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思远
- 作品数:5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急诊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2小时内死亡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对初次发病在6h内就诊于急诊明确诊断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探讨除外再出血因素增加72 h内患者死亡率的相关因素。方法165例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死亡病例根据死亡时间在72 h以内或以外分成两组,比较两组基本特征(年龄、性别、BMI、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高脂血症史、服用抗凝药史)、临床特征(体温、卒中相关肺炎发生率、初始血浆渗透压、随机血糖、治疗1 h后收缩压、凝血功能)和Hemphill 脑出血评分。结果INR(P=0.027)和治疗1 h后收缩压增高(P<0.01)以及GCS评分降低(P=0.011)是促进患者72 h内死亡的重要因素。年龄(P<0.01)、肥胖(P=0.010)、酗酒(P<0.01)、体温(P=0.036)、初始血浆渗透压(P<0.01)、血肿≥30 mL(P<0.01)或来源于幕下(P=0.025)、Hemphill脑出血评分(P<0.01)与增加72 h内患者死亡率有一定关系。结论急诊医师在诊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时应注重体温、血压、初始血浆渗透压的干预,评估患者病情和预后时应注重Hemphill评分(年龄、GCS评分、血肿≥30 mL、血肿来源于幕下)、肥胖、酗酒、凝血功能等指标,以积极治疗,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指导良好的医患沟通,提高治疗的成本效益。
- 徐思远胡祖鹏赵言玮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 分层就诊对缓解三级医院非必须急诊就诊现象的探讨被引量:10
- 2012年
- 急诊科本应是抢救急、危、重患者的地方,一直是以快速反应和迅速诊治著称,然而现在却排起了长队等候就诊。居民选择三级医院急诊就诊数量的增加,造成急诊等待就诊时间延长、化验检查时间延长、取药治疗时间延长的局面。这样不仅使急诊医生超负荷工作,更重要的是增加了病人就诊的时间,
- 徐思远胡祖鹏
- 关键词:急诊
- 短期急诊临床实习教学模式探讨
- 目的探索适合医学生的短期临床急诊实习模式,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医师队伍。方法通过在医学生大学本科阶段的教学医院实习中增设短期急诊临床实习,探索适合本科医学生的急诊实习教学模式。
- 胡祖鹏杨敏婕蒋琳胡弘宋婷徐思远
- 文献传递
- 三级医院非急诊就诊现象产生的伦理问题探讨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三级医院急诊内科由于非急诊就诊患者就诊所产生的伦理问题。方法运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2010年1~12月,每月随机抽取一周,收集华山医院急诊内科就诊患者,判断并记录该患者是否是可以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非急诊就诊患者。结果在所有病例记录中,有39.5%的患者可以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属于非急诊就诊患者。真正的急诊患者等待就医、检验及治疗时间延长,医生对其的关注比例降低、交流时间减少,影响其的最优化治疗。结论应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实力,倡导非急诊就诊患者优先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重视急诊工作,加强急诊人员配备;严格执行急诊准入标准。
- 蒋琳胡祖鹏徐思远
-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急诊患者
- 血清乳酸评估对危重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研究血清乳酸评估对危重患者预后的意义,为后期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危重患者78例,对其血清乳酸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分为观察组与对比组,40例患者血清乳酸在监测过程中升高为观察组,38例患者血清乳酸监测持续正常为对比组。分析两组患者不良预后与临床变化,同时将观察组存活与死亡患者的血清乳酸监测情况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多器官功能不全者32例,休克31例,死亡22例;对比组多器官功能不全者15例,休克3例,死亡8例。观察组进入重症监护病房后,死亡组乳酸值为(6.21±2.51)mmol/L,乳酸峰值为(8.87±2.59)mmol/L,0.5天乳酸清除率为(23.21±18.54)mmol/L;存活组乳酸值为(2.21±1.89)mmol/L,乳酸峰值为(4.12±2.15)mmol/L,0.5天乳酸清除率为(44.78±26.58)mmol/L。结论:血清乳酸评估对危重患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宋婷杨敏婕胡弘徐思远胡祖鹏
- 关键词:危重患者预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