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睿

作品数:4 被引量:78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交通大学医工(理)交叉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骨折
  • 2篇肱骨
  • 2篇肱骨近端
  • 2篇肱骨近端骨折
  • 2篇近端
  • 2篇近端骨折
  • 2篇关节
  • 2篇钢板
  • 1篇弹性钉
  • 1篇中段骨折
  • 1篇韧带
  • 1篇韧带治疗
  • 1篇韧带重建
  • 1篇锁骨
  • 1篇重建钢板
  • 1篇喙锁
  • 1篇喙锁韧带
  • 1篇喙锁韧带治疗
  • 1篇喙锁韧带重建
  • 1篇脱位

机构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4篇陈云丰
  • 4篇张睿
  • 2篇何鸿陶
  • 2篇张长青
  • 2篇曾炳芳
  • 2篇陆叶
  • 1篇唐剑飞
  • 1篇杨发民
  • 1篇柴益民
  • 1篇陆义安
  • 1篇王海明
  • 1篇张弛
  • 1篇朱乃锋

传媒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钛制弹性钉与重建钢板在治疗移位锁骨中段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17
2010年
目的 比较钛制弹性钉(TEN)与重建钢板(RP)治疗移位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07年7月,对采用TEN或RP治疗且获随访的141例锁骨中段移位骨折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7例患者采用TEN治疗(TEN组),84例患者用3.5 mm RP治疗(RP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6个月及术后2年Constant评分及臂、肩、手功能障碍(DASH)评分.结果 TEN组患者获24~41个月(平均30个月)随访,RP组患者获28~48个月(平均32个月)随访.影像学显示TEN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2.4±3.4)周,RP组平均为(14.4±3.7)周.两组患者骨不连和成角畸形短缩、内置物失败、感染、短暂性神经丛刺激症、内置物移位、皮肤刺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N组有17例内置物移位,但程度轻,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术后6个月随访时,TEN组患者DASH评分明显低于RP组(P<0.05),而Constant 评分明显高于RP组(P<0.05).术后2年时,两组患者的DASH评分和Constan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N组患者对术后肩部外形及综合结果较RP组更满意.结论 与RP相比,TEN治疗移位的锁骨中段骨折在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及功能恢复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术后早期TEN组患者对肩部外形及术后综合结果方面更为满意.
陈云丰张睿张弛魏海峰唐剑飞杨发民曾炳芳张长青柴益民
关键词:锁骨骨折骨钉骨板
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进展被引量:9
2010年
张睿陈云丰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钢板螺钉固定骨折类型肩关节置换骨关节疾病
ENDOBUTTON技术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被引量:29
2011年
目的探讨ENDOBUTFON技术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4月至2010年9月采用ENDOBUTFON技术重建喙锁韧带治疗31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男29例,女2例;年龄25~66岁,平均41.7岁。按Rockwood分型:Ⅲ型4例,Ⅳ型13例,V型14例。新鲜骨折脱位患者29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7d,平均4.6d;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4.2—4.8个月,平均4.5个月。对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Constant评分及并发症等进行随访研究。结果31例患者术后获6~23个月(平均15.2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0.2±0.4)分,与术前(5.94-2.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9,P〈0.05);Constant评分平均为(95.94-5.8)分,与术前(35.7±15.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3,P〈0.05)。随访发现EN—DOBUTrON钢板松动、移位1例,肩关节僵硬1例,局部皮肤麻木4例。结论ENDOBUTTON技术具有解剖复位、持续稳定的固定、符合生物力学要求、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及无需二次手术取出等优点,应用其治疗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可获得满意疗效。
陈云丰陆叶王海明魏海峰何鸿陶张睿曾炳芳张长青
关键词:肩锁关节脱位喙锁韧带重建
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安全区的解剖学研究和临床意义被引量:23
2011年
目的测量旋肱前动脉和腋神经解剖学数据,为寻求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安全区提供必要的解剖学依据。方法 20具成人尸体标本,用游标卡尺测量肱骨近端旋肱前动脉、腋神经相对于手术切口和骨性标志的距离。结果肩峰锁骨端下缘与旋肱前动脉上缘垂直距离为(5.1±0.2)cm(4.6~5.5 cm)、小结节顶点与旋肱前动脉上缘垂直距离为(2.5±0.2)cm(2.0~3.0 cm)、旋肱前动脉的横径为(2.6±0.2)mm(2.2~3.1 mm)、旋肱前动脉与肱骨干长轴的夹角为(14±4)°(5~22°)、肩峰前下缘与腋神经上缘的垂直距离为(6.3±0.5)cm(5.2~7.0 cm)、大结节顶点与腋神经上缘的垂直距离为(3.5±0.2)cm(3.2~4.1 cm)、腋神经与肱骨干长轴垂线的夹角为(22±7)°(8~37°)、三角肌前外1/3间隙处腋神经横径为(4.2±0.8)mm(3.7~5.5 mm)。结论本研究得出了旋肱前动脉和腋神经上方相对于手术切口和骨性标志的安全区,以避免在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时损伤旋肱前动脉和腋神经。
朱乃锋张睿陈云丰陆叶何鸿陶陆义安
关键词:肱骨近端安全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