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宾 作品数:34 被引量:340 H指数:10 供职机构: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农业科学 水利工程 更多>>
CLDAS土壤湿度模拟结果及评估 被引量:52 2017年 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LDAS V1.0)由陆面驱动数据融合和陆面模式模拟两部分组成。基于驱动数据,选取Canmunity Land Model 3.5(CLM3.5)作为CLDAS V1.0系统的陆面模式进行模拟试验,并对土壤模拟结果进行评估。利用2013年经过质量控制的中国气象局业务化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实况数据、青藏高原试验观测数据及国际同类产品对模拟结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从各省以及全国平均结果看,相关系数普遍在0.8以上,偏差基本为-0.04~0.04 mm^3·mm^(-3),平均均方根误差为0.04~0.05 mm^3·mm^(-3),在青藏高原地区与国际同类产品相比,精度也有一定提高。总体而言,模拟结果已达到较高精度,数据集产品对中国区域干旱监测等具有重要意义。 韩帅 师春香 姜立鹏 张涛 梁晓 姜志伟 徐宾 李显风 朱智 林泓锦关键词:陆面模式 土壤湿度 干旱监测 1998-2018年CLDAS高时空分辨率降水融合产品的研制与评估 针对冬季自动站在结冰期无小时观测降水和卫星微波遥感对固态降水反演能力较低,本文使用MERRA2再分析降水、CMORPH降水、站点日降水和自动站逐小时降水数据以及日最低气温数据,使用多重网格变分分析和时间降尺度方法进行多源... 孙帅 师春香 白磊 潘旸 梁晓 徐宾 姜立鹏 张涛关键词:降水 最优插值法在对中国自动站降水量空间分析中的参数优化 被引量:17 2012年 探讨了利用最优插值对中国3万多个自动站小时降水数据进行空间分析时核心参数(数据信噪比、相关随距离的变化关系等)的优化和确定方法,其中优化的数据信噪比约为0.3,相关随距离增加呈e指数递减关系。研究表明:当站网密度差异较大时,通过确定影响台站数来进行空间插值,一方面可以提高站点稠密区的插值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站点相对稀疏区的插值精度。另外,探讨了最优插值中初估场对插值结果地影响,认为采用气候标准值生成的初估场能显著降低插值结果的随机误差,其结果比采用同时刻的降水分析场作为初估场更稳定。 沈艳 潘旸 徐宾 宇婧婧关键词:最优插值法 自动站 降水量 2015年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秋季会议简介 2016年 1概况
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Amet—icanGeophysicalUnion)成立于1919年,是一个非营利的国际科学组织,现今在全球拥有来自135个国家的6万多名会员。AGU的活动着重在组织和传递国际地球物理学跨学科的资讯,其学术活动包含4个领域:大气和海洋科学、固体地球科学、水文学和空间科学。 黄聪 徐宾 李多关键词:地球物理学 秋季 固体地球科学 海洋科学 红外观测与微波降水集成技术在中国的适用性研究 中国FY-2静止气象卫星和FY-3极轨气象卫星的相继发射,使中国已经成为少数几个同时拥有静止气象卫星和极轨气象卫星的国家之一.FY-2静止气象卫星的红外通道星下点分辨率为5km,每小时完成一次全圆盘扫描,红外观测的云顶亮... 徐宾 姜立鹏 师春香 游然 谢平平关键词:气象学 红外观测 集成技术 东亚多卫星集成降水业务系统 被引量:14 2015年 静止气象卫星与极轨气象卫星的集成应用,能够充分发挥静止气象卫星与极轨气象卫星的各自优势。东亚多卫星集成降水业务系统采用拉格朗日集成算法,利用静止气象卫星的红外观测信息计算的红外冷云移动矢量,为极轨气象卫星微波降水的发展提供约束条件,实现了静止气象卫星红外观测信息与极轨气象卫星微波降水的集成,综合了两类卫星观测的优势。同时业务系统的设计考虑了多数据分级管理、多业务单元的协同工作和插件式的系统整体框架,为业务系统合理、快速处理多种来源的红外观测数据、微波降水数据,以及未来的数据更迭和算法更新提供了必要保障。 徐宾 师春香 姜立鹏 孟俊耀关键词:静止气象卫星 极轨气象卫星 红外亮温 强对流实况分析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制进展和展望 被引量:5 2023年 加强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和龙卷等强对流天气的科学认识对防灾减灾等精细化气象预报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基于过去和现在的观测去分析当前的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情况是一个重要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调研了美国、欧洲、亚洲、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强对流实况分析业务系统的现状,并从多角度对比了美国的预警决策支持系统—综合信息(WDSS-II)、奥地利的综合分析集成临近预报(INCA)和中国的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SWAN)业务系统的现状。此外,针对强对流实况分析产品与预报实践的结合,调研了对强对流实况分析产品应用具有启发性的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试验平台和春季预报试验。同时,梳理了国内外强对流实况分析研究技术动向,对比了快速更新同化数值模式、概念模型预报技术以及识别追踪和外推预报技术等强对流预报预警技术的优缺点,并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各大主流机构的强对流实况分析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为我国今后的强对流实况分析体系建设提供借鉴和思考,为后续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强对流多源融合实况分析研究奠定基础。 葛玲玲 师春香 谷军霞 徐宾关键词:预报预警 人工智能 基于FY-3C微波辐射成像仪海表温度产品的偏差订正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020年 提出一种针对FY-3C搭载的微波辐射成像仪(MWRI)海表温度产品的分段回归偏差订正方法,该方法通过引进气候态海表温度数据,建立与关联实测海表温度相匹配的回归模型,并通过对模型中关联变量的误差分析,选择最优样本进行分段回归,以实现对海表温度数据的重新估计。通过对MWRI海表温度数据的偏差订正试验表明,采用分段回归方法获得的订正结果无论在误差指标的空间分布还是时间序列上,都要明显优于采用传统概率密度函数偏差订正方法的结果。其中,采用概率密度函数方法订正后的海表温度产品误差标准差和均方根误差从订正前的0.9—1.0℃,减小到0.8℃左右,而采用分段回归方法获得相应的订正误差仅为0.6℃左右,订正效果有明显改善。 廖志宏 徐宾 张雷 师春香 周自江关键词:偏差订正 海表温度 多源气象数据融合格点实况产品研制进展 被引量:138 2019年 阐述了中外主要的多源气象数据融合产品研究进展与趋势,重点介绍了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研制的陆面气象要素(包括气温、降水、湿度、风、气压、辐射等)、土壤温度与土壤湿度、洋面温度与洋面风、三维云等多源融合格点产品研发现状,以及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多源数据融合中试平台及统一质量检验评估系统的进展,并对未来多源气象数据融合产品研制进行了展望。 师春香 潘旸 谷军霞 徐宾 韩帅 朱智 张雷 孙帅 姜志伟基于变分理论的AVHRR海表温度反演应用及效果评估 被引量:1 2018年 基于变分理论算法实现了METOP-A卫星AVHRR传感器探测数据的海洋表面温度变分反演,进行了连续1个月的海表温度反演试验,并分别从全球、分纬度带和天气系统活跃区域3个方面,将变分反演结果(VAR SST)与利用统计回归方法反演相同卫星得到的海表温度产品(GBL SST)、其他海温融合产品(OISST)及实际浮标观测数据等进行一系列评估。从全球评估指标看出,以OISST为参照,VAR SST要优于GBL SST;以浮标观测为参照,VAR SST略逊于GBL SST,而且VAR SST还改进了GBL SST随时间波动大的缺点;从分纬度带对比看出,在与OISST对比时,VAR SST在低纬度地区和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质量要优于GBL SST,海温反演精度较高。研究还表明,由于变分方法考虑了大气状态的变化,能够更加有效订正卫星遥感过程中大气的削弱作用,从而反演出精度更高的海表温度,尤其在天气系统较为复杂的区域效果明显。 陈靖扬 陈耀登 师春香 李旭 徐宾关键词:海表温度 反演 AVH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