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艳

作品数:25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5篇语言
  • 5篇文学
  • 4篇诗歌
  • 3篇代文
  • 3篇声律
  • 3篇文体
  • 3篇古代文学
  • 2篇意象
  • 2篇音乐
  • 2篇唐诗
  • 2篇嬗变
  • 2篇晚明
  • 2篇文学研究
  • 2篇古代文学研究
  • 1篇道心
  • 1篇雕龙
  • 1篇鼎盛
  • 1篇鼎盛期
  • 1篇新论
  • 1篇叙事

机构

  • 23篇复旦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香港大学

作者

  • 23篇徐艳
  • 1篇朱梦雯
  • 1篇章培恒
  • 1篇王利民
  • 1篇陈广宏

传媒

  • 4篇学术月刊
  • 3篇复旦学报(社...
  • 2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北方论丛
  • 1篇河北学刊
  • 1篇文史知识
  • 1篇江海学刊
  • 1篇上海大学学报...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南开学报(哲...
  • 1篇宁夏社会科学
  • 1篇南通师范学院...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韵文学刊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中国诗歌研究
  • 1篇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4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2
  • 2篇2001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散文语言音乐美的古今演变被引量:5
2008年
在当前文学语言音乐美的讨论中存在着一个误区,就是将规则语音效果看作是文学语言的音乐美。该看法不仅难以切合文学语言的本体特征,也违逆了文学语言的发展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语言的音乐美就是文学语言组织所表现的情感的流动,其不同于理性逻辑的单纯清晰,而是一种充满想象性、弥漫性的情感河流的起伏、奔涌,这使其获得了类似音乐的于纯粹审美层面展开的情感流动特质。梳理中国文学发展史,从汉代辞赋到六朝骈文、唐宋古文到晚明小品以至于现当代散文,正可见古今散文语言的音乐美之由语音层面趋于情感表现层面的发展历程。从中我们能一窥散文语言音乐美的发展趋势,更深地领悟散文语言音乐美的具体内涵。
徐艳陈广宏
关键词:语音层面
永明体:古代诗歌语言技能的第一次全面成熟被引量:1
2006年
永明体诗歌是中国古代诗歌语言技能在均衡状态下达到的第一次全面成熟:包括声律之平仄变化、抑扬相对所达到的均衡和谐;语义速度既不因深密而滞重,也不因浅俗而轻急,而以平易隽永臻至均衡;意象结构中,既不是“象”对于“意”之依附,也非“象”对于“意”之游离,达到平衡、交融;结构经营亦不似以往之或疏或密,显得跳跃净利,疏密有度。以此而为唐诗的自由创造建立了充分的技艺的基础。
徐艳
关键词:声律意象
远游,我们可以走多远?--《剑桥中国文学史》“文学文化史”研究思路评析被引量:2
2017年
《剑桥中国文学史》的写作观念以"文学文化史"为中心,对立于在国内文学史写作中尚处主流位置的标准叙事。如果说标准叙事有一种上浮倾向,专注于浮在最上层的经典的最动人之处;"文学文化史"叙事则一再下沉,最后回到当时完整的文化语境中,为挽救后代曲解作品寻求最充分的历史参照。在这个意义上,文本语境与文本一起,成了文学史中心。文本因被试图放入原生语境,而从多角度获得了新的研究方法,包括文本来源、文本选择、文本特征、文本间关系等方面,推动文学研究变得空前丰富、立体。同时,虽然《剑桥中国文学史》编撰者在理论上具有历史主义的执着,但在实际写作中,有时也会遵循某种"中间路线",即更新部分内容,但大体上仍复制标准叙事。
徐艳
司空图“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内涵的重新阐释被引量:4
2012年
司空图"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中的第一个"象"、"景"是可以"置于眉睫之前"、"目击可图"的现实景象、图画景象,第二个"象"、"景"是处于前者之外的"诗家之景"。所以,"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主要指诗歌意象所独具的超越于现实,也超越于绘画的想象的自由程度。大历以后的唐诗意象对盛唐诗歌意象的主要拓展即在于此,"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主要是大历以来诗歌意象成就的总结。但其内涵之被误解由来已久,严羽《沧浪诗话》和苏轼有关论述的影响尤为显著。
徐艳
关键词:司空图象外之象中唐诗歌
寓奇险于古朴的语言追求——“吴均体”内涵考辨被引量:1
2010年
"吴均体"指吴均诗歌的语言特征,而非题材选择。其以语言组织的新异奇险为追求目标,并常将此新异奇险寓于表面的古朴行文中,由颇具"古气"的语言组织成就其出尘"拔"俗的奇思异想。这种语言追求与当时一般的复古趣味不同,以"古气"之外观容纳内在之奇语险语;这种语言追求又与当时走向近体诗的诗歌语言主流不同,不仅在于"古气",更在于其惊异跌宕之奇险语言与"永明体"以来的均衡和谐之美相违逆,"古气"之直接浅豁的语言表达更有助于奇险之思毫无阻滞地得以凸显,加强了奇异感受的冲击力。
徐艳
关键词:吴均体语言奇险古朴
“宫体诗”的界定及其文体价值辨思——兼释“宫体诗”与“宫体文”的关系被引量:13
2009年
本文辩驳了视徐为"宫体诗"创始人之说,指出徐所创"宫体"实为"宫体文",首先体现于教命之书的写作上,其后再扩大至其他文类;其特点为文体的创新。由此判断,这之后的由萧纲为主创立的"宫体诗"当与之一样,都在于文体的创新,而无关乎特定题材(包括女性题材)。在此基础上,本文以萧纲诗歌为分析对象,探究其与前人作品的语言差异,总结渗透于萧纲女性、写景等不同题材诗歌中的共同语言追求,由之观察"宫体诗"的文体价值。
徐艳
关键词:文体创新
永明声律与音乐关系再探讨——以鼓吹曲辞为例被引量:2
2016年
永明声律的出现是为更好地配合音乐节律,还是为更好地形成语言自身节律?本文试图以实例分析来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以《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中诗歌为调查对象,观察汉、魏、吴、晋、梁之辞乐配合关系的演变。调查发现,以句中韵调应和乐曲旋律,当为魏代以来文人配乐作诗的常见方式,虽然并不被严格执行。而与魏、吴、晋曲相比,总的来说,遵循永明声律的梁代曲辞,相对远离了此类为配乐而存在的语词声韵旋律。梁代曲辞的这一特征也体现于本文的押韵调查和体式调查。这就以实例证明了永明声律论的重心已离开音乐,而更多以语句内部的韵调变化为目的。
徐艳罗为为
关键词:音乐
关于客观评价南朝诗歌历史价值的几点设想——以对南朝诗歌内容价值的重新体认为中心
2010年
因研究界于文学内容评价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南朝诗歌的历史价值长期以来得不到客观的评价。本文指出,南朝诗歌以辞采为中心的形式经营所得以表现的内容,远较前代诗歌内容概括、精细、曲折和深妙,由此拓展了内容表现空间,能够更为丰富地表现人性的内在要求。以此为基础,南朝诗歌可大致分为宋、齐、梁陈三个阶段,诗歌创作主要呈发展趋势,发展的主要脉络在于愈趋精妙的诗歌形式得以表现趋于概括、丰富、深妙的诗歌内容,其中梁陈宫体诗代表着南朝诗歌发展的顶峰。南朝诗歌以精致形式所得以表现出的抽象概括、精细微妙、曲折深入的内容是唐诗发展的重要基础。
徐艳
关键词:南朝诗歌辞采唐诗
永明声律新论——声律与诗性内容表现的关系
2017年
声律并非只有形式意义,它在内容表现上也有重要作用。永明诗歌的历史事实表明,永明声律有效地影响了诗歌各层面的结构关系,突出了结构的对照性、跳跃性。新的诗歌结构配合了诗歌内容的重大变革,即由以叙事、说理为中心的散文化抒情方式,发展为内在心绪为中心的更加诗性的抒情方式。这一内容革新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它标志着诗歌本体的进一步成熟,并由此而与散文有了更清晰的文体划分。可以说,永明声律是永明诗歌内容革新的重要支持;同理,近体诗格律是近体诗之诗性内容表现的重要支持。声律的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诗歌,也不同程度地渗透到辞赋和骈文。
徐艳
关于五卷本《东坡志林》的真伪问题——兼谈十二卷本《东坡先生志林》的可信性被引量:10
2002年
出现于明代的五卷本《东坡志林》实系真伪杂糅之书。其伪的部分 ,情况也极复杂 :有的根本不出于苏轼 ;有的虽出于苏轼 ,但不出于《志林》 ;有的在同一条中真伪交杂。至于十二卷本《志林》 ,不仅出于五卷本《志林》之后 ,且将五卷本中除“论”的一卷外的绝大多数文章收入 ,也是一部真伪杂糅的书 ,其较五卷本多出的部分 ,有些当出于辑佚 ;但是否全都为辑佚所得 。
章培恒徐艳
关键词:《东坡志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