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艳
-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单核巨噬细胞在小鼠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中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研究阴道假丝酵母菌小鼠模型血液和阴道灌洗液中单核巨噬细胞百分比含量变化和cfu(菌落形成单位)计数,探讨单核巨噬细胞代表的先天免疫抗小鼠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的作用。方法:构建1次感染和2次感染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小鼠模型,在感染后的2、7、14天检测小鼠血液和阴道灌洗液中单核巨噬细胞百分比含量和cfu计数。对照组为正常小鼠。结果:1次感染和2次感染小鼠的阴道灌洗液及血液中单核巨噬细胞百分比含量(在白细胞中的比重)和cfu计数均在感染后的第7天最高(P<0.05)。与感染后的相同时间进行比较,接受2次感染小鼠的阴道灌洗液及血液中单核巨噬细胞百分比含量和cfu计数均比接受1次感染的含量增高(P<0.05),而且阴道灌洗液中的含量高于血液(P<0.05)。对照组阴道灌洗液单核巨噬细胞百分比含量和cfu计数几乎为零,血液中的含量低于实验组(P<0.001)。结论:单核巨噬细胞在对抗小鼠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中起保护作用,特别是对2次感染的小鼠,且局部作用大于系统作用。
- 郑录清张洪文徐艳陈蒲香王丽琼
- 关键词: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单核巨噬细胞先天免疫
- PMNS在小鼠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通过对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小鼠模型血液和阴道灌洗液中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S)与cfu(菌落形成单位)计数的研究,探讨PMNS代表的先天免疫在小鼠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中的作用。方法:构建1次感染和2次感染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小鼠模型,在感染后的第2、7、14天检测小鼠血液和阴道灌洗液中PMNS和cfu计数。对照组为正常小鼠。结果:无论是1次感染还是2次感染的小鼠,阴道灌洗液及血液中PMNS(在白细胞中的比例)和cfu计数均在感染后的第7天最高。对感染后的相同时间进行比较,接受2次感染的小鼠,其阴道灌洗液及血液中PMNS和cfu计数比接受1次感染小鼠的含量均增高,而且阴道灌洗液中的含量均高于血液。对照组阴道灌洗液PMNS和cfu计数均未检测到,血液中的含量低于其他两组。结论:PMNS在对抗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中起保护作用,特别是对于2次感染,且局部作用大于系统作用。说明PMNS所代表的先天免疫在宿主防御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
- 张洪文郑录清徐艳陈蒲香王丽琼
- 关键词:阴道假丝酵母菌病PMNS先天免疫
-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中特异抗体的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以及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但对其宿主防御机制了解甚少。体液免疫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中的作用,虽然长期反复评价却始终存在争议的观点。但在动物试验和临床研究中,发现了某些特异抗体的保护作用,极有可能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案-免疫介入治疗,以弥补常规药物治疗的不足。
- 郑录清张洪文徐艳
- 关键词: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特异抗体体液免疫
- 多磺酸黏多糖乳膏预防术后瘢痕的疗效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评估使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预防术后瘢痕的疗效。方法:以100例手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伤口拆线后第2天予以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外涂)和对照组(伤口拆线后第2天予以尿素乳膏外涂),每组50人。以温哥华瘢痕量表(VSS)为依据,分别在伤口拆线当日及治疗开始后的第4,8,12,16,20,24,28,32周对患者进行瘢痕评估。结果:治疗开始后,实验组每次随访的VSS总评分均较低(P<0.05);实验组的色泽评分与对照组各个随访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管分布评分于第20周开始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厚度和柔软度评分在治疗开始后的各个随访时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伤口在头面颈部位的实验组无论是VSS总评分还是VSS各项指标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伤口在胸肩背、腰腹臀或四肢部位的实验组VSS总评分均较相应的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伤口在胸肩背部位的实验组血管分布、厚度评分较相应的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术后及早局部外用多磺酸黏多糖可有效预防瘢痕增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张庆周怡新陈丽娜徐艳
- 关键词:瘢痕
- IL-2在阴道白假丝酵母菌病小鼠模型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通过对小鼠阴道白假丝酵母菌病感染过程中IL-2的变化,探讨其在阴道白假丝酵母菌病细胞免疫中的作用。方法:将试验小鼠分为3组,分别为一次感染组(A组)、二次感染组(B组)、对照组(C组),通过小鼠阴道种植白假丝酵母菌制做小鼠阴道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模型,分别于2、7、14天取小鼠阴道灌洗液及血液测IL-2的含量,并留取部分阴道灌洗液做真菌培养,观察两者之间的联系。结果:A组与B组血液及阴道灌洗液中IL-2含量在感染第7天达到高峰,感染第2天及第14天含量无显著变化,含量均高于对照组。B组同时期IL-2含量较A组显著增多。A组及B组同时期阴道灌洗液中IL-2含量较血液中显著增多。阴道灌洗液真菌培养显示A、B组CFU计数于第7天达到高峰,第14天与第2天无显著差异。B组同时期真菌培养CFU计数比A组显著增多。结论:IL-2在抗白假丝酵母菌的感染过程中发挥了作用,主要是通过阴道局部粘膜免疫发挥作用,且在再次感染过程中发挥较大作用。
- 张洪文徐艳郑录清陈蒲香王丽琼
- 关键词:小鼠模型细胞免疫IL-2
- 探讨受激活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在阴道白色假丝酵母菌病小鼠模型中作用
- 2008年
- 目的通过对小鼠阴道白色假丝酵母菌病感染过程中受激活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F)的变化,探讨其在阴道白色假丝酵母菌病局部免疫中的作用。方法将雌性63只8—10周龄小鼠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一次感染组,二次感染组,通过小鼠阴道种植白色假丝酵母菌制做小鼠阴道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模型,分别于2、7、14d取小鼠阴道灌洗液及血液测RANTESF因子的含量,并留取部分阴道灌洗液做真菌培养。结果第一次感染组及第二次感染组血液及阴道灌洗液中的RAN-TESF因子的含量在感染第7天达到高峰,感染第2天及第14天含量无显著变化,含量均高于对照组。第二次感染组同时期RAN—TESF因子含量较第一次感染组显著增多。第一次感染组及第二次感染组同时期阴道灌洗液中RANTESF因子含量较血液中显著增多。阴道灌洗液真菌培养显示第一次、第二次感染组cfu计数于第7天达到高峰,第14天与第2天无显著差异。第二次感染组同时期真菌培养cfu计数比第一次感染组显著增多。结论RANTESF因子在抗白色假丝酵母菌的感染过程中发挥了作用,主要是通过阴道局部黏膜免疫发挥作用。且在再次感染过程中发挥较大作用。
- 张洪文徐艳郑录清陈蒲香王丽琼
- 关键词:RANTES念珠菌念珠菌病