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铮铮

作品数:29 被引量:126H指数:7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中医
  • 5篇肝硬化
  • 3篇中药
  • 3篇慢性
  • 2篇带教
  • 2篇药物
  • 2篇医案
  • 2篇食管
  • 2篇脾胃
  • 2篇中医辨证
  • 2篇中医辨证分型
  • 2篇中医内科
  • 2篇中医学
  • 2篇中医综合
  • 2篇重型
  • 2篇重型肝炎
  • 2篇黏膜
  • 2篇疗法
  • 2篇疗法治疗
  • 2篇疗效

机构

  • 26篇广州中医药大...
  • 12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广州市第八人...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作者

  • 29篇张铮铮
  • 12篇邝卫红
  • 11篇兰小和
  • 8篇李培武
  • 5篇佘世锋
  • 5篇张爱娟
  • 5篇庄昆海
  • 5篇刘凤斌
  • 4篇兰绍阳
  • 4篇樊冬梅
  • 4篇陈斌
  • 3篇林路平
  • 3篇纪意纯
  • 3篇侯秋科
  • 3篇杨云英
  • 3篇曹敏
  • 3篇赵利娜
  • 3篇洪日
  • 2篇钟秀驰
  • 2篇王烁

传媒

  • 3篇新中医
  • 3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中医杂志
  • 1篇中医研究
  • 1篇湖南中医杂志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云南中医学院...
  • 1篇中医药学刊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药新药与临...
  • 1篇中医药管理杂...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河南中医学院...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医学报
  • 1篇安徽中医药大...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7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现代医案多元统计分析黄疸病证治规律的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黄疸病的证治规律。方法:以1949~2013年黄疸病医案为研究对象,运用频数、Logistic回归、Spearman秩相关等多元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现代黄疸病的常见证型包括肝胆湿热、脾胃湿热、湿困脾胃等。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证型与用药的关系,如针对肝胆湿热证的常用药物依次为泽兰、柴胡、茵陈、大黄等。通过Spearman秩相关发现用药剂量与黄疸指数相关度较高的中药有莪术、三棱等。结论:本研究挖掘了现代黄疸病医案中的证型与药物之间潜在规律,发现活血化瘀类以及具有活血通络药物的剂量随着黄疸上升而增加,为临床与科研提供一定的参考。
林路平佘世锋张铮铮兰小和孙煌邝卫红
关键词:黄疸病证治规律
《中医内科学(2版)·脾胃肝胆系病证》编写的探讨被引量:1
2015年
在研读、讲授以及与学生交流的基础上,从病证的分类与前言、病证的定义、现代中医研究成果的导入、非内服药物疗法、新增模块等方面对"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第2版)·脾胃肝胆系病证》的编写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如重视脏腑辨证在中医内科学中的重要作用,建议病证的定义采用"病机+主症"的形式,建议增加现代中医研究成果和非内服药物疗法的内容,建议参考各种病证的"诊疗指南"、"共识意见",建议病案内容格式规范化,不赞成插入《内科学》的相关内容。
张铮铮邝卫红
关键词:中医内科学
许鑫梅治疗胃痞经验被引量:2
2014年
胃痞是难治的、反复发作的常见脾胃病。许鑫梅教授认为脾胃虚弱、升降失常是胃痞发病的主要病机,肝气郁结是胃痞发病的重要诱因。中医辨治应健脾益气与和胃降气相结合,辅以疏肝解郁、行气止痛,兼顾兼夹证,同时注重方药与调护相结合。
张铮铮邝卫红樊冬梅张爱娟兰小和
关键词:健脾益气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合并失眠的疗效评价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合并失眠的疗效。方法以多潘立酮为对照,予4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合并失眠的患者4周的中医综合疗法(中药汤剂口服+舒降散封包疗法)。观察治疗前后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均减少(P<0.05),但中医综合治疗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中药汤剂口服+舒降散封包疗法的中医综合疗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合并失眠的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张铮铮纪意纯兰小和
关键词:中医综合疗法功能性消化不良失眠
肝硬化中医分型与检测指标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6年
总结了近5年来肝硬化中医辨证分型与检测指标相关性研究取得的成果,主要是血清肝纤维化指标、Ch ild-Pugh分级、垂体-甲状腺轴激素,并提出了问题和展望。
张铮铮邝卫红
关键词:肝硬化中医辨证分型
盐酸丁卡因胶浆服药方式对胃镜检查舒适度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索胃镜检查的局部麻醉药物的最佳服药方法。方法受试者分为四组,分别以不同的服药方法服用盐酸丁卡因胶浆,观察胃镜插入过程中患者反应,对比各组间局麻药物疗效的差别。结果第四组服药方法(92%)明显优于其他三组(53%、59%及79%)。结论对于盐酸丁卡因胶浆,嘱患者仰头举颌,采用分次吞服的方式,吞药时间1 min左右的服药方法效果最佳,可见服药方式的不同可影响盐酸丁卡因胶浆的局部麻醉效果。
陈斌张铮铮陶双友罗琦
关键词:盐酸丁卡因胶浆胃镜检查
加味柴胡疏肝散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结肠黏膜胆囊收缩素的影响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加味柴胡疏肝散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结肠黏膜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的影响。方法复制大鼠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观察加味柴胡疏肝散对模型大鼠粪便含水量、直肠内玻璃小球排出时间以及结肠黏膜中CCK含量(免疫组化法)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粪便含水量增加,直肠内玻璃小球排出时间缩短,结肠黏膜中CCK的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味柴胡疏肝散、匹维溴胺能减轻以上肠功能紊乱(P<0.05),降低结肠黏膜中CCK的含量(P<0.05)。HE染色观察,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结肠黏膜未见病理组织学改变。免疫组化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CCK染色阳性颗粒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加味柴胡疏肝散组及匹维溴铵组CCK染色阳性颗粒减少。结论加味柴胡疏肝散能减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的肠功能紊乱,该作用可能与其对结肠黏膜中CCK的调节有关。
张铮铮张进领陈惠军兰小和
关键词:柴胡疏肝散肠易激综合征胆囊收缩素
枳术汤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及对5-羟色胺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观察枳术汤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的疗效及其对食管下端黏膜5-羟色胺(5-HT)阳性细胞的影响。方法:以埃索美拉唑为对照,予20例NERD患者8周枳术汤。观察治疗前后反流症状积分、食管下括约肌张力(LESP)、食管远端收缩波幅、De Meester评分、反流次数的变化。免疫组化检测5-HT阳性细胞及其平均光密度(OD值)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反流症状积分、De Meester评分均减少(P<0.05);中医治疗组LESP、食管远端收缩波幅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P<0.05),对照组两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前后反流次数、OD值均减少(P<0.05),且两组间均数有差异(P<0.05)。结论:枳术汤对NERD患者有一定疗效,可能与其增加LESP、增加食管远端收缩波幅、减少反流次数及调节5-HT代谢有关。
张铮铮纪意纯谢娟娟
关键词:枳术汤非糜烂性反流病食管测压5-羟色胺
应用肝脾相关理论干预慢性重型肝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应用肝脾相关理论干预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探讨其对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慢性重型肝炎患者60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治疗+凉血解毒法)30例和观察组(基础治疗+凉血解毒法+健脾益气法)30例,疗程2周,共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血清学变化和治疗后总有效率,同时观察2组患者的肠黏膜通透性(血清二胺氧化酶水平、尿中乳果糖/甘露醇排出率)和血浆内毒素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0.0%)优于对照组(66.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均可改善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且观察组作用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内毒素水平、尿中乳果糖/甘露醇排出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内毒素水平、尿中乳果糖/甘露醇排出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肝脾相关理论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可提高临床疗效,并可改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纠正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樊冬梅张铮铮庄昆海李培武
关键词:肝脾相关理论肠黏膜屏障功能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埃索美拉唑治疗,治疗组采用左金丸口服加舒降散封包疗法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反流症状积分,检查食管下括约肌张力、食管远端收缩波幅、De Meester评分、反流次数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反流症状积分、De Meester评分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食管下括约肌张力、食管远端波幅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两项指标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反流次数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可能与其能增加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增加食管远端波幅、减少反流次数有关。
张铮铮张爱娟张美娟兰小和
关键词: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左金丸埃索美拉唑中医药治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