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鑫 作品数:15 被引量:94 H指数:6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 “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致低钾血症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被引量:6 2008年 1例36岁女性患者,因患慢性丙型肝炎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80μg皮下注射,1次/周。治疗期间出现流感样症状、白细胞减少,遂将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的剂量减为50μg皮下注射,1次/周。干扰素减量后,上述不良反应有所好转。治疗3个月,患者出现持续性低钾血症,检测肾功能及尿常规均正常。检测甲状腺功能,T30.53 ng/ml,T43.35μg/dl,FT30.55pg/ml,FT40.00 ng/dl,TSH>100.0μU/ml。诊断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停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给予甲状腺素及氯化钾治疗,甲状腺功能及血钾均恢复正常。 范春蕾 张鑫 丁惠国关键词: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低钾血症 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重视肝硬化患者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与预防 被引量:1 2014年 腹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是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14%~35%。而近年来发现,肝硬化患者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肝硬化进展的先兆,特别是I型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HRS)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早期诊断、预防肝硬化急性肾损伤,可能是改善肝硬化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之一。 丁惠国 张鑫关键词:急性肾损伤 肝肾综合征 肾血流量 内源性标志物 尿微量蛋白 慢性肾病 肝硬化合并早期肝性脑病患者护理有效性分析 2018年 目的:探究肝硬化合并早期肝性脑病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加强护理服务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科室2017年4月-2018年4月入院治疗的58例肝硬化合并早期肝性脑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奇偶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分组统计58例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后6个月遵医行为以及疾病复发情况,进行组间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躯体功能、生理功能以及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按规用药、合理饮食、规律生活以及定时复检的达标率高于对照组,且疾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显著,统计学计算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合并早期肝性脑病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医嘱的遵守情况,促进患者预后质量的提升,降低疾病复发率,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实施。 范红柳 张鑫 徐凤林关键词:常规护理 综合护理 肝硬化 肝性脑病 国际腹水俱乐部修订的肝硬化急性肾损伤诊断与处理专家共识解读 2015年 2015年Gut发表了《国际腹水俱乐部修订的肝硬化急性肾损伤诊断与处理专家共识解读》(AngeliP, Gines P, Wong F, et al.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cute kidney injury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revised consensus recom- mendat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Club of Ascites[J]. Gut, 2015, 64:531-537.)。现介绍如下。 张鑫 丁惠国关键词:急性肾损伤 肝硬化 俱乐部 腹水 降钙素原和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单独或联合检测对肝硬化合并细菌感染患者早期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34 2015年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外周血白细胞(WBC)、WBC/血小板(PLT)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肝硬化患者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BP)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129例肝硬化患者,包括肝硬化死亡患者112例,其中并发感染导致死亡患者94例(感染组),包括SBP 61例;其他原因导致死亡18例(非感染组),肝硬化代偿期患者17例为对照组。使用抗生素前常规细菌培养,并测定血清PCT及WBC、WBC/PLT。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率比较应用χ2检验,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其敏感性、特异性。结果在94例肝硬化合并感染的患者中,细菌培养阳性66例,其中血、腹水及其他分泌物培养阳性率分别为25.8%、30.3%及43.9%。肺部感染占8.5%,SBP为64.9%,感染灶不明确占26.6%。感染组患者血清PCT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及对照组(F=10.98,P<0.05)。不同感染部位患者血清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0.5 ng/ml,肝硬化合并感染的敏感性为92.5%,特异性为77.1%,ROC曲线下面积为0.89。PCT≥2 ng/ml,其敏感性为62.8%,特异性为94.2%。外周血WBC≥10×109/L及WBC/PLT≥0.25时,肝硬化合并感染的敏感性分别为47.8%,39.6%,特异性为100%。PCT联合WBC/PLT,其敏感性为76.8%,特异性为94.2%。SBP患者腹水培养阳性与否,PCT、WBC、WBC/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联合WBC/PLT,诊断SBP的敏感性为83.6%,特异性为94.2%。结论PCT、WBC/PLT可作为肝硬化合并感染的诊断指标,PCT与WBC/PLT联合对肝硬化SBP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郑俊福 蔡照华 张鑫 娄金丽 赵文敏 李鹏 李冰 李磊 董培玲 丁惠国关键词:肝硬化 腹膜炎 降钙素原 白细胞 血小板 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肾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评价核苷(酸)类药物(NUCs)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06例,其中接受抗病毒治疗者中包括拉米夫定(LAM)治疗者39例、阿德福韦(ADV)73例、替比夫定(LDT)34例、恩替卡韦(ETV)48例、LAM联合ADV 41例、LDT联合ADV 25例和未抗病毒治疗对照46例。随访3年。排除失访、随访时间小于3年和对照组中途开始抗病毒治疗者97例,最终209例患者纳入本研究。观察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各抗病毒治疗组1年、2年、3年时eGFR较基线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LDT、LDT联合ADV组eGFR有逐年升高趋势(P>0.05);本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在基线时存在轻度肾功能损害者58例(27.8%);在存在轻度肾损伤(基线eGFR<90ml·min^(-1)·1.73m^(-2))的患者,经LDT或LDT联合ADV治疗3年时患者eGFR复常率分别为55.6%和50%;各组患者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与基线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LDT单药或联合ADV可改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肾功能。 曾阿娟 范春蕾 李磊 张鑫 赵文敏 郑俊福 王征 董培玲 丁惠国关键词:肝硬化 失代偿期 乙型肝炎 核苷(酸)类似物 肾损害 血清降钙素原在肝硬化患者合并严重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 郑俊福 张鑫 赵文敏 李鹏 李冰 李磊 董培玲 丁惠国HBV相关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细胞癌筛查新方案研究 目的与背景 早期肝细胞癌(HCC)患者接受根治性治疗(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射频消融),5年生存率高达70%.然而,按目前相关肝癌筛查指南,75%左右的HCC患者就诊时已是中晚期,只能接受姑息性介入、射频消融、放疗等非手... 李鹏 陈玉函 李磊 张鑫 丁惠国托伐普坦治疗顽固性腹水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观察高度选择性血管加压素V2受体拮抗剂托伐普坦治疗顽固性腹水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39例终末期肝病(20例肝硬化、19例肝硬化合并肝癌)引起的顽固性腹水患者,常规给予利尿剂(呋塞米80 mg/d;螺内酯160 mg/d)及白蛋白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托伐普坦15 mg/d口服,治疗5~14 d。观察尿量、腹水消退、双下肢水肿改善及血清钠和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在托伐普坦治疗结束后24 h,患者平均尿量为(3533.3±154.65)ml/d,明显高于治疗前(1851.3±167.12) ml/d(P〈0.01);82.5%(32/39)患者腹水改善,2例I型肝肾综合征患者对托伐普坦治疗无明显效果;在21例低钠血症患者中,血清钠较治疗前[(128.1±4.25) mmol/L]明显上升[(132.9±4.1) mmol/l,P〈0.01];治疗前后患者MELD评分[(37.5±5.6)对(38.1±5.7)]、血钾水平[(4.1±0.5) mmol/L对(4.2±0.6) mmol/L]无明显变化;该药的不良反应以口干、口渴为主,发生率为15.4%。结论托伐普坦对终末期肝病引起的顽固性腹水患者有一定的利尿作用,可同时纠正低钠血症,短期应用托伐普坦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 郑俊福 张鑫 赵文敏 李鹏 范春蕾 李冰 李磊 董培玲 丁惠国关键词:顽固性腹水 终末期肝病 托伐普坦 低钠血症 慢性HBV感染患者bcp/pc区点突变模式、pres区缺失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阐明HBV(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患者不同临床阶段bcp/pc(basic core promoter,BCP/precore,PC)点突变模式及pres区缺失突变规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慢性HBV感染患者180例,其中,无症状HBV携带者13例,慢性乙型肝炎者75例,HBV相关肝硬化及肝癌分别为62、30例。Qiagen法提取血清HBV-DNA,常规PCR扩增目的基因,纯化PCR产物ABI377DNA自动测序仪直接双向测序。直接测序失败者,回收目的 DNA与PMD-18T载体连接,克隆质粒双向测序。DNAStar软件包的SeqMan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分析。结果 Bcp/pc区点突变包括nt1753、nt1762、nt1764、nt1776、nt1803、nt1846、nt1896。HBV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HBV相关肝硬化及肝癌患者nt 1762(nt 1764)点突变率分别为7.7%、68.0%、72.7%(68.0%)及90.9%(81.8%),肝癌患者G1896A突变频率占54.6%。A1762T+G1764A联合突变占36%;A1762T、G1764A、G1896A联合突变占11%;T1753A/C、A1762T、G1764A、G1896A发生率为7%。克隆测序显示,肝硬化及肝癌患者bcp区起始点A1727G点突变率分别为72%、63%。HBeAg阴性患者存在更多的基因变异(P=0.022),G1776A和G1896A突变是HBeAg阴性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Bcp区点突变与HBeAg阴性无明显关系。肝硬化和肝癌患者pres基因缺失突变频率最高,肝癌及肝硬化患者pres1、pres2及pres1+s2缺失频率分别为7.1%、71.4%、7.1%及41.2%、58.8%、29.4%(P<0.05)。结论 A1727G、A1762T、G1764A及A1762T/G1764A联合突变、pres缺失在HBV相关肝硬化及肝癌患者多见,可能是肝脏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G1776A和G1896A突变是HBeAg阴性的独立预测因素。Bcp/pc点突变及pres区缺失可能为肝癌发生的早期预测因素,值得进一步研究。 张鑫 武彦宁 张大可 董培玲 范春蕾 李磊 丁惠国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联合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