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善才

作品数:56 被引量:284H指数:10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临床科研专项资助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4篇血管
  • 22篇动脉
  • 21篇颅内
  • 18篇动脉瘤
  • 16篇颅内动脉
  • 11篇颅内动脉瘤
  • 9篇血管内治疗
  • 9篇静脉
  • 8篇动静脉
  • 8篇手术
  • 8篇出血
  • 7篇栓塞
  • 6篇术后
  • 6篇缺血
  • 6篇蛛网膜
  • 6篇蛛网膜下
  • 6篇蛛网膜下腔
  • 6篇蛛网膜下腔出...
  • 6篇网膜
  • 5篇动脉狭窄

机构

  • 56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齐齐哈尔市第...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56篇徐善才
  • 46篇史怀璋
  • 30篇吴培
  • 20篇季智勇
  • 13篇王春雷
  • 11篇张广
  • 9篇许斌
  • 8篇高成
  • 7篇郑秉杰
  • 7篇亓敬涛
  • 6篇廉庆北
  • 5篇刘珍
  • 5篇孙博文
  • 4篇李俞辰
  • 3篇韩建一
  • 3篇徐超
  • 3篇周配权
  • 3篇王永朋
  • 2篇刘增尧
  • 2篇肖遥

传媒

  • 23篇中国脑血管病...
  • 12篇中华神经外科...
  • 3篇中国现代神经...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护理研究(下...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 1篇中华医学会神...

年份

  • 6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7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3
  • 6篇2012
  • 6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学科护理照顾模式对脑胶质瘤术后病人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2
2017年
目的探讨多学科护理照顾模式对脑胶质瘤术后病人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择2013年2月2016年2月进行康复的112例脑胶质瘤术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外科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多学科护理照顾模式干预,包括社会文化干预、心理干预、生理康复干预。观察时间为3个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后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简易智状况检查量表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都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期间的下肢静脉血栓、压疮、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7.1%)明显低于对照组(26.8%;P<0.05)。结论多学科护理照顾模式在脑胶质瘤术后的应用能提高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病人的智力与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闫珊徐善才
关键词:脑胶质瘤
自噬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3年
近几年研究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72 h内即出现的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 injury,EBI)与SAH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成为研究关注的热点.自噬(autophagy)很早就被发现存在于多种组织细胞中,参与降解和回收受损细胞器和大分子物质,出现于多种生理过程和疾病的病理过程中.Lee 等[1]研究发现,SAH后立即可检测到皮质内自噬活性的增强.但自噬在SAH后EBI中的作用及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我们就自噬与EBI的关系综述如下.
肖遥徐善才史怀璋
关键词:自噬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
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被引量:9
2016年
脑动静脉畸形(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尽管对AVM的治疗已有了广泛的研究,但是患者预后并没有获得明显改善。AVM的主要治疗目的是降低出血风险。文章就AVM的出血风险和治疗方式进行了综述。
戴家兴徐善才吴培李俞辰王永朋关明浩史怀璋
关键词:颅内动静脉畸形神经外科手术放射外科手术综合疗法
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机械取栓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7年
徐善才史怀璋季智勇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纤溶酶原激活剂动静脉联合溶栓溶栓时间窗
经静脉途径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7年
脑动静脉畸形(AVM)是临床常见的颅内血管疾病。脑AVM传统治疗方法是显微手术切除、血管内栓塞及放射治疗。但仍有一些特殊脑AVM难以通过传统方式治愈。近期多宗病例报道提示经静脉途径栓塞治疗AVM有效,尤其适宜于治疗单支静脉引流、位于深部功能区且供血动脉纤细的小出血性脑AVM。本文回顾现有相关文献,对经静脉途径治疗脑AVM手术适应证、操作方法、风险及预防等作一总结。
朱仕逸张广亓敬涛吴培徐善才史怀璋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静脉途径血管内治疗
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狭窄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评估Gateway—Wingspan支架治疗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Gateway—Wingspan支架治疗39例症状性椎动脉颅内段和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39例患者共40处狭窄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其中椎动脉颅内段9处,基底动脉31处。1例患者因支架到位困难,仅行球囊扩张。共成功置入Wingspan支架39枚,手术成功率98%(39/40)。术前平均狭窄率为(78.09±12.01)%,术后残留狭窄率为(16.53±12.59)%。4例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0%(4/39),其中1例死亡,其余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好转。随访8—42个月,平均(25.0±10.8)个月,有2例出现症状性再狭窄(狭窄程度〉50%),其中1例是支架置入失败的患者。1例因肺部感染死亡。结论应用Gateway—Wingspan支架治疗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长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许斌史怀璋徐善才季智勇吴培
关键词: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
多支架重叠辅助弹簧圈栓塞与单纯应用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未破裂椎-基底动脉干动脉瘤的对比研究
2023年
目的 比较多支架重叠辅助弹簧圈栓塞与单纯应用血流导向装置(FD)治疗颅内未破裂椎-基底动脉干动脉瘤(uiVBTA)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105例uiVBT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多支架重叠辅助弹簧圈栓塞组(多支架组,65例,共68个动脉瘤)和单纯应用FD治疗组(FD组,40例,共42个动脉瘤),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头颅CT或MRI检查,评估动脉瘤的完全闭塞、满意闭塞及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支架或FD均成功置入.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9.5%(10/105)的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中多支架组为7.7%(5/65),FD组为12.5%(5/40).所有患者均行临床随访,随访时间[M(Q1,Q3)]为28(11,52)个月,末次随访显示,多支架组、FD组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0.8%(7/65)、7.5%(3/40);病死率分别为6.2%(4/65)、7.5%(3/40);预后良好率(mRS≤2分)分别为90.8%(59/65)、90.0%(36/4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共59例患者(61个动脉瘤)获得影像学随访,随访时间[M(Q1,Q3)]为8(6,12)个月,末次随访显示,多支架组、FD组动脉瘤完全闭塞率分别为88.9%(32/36)、64.0%(1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0);动脉瘤满意闭塞率分别为91.7%(33/36)、88.0%(22/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1).结论 与单纯FD治疗相比,多支架重叠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uiVBTA的完全闭塞率更高,未观察到两组满意闭塞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存在差异,两组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均应警惕致死性并发症的发生.
吴桥伟徐善才王春雷吴培季智勇亓敬涛陈爱霞姚金彪史怀璋
关键词:弹簧圈栓塞椎-基底动脉
前循环串联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远端机械取栓结合同期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前循环颅内大血管及颈内动脉颅外段串联闭塞导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确诊的前循环颅内动脉闭塞合并同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10例,采用球囊扩张颈内动脉起始部病变,通过导引导管后先行远端机械取栓再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分别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mTIC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术后即刻闭塞血管再通情况、术后24 h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术后90 d预后,记录术后症状性或非症状性颅内出血及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颅外血管支架植入术及远端支架取栓术,术后即刻mTICI 2b级5例、3级3例、2a级1例、0级1例,血管再通率8/10例;其中1例术后7 d颈内动脉颅外段再闭塞但临床症状无恶化。术后24 h症状明显改善6例,NIHSS评分均较基线下降≥4分。术后90 d mRS评分0分2例、1分1例、2分1例、3分4例、4分1例、6分1例(死亡),预后良好率4/10例。术后有4例发生非症状性颅内出血。结论远端机械取栓结合同期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是一种治疗前循环颅内大血管及同侧颈内动脉颅外段串联闭塞致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可行方法。
凌冶平张广徐善才史怀璋
关键词:卒中动脉闭塞性疾病颈内动脉
球囊扩张支架与自膨支架治疗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围手术期比较
颅内动脉狭窄是引起急性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重要原因,发病率因人种不同而有所差异。研究显示,中国人颅内动脉狭窄的比例更高。而其中基底动脉狭窄相关卒中常伴有更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WASID试验证实尽管在长期口服阿司匹林...
许斌吴培徐善才
文献传递
上颌动脉与颈内动脉搭桥解剖学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上颌动脉(MA)与颈内动脉(ICA)搭桥的可行性。方法5具成人尸头行双侧解剖,解剖颞浅动脉(STA)、MA、颈外动脉(ECA)、ICA并测量其血管外径;额颞瓣开颅,显露ICA床突上段并测量其外径;在蝶骨上磨-骨孔,测量MA与ICA之间距离以及ECA和ICA起始段到ICA床突上段之间距离,比较所测得数据和移植物行走路径。结果MA血管外径(2.66±0.20)mm大于STA分叉部的血管外径(1.92±0.15)mm。MA与ICA之间的距离(4.69±0.34)cm小于ECA、ICA起始段与ICA床突上段之间的距离(17.76±0.47)cm和(18.11±0.51)cm。结论MA与ICA之间搭桥在解剖上是可行的,具有移植血管短、路径直的优点。
徐善才史怀璋刘增尧高成季智勇王春雷吴培刘珍
关键词:搭桥术上颌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