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象温

作品数:20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济南军区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脑梗
  • 10篇脑梗塞
  • 10篇梗塞
  • 7篇老年
  • 6篇血小板
  • 5篇血浆
  • 5篇血小板膜
  • 5篇急性
  • 4篇急性脑梗塞
  • 3篇蛋白
  • 3篇血脂
  • 3篇皮素
  • 3篇缺血
  • 3篇细胞
  • 3篇内皮
  • 3篇内皮素
  • 3篇BCL-2
  • 2篇血管
  • 2篇血浆内皮
  • 2篇血浆内皮素

机构

  • 19篇济南军区总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0篇张象温
  • 17篇薛慎伍
  • 13篇陈青
  • 10篇王树才
  • 9篇葛树业
  • 7篇胡荣东
  • 5篇张兆岩
  • 4篇李云峰
  • 3篇常青
  • 2篇彭艳
  • 2篇徐军
  • 1篇潘继军
  • 1篇罗南萍
  • 1篇吴玉贤
  • 1篇季选秀
  • 1篇常青
  • 1篇张洮岩
  • 1篇于春燕
  • 1篇于万良
  • 1篇李元奎

传媒

  • 3篇现代康复
  • 2篇临床荟萃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河南医药信息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康复
  • 1篇人民军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华临床医药...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健康研究

年份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5篇2001
  • 2篇2000
  • 5篇1999
  • 5篇1998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梗塞超早期治疗者血浆血小板膜 Fas、Apo2.7、Bcl-2阳性表达
1999年
目的:探讨脑梗塞发病及预后与Fas、Apo2.7、Bcl-2阳性表达率间的联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血浆血小板膜Fas、Apo2.7、Bcl-2的百分阳性表达率。结果:脑梗塞超早期治疗组血小板膜Fas、Apo2.7、Bcl-2分别以2.06、2.16、2.66低于或高于普通脑梗塞组的2.86、2.47、1.87,差异显著,P<0.05。超早期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普通治疗组,P<0.01。结论:Fas、Apo2.7,参与了脑梗塞的形成机制,Bcl-2有抑制脑缺血后细胞凋亡的作用。超早期治疗改善脑局部血、氧供应,不但可直接减轻脑损伤的程度,而且也间接地调节促细胞和抑细胞凋亡基因与血小板膜受体结合的水平,提高预后效果。
薛慎伍胡荣东葛树业陈青王树才张象温
关键词:脑梗塞血小板膜APO2.7BCL-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266例就诊时间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2002年
张象温于春燕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就诊时间预后
老年急性脑梗塞患者淋巴细胞膜CD^(18)、CD^(29)含量与血液粘度相关分析
1998年
老年急性脑梗塞患者淋巴细胞膜CD18、CD29含量与血液粘度相关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济南250031)薛慎伍胡荣东葛树业陈青张象温王树才张洮岩淋巴细胞膜表面β2-链整合素(CD18)和β1-链整合素(CD29)的百分含量与血粘度的关系目...
薛慎伍胡荣东葛树业陈青张象温王树才张洮岩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淋巴细胞膜血液粘度
老年脑梗塞血浆内皮素-1浓度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4
2000年
目的 :对79例老年急性脑梗塞(ACI)患者血浆内皮素 -1(ET-1)研究 ,探讨脑梗塞发病机理,估价预后和制定治疗对策。方法 :采用放免分析法(RIA)检测血浆中ET-1浓度。结果 :患病组血浆ET浓度(75.13±22.64)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56.14±23.42) ,P<0.01。轻病组预后较重病组好(P<0.05)。病灶越大血浆ET-1越高 ,预后差。血浆中不同ET-1浓度改变对脑梗塞预后影响较大 ,血浆ET浓度大于60Pg/ml以上时预后较ET浓度低的组差(P<0.05)。结论 :ET-1血浆浓度改变与病损程度和患病症状轻重有关。ET浓度异常增高可提示ACI预后不良。因此早期使用钙拮抗剂和脑神经保护剂 。
薛慎伍李元奎张象温王树才陈青
关键词:脑梗塞内皮素血浆预后
大鼠自体血血栓脑缺血模型建立光镜和电镜观察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大鼠脑缺血模型的建立,探讨脑梗死组织生理、病理变化,研究治疗对策。方法:采用HE染色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大鼠自体血脑梗死模型。结果:光镜下示大脑皮层,基底节区、海马、软组织均有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蛛网膜下腔有微血栓形成。电镜示梗死区细胞肿胀,胞质稀少。结论:鼠自体血血栓制作更接近人体血栓,缺血严重时可引起脑细胞不可逆性损伤,应加强脑缺血早期防治。
薛慎伍张象温
关键词:光镜电镜
脑萎缩血浆内皮素-1、降钙素相关肽与血脂改变分析
1998年
目的:探讨脑萎缩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脂改变与发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免分析法检测ET1CGRP,生化分析仪自动检测血脂。结果:患病组血浆中ET1、APOB、甘油三脂、胆固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CGRP和APOAI又略低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ET1、血脂的增高、CGRP的降低是引起脑缺血性改变的主要因素,长期脑缺血后导致缺血区神经元坏死及脑萎缩。早期对指标异常者治疗可以降低脑萎缩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薛慎伍彭艳王树才张象温李云峰
关键词:脑动脉硬化内皮素脑萎缩血脂
建立老年神经内科康复模式的探讨
2001年
胡荣东张象温
关键词:神经内科康复模式老年
脑梗死血浆血小板膜TS与TxB_2、6-酮-PGF_(1a)的变化被引量:3
2001年
薛慎伍葛树业王树才李云峰张象温常青徐军
关键词:脑梗死血小板膜凝血酶敏感蛋白
脑梗塞血浆皮质醇与血粘度、血脂、血糖相关性
1998年
采用放免分析法(RIA)对67例急性脑梗塞(ACI)患者24h4次检测血浆皮质醇(PTC)水平与血流变学,血脂,血糖。结果表明:在6h、24h血细胞比容、血粘度、血脂均高于其他时间。(P<005~001)。PTC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呈负相关性(r034以上,P<005)。PTC与血脂、血糖虽有相关性,但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午24h,晨间6hPTC明显下降而血粘度升高。
薛慎伍张象温陈青王树才张兆岩
关键词:脑梗塞血脂血糖皮质醇
脑梗死血小板膜Fas、Apo2.7、bcl-2对血粘度的影响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讨 Fas、 Apo2 .7、 bcl- 2与血粘度间关系 ,阐明它们在急性脑梗死 (ACI)形成机制中的作用 ,寻找早期诊断依据和制定防治对策。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ACI组血小板膜 Fas、 Apo2 .7、 bcl- 2阳性表达率与不同切变率下血液粘度值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相关研究表明 Fas与 40切变率以下粘度值呈正相关 (r值 0 .42~ 0 .48) P <0 .0 5。结论 :1Fas、Apo2 .7、bcl- 2分布于血小板。 2 Fas能促进血粘度值增高 ,加速细胞凋亡和脑梗死形成过程。 3bcl- 2阳性表达率增高是机体自我保护机制反应。 4早期检测 Fas、Apo2 .7、bcl- 2有利于诊治措施制定。
薛慎伍张象温常青陈青
关键词:脑梗死FASAPO2.7BCL-2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