度酸化紫色土磷形态分级及其流失解析度评价
2017年
土壤磷分级方法可用于土壤磷赋存形态转化的定量化研究及磷流失的解析度评价。为探讨施磷肥对酸化紫色土磷赋存形态及土壤磷流失解析度的影响,以酸化紫色土为研究对象,在榨菜生长区,设计3种磷肥处理(T1,不施磷肥;T2,常规施磷,60kg P_2O_5/hm^2;T_3,磷肥增倍,120kg P_2O_5/hm^2),采用一种新的磷形态分级法,开展不同磷肥处理下径流小区土壤磷赋存形态及其流失的解析度评价。结果表明,新分级方法对土壤磷形态的提取率与Hedley分级法无显著性差异,但其对磷流失指数具有更好的表征;磷流失指数与施肥量呈正相关,且NH_4F溶性磷和NaOH溶性磷对磷流失的解析度最强;增施磷肥(120kg P_2O_5/hm^2)显著提升土壤中游离态磷、树脂有效态磷、磷酸二钙型及磷酸八钙型等磷组分;不施磷肥显著降低磷酸二钙型、磷酸八钙型及铁(铝)结合态磷等磷形态。综上可知,自然粒度酸化土壤磷形态分级法具有可行性,其对面源污染磷流失定量化研究具有更好表征。同时,本研究证实土壤磷流失主要源于NH4F溶性磷和NaOH溶性磷,且施肥显著影响活性磷库和慢性磷库中磷形态的转化。
张洋雷平雷平谢德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