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粉霞

作品数:14 被引量:83H指数:5
供职机构:延安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延安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新生儿
  • 5篇电图
  • 5篇脑电
  • 5篇脑电图
  • 4篇视频脑电
  • 4篇视频脑电图
  • 3篇惊厥
  • 3篇惊厥发作
  • 3篇肺炎
  • 2篇预后
  • 2篇振幅整合脑电...
  • 2篇治疗新生儿
  • 2篇视频脑电图监...
  • 2篇气道
  • 2篇吸入
  • 2篇脑电图监测
  • 1篇蛋白
  • 1篇丁胺
  • 1篇毒性
  • 1篇新生儿呼吸

机构

  • 14篇延安市人民医...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 1篇西安市第四医...

作者

  • 14篇张粉霞
  • 7篇赵新
  • 4篇王娟
  • 4篇常祎
  • 3篇程亚利
  • 3篇白雪
  • 2篇张玲
  • 2篇袁强
  • 2篇张延峰
  • 2篇张龙
  • 2篇刘荣
  • 1篇张勇
  • 1篇王江鹏
  • 1篇师丽

传媒

  • 3篇当代医学
  • 3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儿科药学杂志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呼吸机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呼吸机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延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轻、中症呼吸衰竭新生儿,给予呼吸机治疗。分析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治疗后总有效率85%,治疗后pH、PaO2、SaO2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后PaCO2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应用于新生儿轻、中度呼吸衰竭疗效显著,安全性好,操作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程亚利张粉霞张玲
关键词:呼吸机新生儿呼吸衰竭
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研究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5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头孢曲松钠治疗,观察组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s-CRP、TNF-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气喘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李正兰张粉霞
关键词:喜炎平注射液头孢曲松钠小儿支气管肺炎
视频脑电图监测在新生儿惊厥发作中的作用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 探讨视频脑电图(video electroencephalogram,VEEG)监测在新生儿惊厥发作中的诊断作用.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7月延安市人民医院NICU收治的窒息及疑似惊厥发作的新生儿85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 VEEG 监测其脑电活动及新生儿各种临床行为,并对监测的VEEG结果和患儿的临床发作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85例窒息及疑似惊厥发作的新生儿中,28例(32.9%)确诊为新生儿惊厥,其中24例有明确病因,分别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14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4例,低血糖3例,电解质紊乱3例,4例病因不明.28例惊厥患儿中,20例经治疗后随访时间1~12个月,且于出院后经复查VEEG均未监测到临床惊厥发作及脑电图异常放电,其中16例患儿精神、运动发育良好,4例患儿有不同程度的脑损伤,1例患儿近期出院,随访时间短,失访3例.4例放弃治疗,随访中3例已死亡.结论 新生儿惊厥发作常不典型,多为亚临床及微小发作,临床上难以鉴别,容易漏诊及误诊.VEEG监测在新生儿惊厥发作的诊断中具有敏感、准确及无创等优点,有利于早期治疗和改善预后,是目前临床上诊断新生儿惊厥的金标准.
张粉霞王娟白雪冯成虎常祎赵新
关键词:惊厥发作视频脑电图监测新生儿
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无创呼吸支持模式治疗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无创呼吸支持模式治疗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70例重症吸入性肺炎新生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枸橼酸咖啡因联合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n=34)和对照组(枸橼酸咖啡因联合经鼻同步间歇正压通气,n=36)。对比两组肺功能指标、呼吸力学指标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β-内啡肽(β-EP)水平,并比较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潮气量(TV)、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呼气峰流速(PEF)均高于治疗前(P<0.05),呼吸频率(RR)、功能残气量(FRC)、有效气道阻力(RAW)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氧合指数、肺顺应性较治疗前均增大(P<0.05),吸气阻力较治疗前均减小(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IGFBP-3水平高于治疗前,β-EP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无创呼吸支持模式治疗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可改善患儿肺功能指标、呼吸力学指标,调节血清IGFBP-3、β-EP水平,但经鼻同步间歇正压通气优于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
张粉霞冯成虎吴晓玉张龙屈菊梅常祎赵新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5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延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固尔苏治疗。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及血气指标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pH,PaO2,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2 h pH,PaO2,PaCO2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PAP辅助呼吸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固尔苏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疗效优于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肺功能改善显著,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玲宜雄雄张粉霞
关键词:肺表面活性物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支原体肺炎患儿接受顺尔宁联合丙卡特罗治疗后的气道重塑、炎症反应的评估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研究顺尔宁联合丙卡特罗治疗对支原体肺炎患儿气道重塑、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我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合并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常规抗感染、止咳化痰联合顺尔宁、丙卡特罗解痉平喘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抗感染、止咳化痰联合丙卡特罗解痉平喘治疗,评估两组患儿的气道重塑程度以及炎症反应程度。结果:两组治疗后1周时的血清MCP-4、MDC、CysLTs含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MCP-4、MDC、CysLTs含量低于对照组;治疗后1周时,观察组LD以及诱导痰中Treg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WT、WA%、PEF25、PEF50、PEF75以及诱导痰中FN1、Col-1的含量、Th17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FVC、PEF、FEV1与对照组无差异。结论:顺尔宁联合丙卡特罗治疗对支原体肺炎合并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气道重塑、炎症反应均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张建梅张粉霞加妍王敏白珏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顺尔宁气道重塑炎症反应
奥美拉唑治疗新生儿应激性溃疡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评价奥美拉唑治疗新生儿应激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试验研究设计方案,将80例应激性溃疡新生儿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给予奥美拉唑胃管注入,0.6 mg/kg,1次/日,连续使用5 d。对照组给予去甲肾上腺素胃管注入,0.4 mg去甲肾上腺素加入生理盐水10 m L,每6 h 1次,连续使用5 d。两组均维持治疗直至胃回抽物不再有咖啡样液体或鲜红色的液体后,然后再行治疗1 d。疗效及安全性的评定采用总有效率、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胃液p H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4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的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胃液p H为6.76±1.25,对照组为5.51±1.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P>0.05)。结论:奥美拉唑胃管注入治疗新生儿应激性溃疡疗效优于去甲肾上腺素,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张粉霞刘荣宜雄雄
关键词:奥美拉唑新生儿应激性溃疡胃管注入
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后S100-β蛋白、NSE的变化分析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究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后S100-β蛋白、NSE变化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9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5例患儿,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给予亚低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95.5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5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492 0,P<0.05)。试验组患儿治疗后72 h S100-β蛋白(1.78±0.20)ng/ml及NSE(16.45±1.68)ng/ml、7 d S100-β蛋白(1.02±0.09)ng/ml及NSE(7.47±0.06)ng/ml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72 h S100-β蛋白(2.89±0.27)ng/ml及NSE(28.19±4.11)ng/ml、7d S100-β蛋白(2.14±0.13)ng/ml及NSE(17.49±1.28)ng/ml。试验组患儿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37.82±1.8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33.15±1.93)。结论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效果显著,能够促进S100-β蛋白、NSE水平恢复,改善神经功能。
张粉霞刘荣常袆赵新
关键词:新生儿亚低温S100-Β蛋白
振幅整合脑电图对婴幼儿病毒性脑膜炎预后的评估价值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对病毒性脑膜炎婴幼儿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病毒性脑膜炎婴幼儿64例为病毒性脑膜炎组,选取同期非脑膜炎婴幼儿52例为非脑膜炎组。所有患儿入院24 h内完成AEEG检查。采用婴儿神经系统国际测验量表(Infanib)评估患儿早期运动发育情况,将病毒性脑膜炎患儿分为运动发育正常组(25例)、运动发育过渡组(21例)和运动发育异常组(18例)。采用Gesell量表评估患儿神经发育情况,计算发育商,将病毒性脑膜炎患儿分为神经发育正常组(45例)和神经发育异常组(19例)。比较病毒性脑膜炎组和非脑膜炎组患儿AEEG评分、Infanib评分以及发育商。比较不同运动发育程度和不同神经发育程度病毒性脑膜炎患儿AEEG评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EEG评分对病毒性脑膜炎婴幼儿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病毒性脑膜炎组患儿AEEG评分中的连续性、睡眠周期、下边界振幅、波普带宽度与下边界振幅变化评分低于非脑膜炎组(均P<0.05)。病毒性脑膜炎组患儿Infanib评分和发育商低于非脑膜炎组(均P<0.05)。与运动发育正常组和运动发育过渡组相比,运动发育异常组连续性、睡眠周期、波普带宽度与下边界振幅变化评分降低(均P<0.05)。神经发育异常组患儿AEEG评分中的连续性、睡眠周期、下边界振幅和波普带宽度与下边界振幅变化评分低于神经发育正常组(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EEG评分对病毒性脑膜炎婴幼儿预后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其中曲线下面积(AUC)为0.888(95%CI:0.811-0.965,P<0.001),截断值为9.020分,敏感度为95.3%,特异度为71.1%。结论:病毒性脑膜炎婴幼儿AEEG评分较非脑膜炎婴幼儿呈降低趋势,AEEG对病毒性脑膜炎婴幼儿预后具有良好的评估价值。
张粉霞张龙吴晓玉程亚利王江鹏王娟常祎赵新
关键词:病毒性脑膜炎振幅整合脑电图婴幼儿运动发育神经发育预后
振幅整合脑电图与视频脑电图对照分析在新生儿惊厥发作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与视频脑电图(VEEG)对照分析在新生儿惊厥发作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21年6月我院NICU收治的通过aEEG与VEEG同步监测23例确诊新生儿惊厥的患儿,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3例患儿中,22例病因明确,14例头颅影像有结构性脑损伤;监测过程中分析疑似惊厥发作142次,VEEG确定发作76次(53.5%),误判66次(46.5%),漏判38次;VEEG录像显示108次微小发作,其中42次确定为癫痫性发作,有40次伴有双眼偏斜/凝视。VEEG明确发作114次,包括98次惊厥发作和16次临床下电发作;临床发作形式:局灶或多灶阵挛发作45次(45.9%),微小发作42次(42.9%),不对称强直发作11次(11.2%);VEEG发作期波形:宽大畸形尖波、尖慢波、慢波占72.3%(81/112),单一节律尖形α或θ活动占27.7%(31/112);VEEG发作期波及范围:波及同侧半球47.3%(53/112),波及对侧33.0%(37/112),同侧游走至对侧14.3%(16/112),波及广泛5.4%(6/112)。aEEG显示似发作期图形87次,对照VEEG确定69次发作(79.3%),误判18次,另有45/114次(39.5%)VEEG确定发作,aEEG图形未显示。23例患儿中,有4例重度窒息新生儿,aEEG与VEEG脑电背景结果一致,为重度异常脑电图;5例患儿VEEG发作间期有恒定的癫痫样放电和异常波,其中4例患儿发作期起始部位恒定,后经头颅MRI证实2例为一侧大面积脑梗死。结论新生儿惊厥多数由各种原因脑损伤引起,临床表现不典型,尤其微小发作易漏诊,在伴有双眼偏斜/凝视的微小发作,提示惊厥发作可能性极大。aEEG与VEEG同步监测对照分析,可相互弥补弊端,快速准确识别惊厥发作,明确发作类型,了解发作形式及脑电图特征,指导临床治疗,早期评估脑损伤程度,同时为临床寻找病因提供线索。
王娟张粉霞袁强张延峰白雪师丽赵新
关键词:振幅整合脑电图视频脑电图惊厥发作新生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